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榕 《文献》2006,(3):113-126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民俗活动频繁,城乡演剧之兴盛,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大事.故福建地方文献中就有了戏曲活动的记载,戏曲碑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戏班、戏神、演剧、罚戏、习俗等,折射出民间演剧之缩影.碑刻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记事方式,福建各地宫庙林立,庙多立碑石记述其历史、祀神或重建修缮事宜,随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碑刻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碑刻是记录戏曲信息的载体,属于戏曲文物型文献,其碑文少则十几字,多则数百字,甚至达千余言.福建传世的戏曲碑刻多见于明清,包括庙碑、护林碑、墓碑等,其中尤以庙碑为主,反映出戏曲碑刻与宫庙的密切关系.它们出自历史上地方戏盛行的福、莆、泉、漳等地,是研究福建戏曲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帅 《满族研究》2016,(1):98-106
清代宫廷戏剧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也是"故宫学"的重要领域,八旗戏曲活动讨论是宫廷戏剧研究的自然延展.因而,对晚清民国八旗戏曲活动的整体考察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提供智力支持.学术界近年来对包括顾太清、子弟书、车王府、八旗子弟观演剧等在内的北京八旗戏曲活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热点集中、盲点较多等客观问题,在论述层次与学术视野上还有待开阔.  相似文献   

3.
丁炎 《黑龙江史志》2013,(23):319-320
民国时期河南洛阳地区戏曲音乐活动频繁,戏班和艺人众多,这些戏班和艺人为河南戏曲特别是河南豫剧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文献来略论其状况,以此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乔方悦 《中国地方志》2023,(1):15-23+124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古代方志编纂中并未为修志者所重视。古代方志中的戏曲史料依附于社会民俗活动存在,民国时期开始形成独立篇目,逐渐被修志者所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编纂戏曲志,其目的是为全面、系统地记录与整理各地有价值的戏曲资料。现有的两类当代戏曲志因记述内容侧重不同而在体例上有所区别,在编纂方法上继承传统,体裁完备,同时合理运用图片载体保存戏曲表演影像。当代戏曲志所记内容为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戏曲发展状况提供了途径,拓宽戏曲史的研究界限,对戏曲发展的整体过程建立起更为生动、立体的认识,同时也为专业志的编纂提供体例和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窝班是进行戏曲教育、开展艺术演出活动的团体。中原民间戏曲在清朝至民国年间之所以达到繁盛的巅峰,与供养戏曲窝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化现象分不开。民间戏曲窝班的供养既有乡宦、商贾、富门,也有农民、孤儿院等其他社会角色,供养窝班的目的是自娱和娱人。窝班是推动戏曲臻于完美和催生新剧种的直接力量。但是由于受戏曲窝班班主、传戏师傅在化、学术、创新及市场经营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琐碎饾饤观念的影响和学艺人员较低素质的制约,地方戏曲未能器大道弘,限制了传统艺术经典剧目和艺术大师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所谓宗教仪式剧,是指缘起于各种古老的宗教祭祀仪式或民间法事活动、以祭祀神灵、祈福禳灾、许愿还原为目的的戏剧演出,这种戏剧演出至始至终是与宗教法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我国传统的宗教仪式剧是早期戏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初始形态的戏剧类型,在戏曲艺术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种宗教仪式戏剧一直于之相生相随,或向着戏曲艺术转化,成为新兴剧种,或吸取戏曲的艺术养料,丰富自己在法事活动中的戏剧演出。戏曲是在说唱艺术、学、歌舞、武术以及宗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也与宗教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不同的剧种、声腔有着各自的历史源流,不可一概而论。仅从四川一些戏曲剧种形成发展的历程来看,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仪式剧对一些民间小戏得以形成并广泛流播曾产生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川剧这样的大剧种能够在清代中叶迅速流布全川也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下面试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的世情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记载了明末时期一些戏曲的流传与演出情况。其中,有的剧目如《五子登科记》等,未被任何戏曲目录学著作所著录。从《醒世姻缘传》所记载的这些戏曲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戏曲的流传与演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7,(3)
阅读对象的专业需求,决定了总集类的古典戏曲整理不同于其他文体古籍整理,更不同于单一剧本或作家别集类的戏曲整理。古典戏曲总集整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底本、把握整理分寸、处理文本格律与格式。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妥善解决,与整理中是否能够准确揭示古典戏曲的文本体制、创作史实以及戏曲传播中的语境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全清戏曲》整理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体现了对文献整理的学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9.
刘洋 《神州》2020,(6):52-53
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深厚的文化智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促进大学生的人格锻造。高校将传统戏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当中,能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传统戏曲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健全大学生的文化品格,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不断彰显民族个性和个人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与清代戏曲政策相关的史料,认为清代官方实行差异化禁戏政策。禁戏并非是禁止一切戏曲活动,而是禁止不符合统治者意愿的内容。又因所涉及对象和区域不同,清朝在制定和执行禁戏政策过程中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这种差异化禁戏政策一方面损害到"以戏为生"的民众生计,影响边疆戏曲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净化社会风气、安靖地方、稳固边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