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28年到1938年,此十年间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是民国时期中德关系史上主要内容之一。蒋介石国民政府之所以要在列强中挑选德国人做军事顾问,是基于中德双方当时的处境考虑的。从中国方面来看,蒋介石国民政府在与苏联绝交后,  相似文献   

2.
德国军事顾问尤其是赛克特在蒋介石策定第五次“围剿”军事方略中的作用,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学者的不少史论显然存有两点误记:其一,碉堡战术是赛克特制定的,蒋介石只是“采用了他的德国军事顾问的新战术”;其二,1933年夏举办的庐山军官训练团“聘请以赛克特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聘用的大批德国顾问,以军事顾问为主,经济、警察和法律顾问为辅,最多时迭70余人。每批德国顾问团来华,都有一位总顾问率领。我听曾与总顾问包尔一同工作过的汪云汉说,凡担任总顾问的人,都是德国有名的军事人才,而且凡是德国同意派遣来华充当总顾问的,都是复仇主义的代表人物。德国总顾问对聘用哪些兵种的顾问、聘多少人、购置什么武器都直接向蒋介石建议,蒋大都是照办了的,但  相似文献   

4.
1930年5月,蒋介石聘请德国参谋总部作战部主任佛采而将军(General Wefzell)来华,担任其军事顾问,佛采而在华期间,亲自参予了中原大战等战役的指挥,并就中国军队训练、军事教育等发表了一系列意见与建议。针对当时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中日军事对峙加剧的形势,他也对中国未来抵抗日本的战略和军事装备、兵种、武器之改进及采用新式训练方法整军等多方面,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设计。蒋介石十分重视佛采而的意见,曾批示要求逐条加以落实。以下两件史料即是佛采而在卸职前致蒋介石的报告,其中反映了当时德国政府与军界对蒋介石的帮助与期望,对研究此期中德关系具有参考价值,特选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光远 《文史精华》2002,(11):51-59
蒋介石的军事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辛亥革命开始到1916年,他主要在陈其美手下从事军事活动,主要活动地点在上海;第二阶段:从1917年开始,他主要在许崇智手下活动,主要活动地点在广东;第三阶段:从北伐开始到1932年,蒋介石掌握了军权,但并不稳固,为争夺军事领导权,展开了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第四阶段:从1932年开始,蒋介石同汪精卫连手,新军阀混战基本结束,建立了蒋介石比较稳固的军事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6.
1934年 8月《中国农矿原料与德国工业品互换实施合同》签订后,南京国民政府迫切希望通过中德合作,加强国防工业建设。翌年,代表德方在前述合同上签字的汉斯·克兰向蒋介石呈送《建设实力中心点组织之建议》,建议由德国派遣国防军现役军官暨技术经济专家来华,协助中国建设国防工业。同年初,蒋介石委托德国军事总顾问塞克特拟具中国军备工业建设计划。2月 28日,塞、克向蒋介石呈送《中国军备工业之建设计划》提纲,并得到蒋介石的认可。鉴于计划中的中国军备工业必须通过中德合作(亦即必须得到德国的协助)方能完成,塞克特向蒋介石表示,该“提纲y必须等到塞氏返国后才能扩展为详细计划周为它必须经过德国国防部之审核、批准。1936年初,顾振率中国代表团赴德,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与德方就中国军备工业建设达成若干协议。代表团返国后,克兰、塞克特根据中德双方商洽结果,将前述“提纲”扩充为“详细计划”—一《中国军备工业之建设计划》。同年10月,该计划经来华访问的德国国防部使者莱谢劳中将呈送蒋介石。本件史料即为克兰、塞克特拟定并经过德国国防部审核之《中国军备工业之建设计划》,它为战前中德关系的重头戏——德国协助中国建设国防工业提供了最初的日程表,其史料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我被任命为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我的任务是帮助中国统帅施行指挥。此外,我受命遏制蒋介石针对中共军队及他们所在地区的军事企图。换句话说,阻止蒋发动内战。协调蒋介石和中共的军队,是我最复杂、最微妙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这个政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它建立之后通过种种手段实行国家权力的一党化和个人独裁化,逐步建立起以国民党一党专政为主体、以蒋介石个人独裁为核心、同军事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相结合的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专制独裁体制。  相似文献   

9.
他曾是蒋介石的军事高参,为蒋介石建立全国统一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后由于不满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为此,蒋介石对他痛下杀手,使之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中惟一加黑框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1933年和1934年,应蒋介石的邀请,德国前陆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Hanvon Seeckt 1866—1936)曾两度前来中国。塞克特的中国之行,是当时中德关系上的重大事件,受到德国外交、军事当局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当局的极大关注;同时也使日本方面甚为不安。塞克特的在华活动,不仅与国民党军队的整编直接相关,而且还涉及中德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本文主要依据德国外交档案中的有关史料,并参考多年来海峡两岸史家的研究成果,对塞克特的中国之行作一述评,以就正于读者诸同仁。  相似文献   

11.
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于1934年12月27日入川,到刘湘出川抗战,再到1938年1月20日刘在汉口病死。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蒋介石与刘湘勾心斗角的事。1935年蒋介石与刘湘互相利用,矛盾重重;1936年刘湘阴谋“送客”,想把蒋介石政权驱逐出四川;1937年蒋介石对刘湘的军事部署完成,压迫刘湘,想把刘湘搞垮。当时,我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任办公室主任,亲历其事。兹就记忆所及,概略述之。蒋介石、刘湘互相利用蒋介石与刘湘互相利用,有一个共同目标,都是反人民、反革命、妄想消灭红军。蒋介石不利用刘湘,不能进入四…  相似文献   

12.
1936年冬,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远赴德国进修军事。在此后三年里,他先以军官候补生的身份进入德军山地部队服役,后又在慕尼黑军官学校接受基层指挥员训练,其间亲身参与了德奥合并以及占领捷克苏台德区等重大事件,直到二战爆发前夕才学成归国。在蒋纬国的自传中,他回顾了那段特殊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从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开始,蒋介石的政治地位上升之快,是令人惊讶的。这既是蒋介石政治军事才能的体现,又是他对权力不断追逐的结果。蒋介石权力欲望极强,对总统之位垂涎已久,但其当选之路却是充满波折。中原初定通过约法欲"训政"中原大战后,蒋介石战胜了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为首的地方实力派。蒋介石权力欲日益膨胀,认为"训政"时期已到,想挟军事余威,召开国民会议选举总统,登上总统宝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广东项目”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事件几经反复,一直持续到1936年。“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年德国积极重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及其对华政策的投机本质。  相似文献   

15.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8年在武汉沦陷前,蒋介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朱德在会上向蒋介石提出国共两党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建议。蒋介石接受了这一建议,并要求拟定计划。其后,周恩来和叶剑英研究制定了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计划大纲,由周恩来提交蒋介石。是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湖南南岳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周恩来、叶剑英参加了会议。蒋介石在会议上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的方针,为了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培养干部,决定在南岳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调训各战区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16.
读《孙中山全集》,见孙中山致蒋介石函电69件,涉及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仅有关军事方面的就有50件之多。这些函电真实地记录了孙中山和蒋介石的交往,涉及到中国革命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历史地看待孙中山何以重用蒋介石,以及蒋介石何以由一个无名之辈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等要职的重要依据。现据其主要内容略加评析,以述管见。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  相似文献   

17.
周维强 《古今谈》2010,(2):55-58
史载,从1947年到1950年,当国共两党军事战争进入生死大决战的严重关口,蒋介石一再严厉训斥他的军事将领,无有已时。一方面,蒋介石自满得可以,譬如1947年6月,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期待日苏间爆发战争,因此对日苏关系走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他取消决战的原因。蒋介石并未意识到其决策影响了之后的中美军事合作。美国政府事后对浙赣战役过程的调查,让美国陆军坚信中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保卫美国所需要的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9.
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善用暗杀手段,而他自己,也成了政治和军事对手们争相暗杀的目标。本文介绍了几次对他实施的暗杀,蒋介石可谓死里逃生。  相似文献   

20.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本出自蒋介石的老对手毛泽东之口,但蒋介石却实践得更早。从东征、北伐、宁汉对立、军阀大战,直至“剿共”初期,蒋介石凭借其在军事上的显赫战绩,树立了个人的威望,并由此渗入党政权力核心。当然,这并非完全属“枪杆子”之功,蒋介石的传记作家布莱思·克罗泽这样评价蒋介石,在军事谋略上,他受过良好的训练,而且久经沙场,不过与他在战场上的建树相比,他最大的天才是搞阴谋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