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元是乾嘉汉学的领袖人物。他组织起清代最大的学术幕府,创办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开展声势浩大的学术活动,成绩卓著。然而在与幕宾相处、主持学术研究、领导学术流向、创办书院进行教育改革及实践的过程当中,阮元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尴尬与无奈。这是整个清代学术及士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皇清经解》辑劾始末暨得失评骘陈东辉《皇清经解》为阮元任两广总督时,组织人力在他创立的广州学海堂中所辑刻,故又名《学海堂经解》。阮氏主张用金于书,遗经于世。他曾曰:“夫遗金不如诒经,犹徒为一家读书计耳,易若以书公之天下后世乎!世之有金者无所不为,独不...  相似文献   

3.
阮元与清代今文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元在清代学术史上主要以考据学成就而著称。但是,他与今文经学也有关联。他不仅为庄存与和孔广森等的著作作序表示推许、予以资助出版,而且与凌曙、龚自珍等保持了密切的接触。他在学海堂中明确表示尊重何休及其学术。这是因为:一方面,清朝统治者赞许今文经学;另一方面,乾嘉汉学盛极而衰并遭到了攻击。阮元兼容今文经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今文经学的兴起和光大。  相似文献   

4.
《皇清经解》乃清代学术大师阮元任两广总督时组织人力在他所创立的广州学海堂中辑刻的一部大型典籍。全书共1400卷,囊括了清初至乾嘉时期著名学者的重要著作,内容除经学外,尚涉及哲学、小学、校勘、史地、天算、金石诸方面,集清代经学考据、校勘之大成,对后人研究古代经史、小学以及历代典章制度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对其辑刻始末和成就优长作了述评,也指出了它编次失当、搜罗未备、甄录欠审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正陈澧(1810-1882),字兰甫,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自道光十四年进入阮元在道光初年任两广总督时所创的学海堂为专课生,又于道光二十年被聘为学海堂学长;后在同治六年(1867)出任菊坡精舍首任山长,是清代岭南学术中兴的代表人物。陈澧著述颇多,其珍贵手稿《东塾先生读书记》《陶诗编年》等即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下称"中图"),部分已校订出版,但还有部分散佚的作品有待整理。最近笔者在中图发现一卷共十七页陈澧手批的《学海  相似文献   

6.
裴杰  刘长桂 《古籍研究》2001,(4):5-9,42
《经籍纂诂》清代著名学者阮元主编。阮元(1764—1849)字佰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183;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道光时迁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历官外廷及内阁。阮元一贯提倡朴学,倡导学术自任,倾心于古籍研究与整理工作。在史馆修《儒林传》,在广东创“学海堂”,在浙江建“诂经精舍”。尤为难能可贵者,是他的名物训诂考据,突破了前人从文字到文字的固有樊篱.而自辟蹊经,  相似文献   

7.
学海堂寻踪     
清道光四年(1824),两广总督阮元在广州越秀山麓创建学海堂书院。学海堂创办了80年,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清廷实行教育新制而废,改为阮太傅祠。此后又逾百年,事过境迁,从实地已难觅学海堂旧址遗构。今人指认学海堂旧址在市二中校址者众。  相似文献   

8.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1817—1826间任两广总督)督粤时在广州建立的学海堂 ,是晚清一个重要的地方学术中心。学海堂设立八大学长负责日常管理 ,曾在学海堂担任学长的几乎都是当时广东最有名的学者 ,同时他们也是热心地方事务的著名士绅 ,从鸦片战争、洪兵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到筹组晚清资议机构 ,都不难发现学海堂学长活跃其中的身影 ,①俨然是“广东高级官员的智囊团”。 ②鸦片战争前 ,鸦片严禁、弛禁问题是引起学海堂学长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之一 ,重建相关史实 ,不但可以补充鸦片战争史的若干细节 ,还从一个侧面反…  相似文献   

9.
学海堂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1764—1849年)任两广总督时在广州倡办的,成为当时广东的最高学府。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封疆大臣。在任两广总督期间(嘉庆二十二年奎道光六年,即1817—1826年),还兼任广东巡抚,兼署学政、粤海关总督等职。他重视文教事业,除倡办学海堂外,还设局修志,组织人力重修《广东通志》,于道光二年(1822年)成书,全书共334卷,470多万字,是一部权威性地方文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庋藏于广州学海堂的《皇清经解》板片大半毁于战火。咸丰十年(1860),以学海堂师生为主体的补刊人员对板片进行修补校勘,使这部清代经学巨著得以继续刊印流传。已有的研究注意到了以陈澧(1818-1882)为主的学海堂学者群体在补刊《皇清经解》中发挥的作用。[1]此外,作为当时广东最高军政长官的两广总督劳崇光(1802-1867)不但是补刊的发起人,也为促成其事作了很大的努力。一、"巨书顿成缺典"清代广东自阮元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后期的岭南书坛,碑学逐渐兴起,大有推波助澜之势,帖派书法日渐式微,帖派代表书法家有:罗天池、陈澧、陈良玉、孟鸿光、居廉、汪琼、陈璞等人,陈璞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陈璞与陈澧、陈良玉同为学海堂学长,他们的书法以“古典雅正”为尚,书风相互影响,同时影响到学海堂的一批学子,形成了岭南帖学的流派。从而,影响了近代的岭南书坛。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一生与南京结下了深厚的渊源。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到嘉庆二十年(1815)病逝,其间,他一直任南京钟山书院山长(钟山书院遗址在今杨公井白下会堂附近)。  相似文献   

13.
阮元实学思想丛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明清之际,风云变幻,国内民族矛盾与中西冲突相继而起,家国之难,日甚一日,儒林上下,士气激变,天下大事,莫非己任。读有用之书,为社会尽责,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点的实学思潮遂勃然而兴。阮元是乾嘉时期学界山斗,曾编撰《经籍纂诂》、《畴人传》,编刻《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创建诂经精舍、学海堂,“主持风会数十年”;同时又是有清一代名臣,乾、嘉、道三朝元老,历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他一身而二任,均有建树,是乾嘉学人典型之一。阮元为政为学,是否贯…  相似文献   

14.
城市书院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城市书院在全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清代西安、兰州和太原三个省会城市书院的时空分布及其选址特征的研究,以揭示三个城市之间书院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清代三个省会城市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时段的差异,也有重心的变化。书院的选址和分布格局在观念、发展道路以及格局模式等方面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5.
请代浙东学派,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素来受到人们的称誉和重视。对于这个学派形成的原因,有的学者曾分别从浙东优越的经济条件,良好的文化学术条件;以及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等不同的方面加以说明。应该说,这些学者的努力是正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笔者认为:黄宗羲创立并长期主讲甫上证人书院,是清代浙东学派得以形成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一、甬上证人书院的创立和讲学活动甬上证人书院,又称甫上证人讲社,它是由著名学者和教育学家黄宗登于康熙七年(166),在原来甫上讲经会的基础上创立的。清初,甫…  相似文献   

16.
焦循 ,字理堂 ,一字里堂 ,晚号里堂老人 ,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 ( 1 763年 ) ,卒于嘉庆二十五年( 1 82 0年 ) ,江苏甘泉 (今扬州 )人。乃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和思想家 ,扬州之学的时代人物。焦循家世寒微 ,自幼勤苦于学。在阮元出任山东、浙江学政及浙江巡抚期间 ,曾多次从游 ,留作幕宾 ,并与世宿硕儒质疑问难 ,学业大进。嘉庆六年 ( 1 80 1年 ) ,中举人试 ,年入京会试不第 ,从此绝意进取 ,专心治学。阮元为其撰写传记 ,直题曰《通儒扬州焦君传》 ,称他“善读书 ,博闻强记 ,识力精卓 ,于学无所不通。著书数百卷 ,尤邃于经。于经无所不治 ,…  相似文献   

17.
清代虽有过压抑汉族士人书院的短暂时期,但总体上采取的是宏观规范、控制和积极疏导、支持与鼓励的政策。有清一代书院获得了巨大发展,其普及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书院三大事业之一的藏书也有了很大发展,呈现出空前的辉煌盛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清廷及地方各级官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书院创办人、负责人及院中师生和社会乡绅仕宦的捐助:三是书院刊刻、出版业的发达:四是书院发展及文教事业兴盛的带动和内在要求;五是清代朴学兴起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史籍是清代书院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趋势上看,清初到道光年间,书院史籍藏贮在官方颁赐活动的引领下稳步发展;咸丰年间战火不断,是书院史籍遭受厄运的时期;同光年间,书院史籍藏贮借助复兴文教的东风得以恢复和发展,储量超越前代,得到极大扩充。从藏贮史籍的特征上看,咸丰之前的省会书院和非省会书院、同光时期聚书成就卓著的书院和广大普通书院在藏籍的类型、构成比例等方面各具特点,反映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书院史籍藏贮的多样性。总体来说,清代书院史籍藏贮呈现不断进步的态势,这与清代书院历史教育地位的提高相辅相成,并为历史知识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银冈书院是东北第一书院,也是东北最具特色的书院。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特征是民办书院。在东北只有银冈书院保留了这一特征—它是一所完全由私人创建的书院。这在东北教育史上是极为珍贵的。清代教育是中国教育史的重要时期,先后经历了清初的沉寂、清初的发展、清末的变革期。而清代东北的教育,大体上与全国是同步的。地处辽北一隅的银冈书院亲历了激烈的教育变革。在东北率先开办小学堂,进而成为现代教育机关。本文作者将就"银冈书院—清代东北教育史的缩影"这一论点进行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阮元,字伯元,江苏扬州人,清代乾嘉时期的名学。阮元知识渊博,述宏富,凡经、史、、哲、历算、舆地、金石、字、音韵、训诂、校勘,无不穷极隐微,有所阐发。侯外庐认为,阮元是乾嘉学术的最后重镇,是中国18世纪汉学的总结。杨向奎指出,阮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