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给白寿彝教授,祝贺他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全部出版。1999年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大会,庆祝白寿彝教授学术活动70周年和他主持撰写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党委书记袁贵仁同志很重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贺信的指示,4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贺信,并作出了《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央领导同志致白寿彝教授贺信的…  相似文献   

2.
巨大的鼓舞     
99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写信给北京师范大学白寿彝教授,对白寿彝教授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表示祝贺。将江泽民总书记给白寿彝教授的贺信在《史学史研究》杂志上发表,这对我们史学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江总书记信的发表是教育界、史...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聆听江泽民总书记给白寿彝先生的贺信,是1999年4月2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祝贺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七十周年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上。1999年第3期的《史学史研究》将此信公开发表后,又反复研读,获益甚多。江泽民的贺信,是写给白寿彝先生的,实际上也是写给整个史学界的。在这新旧世纪更替之际,这封贺信的发表,对于我们推进史学研究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贺信强调了学习与研究历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从事史学工作的信心。江泽民给白先生的贺信,共四大段,近千字,字字玑珠。贺信非常精辟地从四…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90华诞,由他主持编写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也全部出版。在双喜临门之际,人们又读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写给白寿彝教授的贺信,心中十分兴奋。世界历史研究所科研处立即将其复印多份,分发给所学术委员学习,大家深受鼓舞。江泽民在信中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系统地记述了自远古以来至新中国成立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为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中国历史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对于全党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通史》第十卷《清时期》出版白寿彝教授担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是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项目,其第十卷《清时期》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卷共130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周远廉、辽宁大学教授孙文良任主编,山东大学黄冕堂、南开大学冯尔康、...  相似文献   

6.
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白寿彝主编,32开本268千字395页,9.90元(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本书主编的另一著作《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出版时,有一同志在书评中称之为“新意盎然。”这一卷导论同样是一卷新意盎然的著作。本卷是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理论卷,主要论述与中国史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全卷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第二章,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三章,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第四章,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第五章,国家和法。第六章,社会意识形态。第七章,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第八章,史书体裁和历  相似文献   

7.
继承·探索·创新———读《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林甘泉白寿彝先生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共12卷22册,现已出版7卷12册。这部通史以其规模之宏大和在体裁上力图创新,从编撰工作一开始就受到史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在人们终于能够陆续看到它的...  相似文献   

8.
1999年 4月 2 5日 ,江泽民同志致信北京师范大学白寿彝先生 ,祝贺他主编的 2 2卷本《中国通史》出版。这封信精辟地阐明了文化教育和历史学方面的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指明了史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江泽民同志的信使全校师生员工 ,特别是从事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者 ,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这是党中央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史学工作者的巨大关心。今年是江泽民同志的信发表五周年 ,纪念江泽民同志的信发表五周年对推进我们的文化教育和史学事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2 0 0 3年 1 1月 2 4日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9.
1999年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隆重集会,祝贺白寿彝教授治学七十周年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这一天,霏霏细雨把北京洗濯得清澈剔透,在桃红柳绿的盎然春意烘托下,大会开得喜庆热烈,取得圆满成功。白寿彝教授1909年2月出生于河南开封,1932年毕业...  相似文献   

10.
多少次来到北京 ,第一件事便是去北师大拜望白寿彝先生 ,这既是工作之必须 ,也是发自内心之崇敬。而今 ,我来到北京 ,却是来向白寿彝先生作最后的告别。当我默默地瞻仰着静卧在鲜花丛中的白寿彝先生安详的遗容时 ,心底不由思潮翻滚。二十多年来 ,为了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撰和出版 ,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以超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呕心沥血 ,倾注了他生命的全部 ,而当《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获得圆满成功 ,并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时 ,您却悄然地离我们而去了。您是太辛苦、太劳累 ,付出了太多 ,以致…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寿彝同志:您主编的二十二卷本《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对您和您的同事们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我表示衷心的祝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世界几大古...  相似文献   

12.
东方大国的历史路径八十年代初以来,白寿彝先生先后出版了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导论卷,贯串这两部著作的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是探索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述中国历史走过的道路,做到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我清楚地记得,1981年新年过后,《中国通史纲要》刚刚出版,我以先睹为快的心情一连用几天时间读完它,再回味着书中作者题记中的一段话:“我们在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作到这一点,这有待于读者的论定。”先生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我深深感到这话具有的份量。在完成《中国通史纲要》以后,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前史建设的力著──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简介章华天在白寿教授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巨著中的第二卷,是由苏秉琦教授主编,张忠培、严文明两位教授撰写的《远古时代》。白寿教授在这书的题记中,写下了如下的一段话:"秉琦教授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有半个...  相似文献   

14.
读《中国通史·清时期卷》阎崇年白寿彝先生任总主编、周远廉和孙文良教授为清代卷主编的《中国通史·清时期卷》,百余万言,已经出版。我作为读者,读后的思考,分作四点,略述如下。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撰写一部高水平的、有特...  相似文献   

15.
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五卷读后陈琳国由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正在陆续面世。这部新通史规模宏大,面貌一新,如同精美的巨幅历史画卷逐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是新中国通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新时期以来史...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90华诞,是他从事学术工作70周年,又欣逢他担任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这部历时二十年而最终完成的巨著,以其用马克思主义作理论指导的鲜明性,以其内容极为宏富、探讨几千年中国历史各方面问题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以其编撰体裁的重大创新和科学性、时代性,获得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白先生主编的这部《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民族、军事、学术文化各个方面,全书共12卷22册,约1400万字,…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同志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版以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已被定为基本理论读物和高等学校的教材,还将翻释成多种外文出版,学术界也有不少同志撰文加以评介。我们作为本书的读者,准备从读者对通史著怍的要求这一角度,提出一点看法,以就教于作者和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人的行为──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导论)读后刘统白寿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陆续与读者见面了。这部气势宏大的著作是在白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汇集了国内一大批史学专家,经历十几个寒暑的辛勤工作的结晶。与前人编纂的通史不同的是,白先生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新时期的通史编撰———再读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卷吴怀祺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陆续梓行问世,已出版的有导论卷、远古时代卷、上古时代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中古时代元时期卷、中古时代清时...  相似文献   

20.
当代史学上的创举──关于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二卷的认识吴怀祺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随着各卷的陆续出版发行,这部书产生的影响越益深远、广泛。它的深刻的历史见解与独到的史书编撰结构,为世人关注。多卷本《中国通史》是当代史学上的一项创举。它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