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大禾鼎与古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湖南宁乡出土的商大禾方鼎是一件很重要的铜器,《文物》1960年10期发表了高至喜同志《商代人面方鼎》的文章。大禾方鼎来京展出也非一次,数年前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即看到了它。长期以来,我对其铭文和花纹是有看法的,认为它和古代祈祷丰收和祭祀农神有关。文章写了好多次,但总觉得还不够成熟,最近在工作中观察了一批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汉代贮贝器等铜器,又参照了云南省博物馆写的发掘报告和一些同志写的有关文章,对我有所帮助和启发,于是更加坚定了我写成这篇文章的信心。大禾方鼎的铭文和花纹很值得研究,我  相似文献   

2.
“一方全史”说的时代审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志乃一方全史”是清代章学诚提出的著名方志论断,对近现代方志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部门统摄力的削弱,地方志“全”之包罗不易,“史”之纵深更难,“一方全史”成为方志难以承受之重.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源头、渠道、载体日趋多元,“一方全史”难以满足日益精细的信息需求.但它所蕴含的精...  相似文献   

3.
<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5期刊载了胡明曌<内容有涉大明宫的三方唐代墓志>一文(以下简称胡文)[1],对内容有涉大明宫的三方唐代墓志作了详细的述说,使笔者受益匪浅.但在研读中,笔者亦发现,胡文所作墓志铭录文及其句读,均有部分可商榷处,影响了研究者对这些新材料的使用.故不揣浅陋,略申管见,敬俟方家教正,并与胡明曌商榷.  相似文献   

4.
2004年的新年第一天,我踏上了春秋青铜器“莲鹤方壶”的出土地———新郑,去探访它鲜为人知的发掘经过及它背后的艺术价值,聆听它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具有“时代精神之象征”的青铜绝唱。莲鹤方壶现已出土80年。它存世仅有一对。一件现存于河南博物院,为博物院13万多件文物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收藏品,被公认为这个国家级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另一件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是该院的镇院之宝。由此可见莲鹤方壶的价值之高地位之尊。掘井:意外发现了稀世青铜瑰宝这两件被后世称为春秋时期青铜绝唱的莲鹤方壶,是在民国十二年八月(1923年),在河南省新…  相似文献   

5.
萧放  席辉 《民俗研究》2022,(2):95-102
"方俗"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指特定区域内民众相对稳定的地方性生活模式与惯习.从民俗学语境出发,方俗具有如下特点:首先,辨析"方俗"与意涵相似的"风俗"一词之异同,方俗侧重地方性、静态性,风俗侧重流行性、扩布性与社会整体性,风俗与方俗犹如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风俗是方俗的"社会化",方俗是风俗的在地化.其次,方俗作为地方社会的文化表征,在塑造区域地方性、构建民众地方感的过程中有重要功用.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正确审视方俗能够反窥和理解地方社会,合理利用方俗有益于地方社会治理,有助于实现因俗而治、因地善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民政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等扶贫渠道,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些年来,开发农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倍受许多贫困地区欢迎。“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丰富一方生活”的农村旅游硕果,显示了其他扶贫手段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旅游扶贫毕竟是一件新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高低深浅程度的不同。从各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现象分析,当前,有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旅游扶贫的内在运行规律更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7.
索穷 《中国西藏》2005,(4):32-37
“雪”即拉萨布达拉宫脚下的一片地方,在其城墙外西侧的艺边上,有一座端端正正、四四方方的两层院落,乍一看去没有什么特别,仔细一瞧,涂在它屋檐下的一条醒目的“喇嘛红”又似乎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特别的意义。原来,它就是在西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手工业机构——“堆白勒空”(勒空即单位、机构之意)的遗址,那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激动人心的故事,产生过多少名动雪域的能工巧匠,是今天的我们不该忘却的。  相似文献   

8.
刘禄山 《南方文物》2002,(1):113-114
江西省博物馆库藏的社建物中,有一方橄榄绿长方石砚。它是1953年朝鲜人民送给中国访朝代表的一份情深意厚的礼物。这方石砚色彩碧绿,通体晶莹髋。用水洗抹以后更显清莹可鉴。长20厘米,宽15厘米,合盖高4.5厘米。整体由一台四槽三盖组成:坡面台体上凸凿出的四槽分别是:右半方上的长方磨槽,左半方前部两个并排大小相同的球底圆墨槽,后部一球底圆水洗槽。磨槽、水洗槽各有一盖,两个墨槽共盖。  相似文献   

9.
生,喜也,人生之始;婚,贺也,人生之战;死,悲也,人生之终.出生,婚嫁、死亡是人生漫长道路上至关紧要的三步.于是人们给它冠之于繁冗复杂的礼仪,这样在代代沿袭、代代发展、代代取舍的过程中便形成了不成文的富有感情色彩的风情民俗.然而十里乡俗不一般,因为历史、地域、自然及经济基础的差异,人生礼俗在大致类同的基础上各地又有自已独特的风格,所谓“一方水土,一方风情”,斯也.笔者身居定襄,屡屡参加乡梓亲朋“三步”之礼仪,觉得饶有风趣,于是零零星星记录下来,把它介绍于众.  相似文献   

10.
叔牝方彝断代新论周书灿一1960年初,洛阳市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时,收集到一件非常珍贵的铜方彝①。因该器铭文提及叔牝赐贝于王拟,考古学界称之为叔牝方彝。它的出土无疑为周初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七十年代以来,考古学界结合器形、纹饰、铭文书体...  相似文献   

11.
“三岔口”和“Y”形文化带,是苏秉琦先生对中原与北方这南北两大文化区从史前到商周时期古文化发展及其间相互关系的形象比喻,也是苏先生在论述从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到中国文化起源和文明起源的一个重点所在。一“三岔口”指的是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地区在北方地区商以前古文化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所谓‘三岔口’,指的是它东北方的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一方;它西南方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夏商文化’为一方;它西方的‘河套地区新石器文化一青铜文化’为另一方”。①三方的文化因素在张家口地区“碰头”。这一概念是1…  相似文献   

12.
恩施、自古即是土家族聚居之地.在元、明、清时代,这里曾普遍地建立了土司制度.所谓土司制度,就是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统治的政治手段.它是通过分封民族首领或酋长以官职,颁发给执政凭据——印章,使其成为朝廷的命吏,一方守土之臣来实现的.目前,恩施境内发现了三枚土司印章,在这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明人手札七百三十四通 ,是现存的最大一批明人手札 ,收信人基本上为同一人———嘉靖、万历间徽州歙县儒商方用彬 ,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文物价值。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考释。本文阐述了这批手札流传经过 ,它的价值 ,作者所作考释的内容 ,如何确定收信人方用彬的名字及身分 ,在考释中遵循的原则 ,全书的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方我的名章,初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石料是最普通的青田石,字体是小篆。但如果仔细观察,却发现印章的布局十分精巧,疏密得当,字体采用十分有力的铁线篆,刀法也十分纯熟,确实是一方不可多得的好印。它的作者就是我的恩师——刘博琴先生。每当拿出这方印章,就会回忆起我少年时一段难忘往事。  相似文献   

15.
蚯蚓的考验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花坛里有一条特别大的蚯蚓,阳阳是最兴奋的一个,他急冲冲地来到我面前:"方老师,花坛里有一条好大的蚯蚓,你快去看呀!"不知为什么,从小见着蚯蚓就有说不出的"厌恶",瞧它那脏兮兮、肉鼓鼓的身  相似文献   

1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部史书。地方志,作为地方性的历史文献,它承载了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情况。是对一段时空的回放,对一个地域概貌的描摹,对一方文化积淀的遗存。最地方的也是最民族的。一本本地方志,荟萃起来,就是一部厚重的民族史。  相似文献   

17.
广东是中国的一方宝地。它背负五岭,面临南海,早在秦汉时代就有了"通海夷道",是中外商品的集散地的"一大都会"。这些地理和历史的特点,使岭南人民具有山之骨、海之襟、商之魂,并形成了异于他处的岭南文化。广东地区的艺术品拍卖与收藏也具有浓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西安历史地图集》后记史念海西安作为历史上有名的都城,前后合计起来已有一千多年,国内其他都城殆无出其右者。就是不作为都城,也是一方的重镇,为全局安危所系。作为都城,它的地理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方的重镇,它的形势同样为人们所关心。由于重视和关心,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作为一种地情载体,其真实性是它的生命之所在。由于真实地记述了一方之全情,使得它在地方文献中独树一帜,历经数千年不衰。但是,地情经过编者收集,整理和编纂变成志书后,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之  相似文献   

20.
赵静 《文博》2004,(5):56-59
《禹迹图》在中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在传世的石刻地图中的绘制年代最早,更在于它有相当高的数学精度,是现存最早的画方地图。《禹迹图》客观的反映了宋代的地图制作水平,是中外古地图中难得的珍品,历来西方学者对它赞誉有加。目前对此图的研究又出现另一种认识,葛瑞母·汉卡克在其《上帝的指纹》一书中提到"一幅雕刻在石碑上,绘于1137年的中国地图呈现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