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土族》2023,(4):4-6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筑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厚支撑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民族工作创新理念和工作举措,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2021年8月27日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他更是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地区的地方志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和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在地方志事业,特别是地方志书和年鉴编纂、地方志馆(地情馆)展陈等业务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并把他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的一个核心思想理念,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和国家建设的方向和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内涵丰厚、意义深远的理论概念,已在学界引起一轮新的研究热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意义,应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内涵的逻辑思路,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体内涵和意识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从话语体系、意识引导、民族心理和认同教育等主要方面协力推进。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和民族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以及中华民族历史观和民族工作的方法论,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记述好党的民族工作是新疆地方志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新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在修志编鉴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6.
张嵘  张荣 《丝绸之路》2022,(2):11-12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  相似文献   

7.
2020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及省州市全会精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叙事理论为基础,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交)的视野下,探讨民族文献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利用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丰富和发展“三交”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文章也是文学、文献、民族、语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意在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体系,构筑中国民族研究话语权根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是在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确判断当代中国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和中国民族关系大势,继承新中国建设中不断丰富的民族团结思想成果,在"四个全面"布局指引下,站在全局高度推进民族工作,使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创新,有力推动着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团结凝聚,使中国社会民族关系保持了总体和谐稳定的基本格局和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族》2015,(1):4-5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围绕改善民生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六个方面提出25条意见,旨在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21,40(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话语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话语创新既体现在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承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方面,也体现在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新使命以及坚持的原则方面。只有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这些话语创新,才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要求,使之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相似文献   

12.
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显示了很多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指导性纲领.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16,(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三维")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五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正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界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意义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思路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推进这项研究工作,学术界需要拓展和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同时应加强实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并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互动。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进民族工作,要从民族工作责任制、民族理论学习、党的建设、民族法制建设、政策落实方面着手,构筑民族工作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丽江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其民族文化交融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基础,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古城中各族群众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经济上相互促进,文化上兼收并蓄,各民族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本研究通过对丽江古城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与表现进行调查,归纳丽江在推进古城民族文化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提出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丽江古城民族文化研究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40载栉风沐雨,40载春华秋实。40年来,《攀登》杂志在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历届校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青海,面向全国,恪守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大局,注重把握各个历史阶段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的重点,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重研究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服务,为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加强青海省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服务,为促进青海省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服务,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和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服务,在办刊实践中发挥出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学理意义上看,"文化润疆"既是一个在新疆地区持续建立和通畅中华文化润泽机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人心维度不断夯实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母体、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深层联系,从而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内在文化支撑和持续性精神动力的过程。其在话语与径路上的整体性逻辑,即是通过对中华文化与中华现代国家、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结构的系统梳理,进一步理顺文化、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切实将新时代新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实践持续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9.
陈淑琳 《旅游纵览》2023,(6):143-1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旅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边疆地区旅游地应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计旅游形象并进行推广。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从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文精神层面分析旅游形象定位推广的基础,确定旅游形象定位和口号,并提出设计与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学习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省、西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题、目标、任务和要求,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和“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工作中力争主动融入、做好示范表率,不断推动全县民族工作持续发展,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