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  徐铁军  边娜 《神州》2011,(5):32-33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化"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而高等院校是"网络化"的前沿。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是网络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参与者,在2010年4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统计,截至2009年,在中国3.84亿网民中,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这个群体已经接近2亿,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网络一方面网络以它的信息容量大、快捷性、民主性、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续修志书如何体现网络时代的特色,有两种解决方案:1.增设广西互联网志。将互联网看做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环境看做是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网络运营商、利用互联网掘金的大小商家、网民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在志书中完整地记述该生态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掘金者及其利用互联网开展的各类业务,网民及其上网行为等。2.在各专志中体现互联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圣方 《丝绸之路》2011,(24):61-62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场中网民互动关系,发现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间的联系是松散的,整体舆论受少数主要网民影响明显,且少数网民间存在相互支持的现象,表明网络群体事件中意见领袖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7,(1)
微博话语霸权表现在制造传播谣言、压制真实民意、解构核心价值和破坏网络生态四个方面,大V的追权逐利思想、信息机会主义思想、网络自由主义思想是形成话语霸权的主体根源,网民对社会问题归因不当和网络"羊群行为"是客体根源,微博的中心节点传播和碎片化传播是载体根源。当前亟需构建一个平权的网络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5.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农户主动参与是乡村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治理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发生机制研究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的驱动因素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行为遵循“认知—感知—响应”的发生路径模式,生态环境治理认知是驱动农户行为的基础性变量,生态环境治理感知是认知正向驱动农户行为的中介变量;(2)环境社会资本、环境影响敏感度、农户行为自觉等因素分别是制约生态环境治理认知、生态环境治理感知及生态环境治理响应的主要因素;(3)在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多主体参与的社会监督、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本建设尚待加强,以农户为中心的多主体参与模式和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相似文献   

6.
《攀登》2021,40(2)
网络谣言轻松摆脱了现实的社会身份与地理空间的限制,游走于网络空间的各个场景,促使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发生了重要的断裂和转变。网络谣言呈现出组织性、隐匿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成效。网络谣言的发生有着深刻的逻辑性与动态性,一般来说,网络谣言的发生机理并非线性递延,而是沿着生成、传播、终结的机理相互交织,相互缠绕。同时,网络谣言始终围绕着关注度、共鸣度、话语度而形成延展动力。因此,网络谣言的治理必须立足于现有的制度结构和制度框架,回归制度的本位,形成价值规制、技术规制与法律规制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发展使得高校大学生的网民数量不断飙升,网络的庞杂、虚拟、开放、匿名等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在校的大学生的情感脆弱、受挫能力差,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虚拟的网络中难免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所以,作为高校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7,(4)
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构建既是网络社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又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要积极重视网络社会在青海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针对青海网络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参与不平衡、公共事务参与偏低和技术、观念等影响因素,要积极构建健康有序的青海网络社会公共秩序,须从观念转变、管理模式变革、立法跟进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入手。  相似文献   

9.
刘毅菲 《神州》2011,(6X):24-24
网络的普及使网民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强势。在现代新闻事件中,网民不在单纯的关注,更多的利用关注去参与到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中去,推动新闻的发展速度与方向。产生正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鹏  蒲卉 《人文地理》2020,35(2):39-47
街头艺术具有触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积极作用,但在城镇化与城市转型交织的特殊背景中,街头艺人群体却被贴上"秩序破坏者"与"底边阶层"的标签,成为公共空间和主流秩序排挤的对象。文章以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建构街头艺人"空间—治理规则—治理图景"的解释框架,并以"社会失范理论"的视角,探寻街头艺人空间行为背后的真实目标诉求与既有社会治理规范的冲突。研究认为城市治理手段应当主动适应治理对象的行为规律与目标诉求才能避免失范,街头艺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基于其自身职业特性与理性选择的内在合理性,而既有的刚性、去流动性的稳态治理范式,同街头艺人的真实诉求之间存在不适性。进而提出"适应流动性"的空间治理策略,包括流动性的城市空间、在地化的城市权利等,希冀善待和尊重街头艺人,构建具有艺术活力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前人们的重要生活场域,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有明显的区别,以政府主导权力、行政管控、线性化管理、信息和资源的垄断为基本内容的现实社会治理模式无法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需求,需要从共享信息资源、加强技术联动、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入手,有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难题,推进网络虚拟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重要影响,在庞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运用网络,健康地成长是当今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环球人物》2015,(4):59
近期,网络团购的投诉有所增加,为了防止广大消费者上当受骗,避免财物损失,朝阳分局北京商务中心区工商所在辖区内发布有关网络团购的消费提示。网络团购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将有相同购买意向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向厂商进行大宗购买的行为。尽管网络团购的出现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却已经成为在网民中流行的一种新消费方式。据了解,目前网络团购的主力军是年龄25岁到35岁的年轻群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4.
严昊 《攀登》2020,39(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谣言的界定与规制则是社会治理制度的细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会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网络谣言,在探究其内涵的同时,把网络谣言的治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推进社会治理制度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莉  孙豪 《黑龙江史志》2012,(16):56-57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经济矛盾在转型时期的集中涌现,加之现实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迟钝,个体转而通过网络平台来传达自我的利益诉求,这便给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温床。一些现实中出现的公共事务或议题,在网络中得到及时的反映和高度关注,经过网络媒体、网民以及传统媒体等力量的聚焦与放大,极有可能打破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转化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破坏性的现实性群体事件,可能会对社会秩序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模式及发展规律,及时妥当地疏导网络舆论,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谷会媛 《神州》2012,(24):200
进入网络时代,我国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使得新闻发言人站在了突发事件的"前沿"。但是网络时代的新闻发言人从来都不只是收获掌声,还有诸多的质疑。面对"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网民了解真相的诉求,许多的新闻发言人不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引导的作用。这关键还是新闻发言人不知道该如何"发言"。  相似文献   

17.
白玉 《神州》2013,(1):137-137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也就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15亿左右,大约青少年的比例总数占40.3%也就是2.13亿人左右,也就是说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网络世界的新事物、新景象,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致容易沉迷其中。有些青少年甚至产生了"网瘾"、"网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和工作,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因此,本文阐述了关于防范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的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向阳  吕航  杨文杰  刘叙含  李潇 《神州》2014,(5):222-224
互联网的迅速兴起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大促进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而网络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却还没有建立健全,网络环境鱼龙混杂,缺乏国家社会的有效监管,导致网络泄密、造谣、侵权等现象屡屡发生。大学生作为网络领域的主力军,在虚拟世界里具有高素质性,较高的活跃性和易受蒙蔽和蛊惑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为今后的网络立法提供相关有益的借鉴,选取大学生这一网络主力军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准确分析网络权利意识凸显的问题和原因,从而深入考察网民的网络权利意识,保障网络权利行使的合法途径,同时规范网络维权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见人士与新媒体从业人员、网络意见领袖、广大网民一道,共同构成了开放、多元的网络社会大家庭,其对于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现实价值,认真分析探讨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见人士思想政治特点与统战对策尤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张婷 《民俗研究》2014,(5):116-121
汉语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之间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至今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可以被视为一种语言变体。相比传统规范的汉语语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变异以词汇为主,主要表现为符号型、数字型、字母型、汉字型四种形式,其中以汉字型的变异词汇最多。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词汇变异,揭示其独特的成因、功用和意义,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