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瓯语”概说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方言在现代语言学中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文所讲的方言专指地域方言,或称地方话。《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可见,在我国,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2.
林长华 《民俗研究》2002,(3):197-198
在方言相通、风俗相似的台湾、闽南,相当多的人向来宾介绍自己的配偶时,习惯称之为“牵手”,甚至未婚情人也不例外。在闽南拍摄的故事片《寡妇村》中的对白也多次出现“牵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东北境内某地,至今仍存在着一种每年于端午节例行进行械斗性节日民俗活动的陋俗——宝鞍山端午节械斗性“克仗斗石”民俗。按照当地方言,这种械斗性的节日“斗石”活动为“克仗”。经考察,其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天祝和古浪方言均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两地方言第三人称代词都有非“他”型,复数的表示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们”。指示代词为二分的。疑问代词的形式比较复杂。非“他”型与旁称代词有关。“们”表多数的意义,所以表示复数词尾。其他代词都与古汉语有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和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西和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非他”型,复数的表示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几”;指示代词为二分的;疑问代词的形式比较复杂;非“他”型与旁称代词有关;“几”有表多数的意义,所以可以成为复数词尾。  相似文献   

6.
刘洁 《巴蜀史志》2012,(4):59-61
蜀人扬雄一生居成都和长安两地,前期热心辞赋创作,因讽谏君王不成,弃赋从事学术研究,其小学著作《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方言》开中国方言学研究之先河,最早确立了中国大方言区,提出了“通语”“转语”等方言术语,虽《方言》未竞,但于中国方言研究具有首创之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语言资料。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华遗产》2012,(5):8-8
“方言消失,不符合事实和发展规律。”——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树铮认为,人们关于方言消失的担心有些多余。他强调,方言的发展和消亡都有一个过程,现代方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有本地特色,那里的方言就不会先行消亡。而所谓方言“纯粹、地道”,也都只是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8.
王姬  王继霞  于欢 《丝绸之路》2013,(22):35-37
甘肃方言里的疑问代词可分为八类。问人的形式丰富多样;兰银官话的有些方言里,有问处所的远指代词与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同形的现象;问性状方式的代词“宗”是一个合音形式;“阿谁”可能是汉藏语早期的一个共同形式;“啥”可能是古汉语的问物的“何”变化来的。  相似文献   

9.
甘肃方言主要指分布在甘肃省境内的汉语方言。甘肃方言的指示代词一般是二分的,有的方言中远指代词内部又可分出两个层次。指示代词的形式大多为基本型再加词缀语素,形式复杂多样,且在使用中具有随意性。“兀”系的远指代词可能受蒙古语的影响,还可以用来做第三人称代词使用。  相似文献   

10.
雷潇 《丝绸之路》2010,(18):62-64
“短路”本是一个物理术语,很少有人对其从语言角度进行考证和分析。近几年“短路”在网络语言和日常生活中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并应用切具有了一些新意。经调查发现,“短路”一词在从古到今的文献及方言中有着很多不为人熟知的意思。本文从网络语言、古典文献与方言三方面对“短路”一词的用法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