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典故为诗,或称用事使典,或称用典使事,不始于宋,也不始于唐,但它却是宋诗的主要特色之一。明代费经虞《雅伦·用事》:“胡元瑞云:用事之工,起于太冲《咏史》。唐初王、杨、沈、宋渐入精严;至老杜苞孕汪洋,错综变化,而美善备矣;用事之僻,始见商隐诸篇。宋初杨、李、钱、刘愈流绮刻;至苏、黄堆叠诙谐,粗疏诡谲,而夷陵极矣。”郑献甫称堆砌典故之诗为“獭祭诗”,本于宋代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杨凭赠窦牟的《窦洛阳见简篇章偶赠绝句》中的"西国人"是指识别能力高超的典故,"南荒不死中华老"为其自述,分指其任临贺尉和太子詹事二职。窦牟的答诗《奉酬杨侍郎十兄见赠之作》中"关西杨伯起"当指杨凭。二诗的主旨皆是论诗。  相似文献   

3.
杜甫对以赋为诗的运用,从题材上来说,主要表现为战争诗、纪行诗和咏物诗的大量创作;在体裁上表现为以长篇古诗和排律的创作;在技巧上则体现为辞藻的丰富与典故的铺陈。以赋为诗,使杜诗的表现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黎洁 《神州》2012,(20):3-4
唐代边塞诗歌中"酒"这一意象屡见不鲜,可以说与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边塞诗中频繁出现的饮酒场面,与边塞诗人们对于酒的偏好有关,也充分展示出盛唐诗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面貌。因而,研究唐代边塞诗中诗酒共生现象,无疑非常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唐代边塞诗内涵和唐代边塞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史上,诗与酒比翼双飞,几乎像是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举杯则诗兴大发,赋诗则酒香扑鼻,酒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阵阵浓冽的酒香。中国诗人大多为杯中豪客,多少人骚客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如今人们走进宴席 ,席未开却先问酒 ,茅台 ,五粮液 ,酒鬼酒 ,郎酒 ,竹叶青。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 ,美酒无数。但是 ,人们在品尝美酒时常常忘掉比美酒更为醉人、诱人的东西 ,那就是几千年来在饮酒醉酒中飘出的余香不绝的咏酒诗联。如果吟咏这些咏酒诗联 ,述说这些酒诗酒联背后的那些生动的故事 ,那酒绝更美 ,酒宴绝更香。不信 ,捧出几则你品品……冯梦龙在他的奇书《古今谭概》中有一篇关于酒关于情的精彩故事《巧言》 ,其中最绝的应该是那幅堪称绝对之酒联。说是一穷书生去给自己的好友祝寿 ,可是备不上礼品 ,万般无奈中就装上一壶凉水代替 ,…  相似文献   

7.
"孔子删诗"说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地提出的,其中"删诗"方式如"去其重"、"上采……,中述……,至……"等其实是司马迁自己的文献编撰学之体现;而"删诗"目的,如观历史盛衰、见微知著和成王道义法等,也是他自己的文献编撰思想与《诗经》学思想。故《史记》言及的"孔子删诗"一事乃司马迁在延续前人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文献编撰学、《诗经》学思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朝鲜朝使臣李肇源曾于嘉庆和道光时期两次赴燕,留下许多燕行诗。他的燕行诗多以纪行和遣怀为主,内容丰富。"我诗如我行"的诗行合一,呈现出李肇源的燕京之旅,是中朝朝贡历史的缩影。诗中表现出对明朝故国的怀念,羁旅思乡之情以及诗人与清朝文士的交往,是李肇源燕行诗的重要内容。诗人在两次燕行体验中,通过对清朝经济、文化的深入了解,改变了"胡无百年之运"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唐诗评选>作为王夫之诗体选评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明清两代凸显卓尔不群之势.其选诗标准包括重情和贵平两个主要方面,其中,情主诗歌之本质特征,平主诗歌之表现方式,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了<唐诗评选>的主要诗学思想.其评点技巧则主要体现在善用活用"比"的方法和不拘一格的语言形式,为严谨的诗学观念增添了灵动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津阪孝绰《夜航诗话》作为日本江户时代最重要的汉诗批评著作,讨论了大量的汉诗的"诗法"问题,其对诗法的重视程度甚至不亚于中国的批评家。津阪孝绰在《夜航诗话》中,通过汉诗格律中的用韵、对仗、平仄、炼字、句法,及诗家礼法、文字辨析、典故考释等诸多方面,来体现其对"诗法"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为标准来批评汉诗创作中的优劣,因而被其友人称为"诗家商君"。  相似文献   

11.
袁文良 《文史月刊》2011,(11):49-51
一、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山东苍山县的“兰陵酒”虽曲香味美,但名气不高,购买者更少。一日,唐代诗仙李白与友人畅饮,尽兴之后,写下《客中行》一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把兰陵美酒的色、香、味巧妙地描绘出来,精明的商家将这首诗大肆宣传,使该酒远销千里。  相似文献   

12.
津阪孝绰《夜航诗话》作为日本江户时代最重要的汉诗批评著作,讨论了大量的汉诗的"诗法"问题,其对诗法的重视程度甚至不亚于中国的批评家。津阪孝绰在《夜航诗话》中,通过汉诗格律中的用韵、对仗、平仄、炼、句法,及诗家礼法的文字辨析、典故考释字等诸多方面,来体现其对"诗法"的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为标准来批评汉诗创作中的优劣,因而被其友人称为"诗家商君"。  相似文献   

13.
迷楼,在扬州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最早提及迷楼的是唐代的诗、词、文、赋,进入史志,是在南宋时期。到明清以后,随着地方志的大量编修和留存,迷楼渐渐由典故坐实为摘星楼、鉴楼、观音禅寺。通过对有关迷楼记载的追踪,可以了解扬州古代地方志的史料来源以及存在的对史料不加拣择、穿凿附会等问题,也提示了我们在编修、利用方志资料时应该慎重地加以甄别和取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布水台集》以及佛藏文献考定清初禅门诗界由《新蒲绿》一集而展开的激烈僧诤,诗史互证,剖析清初禅门诗界的复杂性。明清易代之际,禅门并非如一般论着所描述得那样“纯粹”。面对新王朝名位、利禄之诱惑,其间不乏若木陈辈者,尘念未尽,依旧汲汲於功利,甚至厚颜无耻,天良丧尽,在禅门诗界激起尖锐的冲突和严重的分化,此诚时人诗中所谓“更叹空门襄,腥尘也易乾”。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与诗     
正周恩来爱诗、爱写诗,留下近20首脍炙人口的诗。周恩来的一生与伟大光辉相连,本身就是诗——名诗、瑰丽之诗,曾引发数以万计诗歌为他吟咏,此情绵绵,直至现今,叹为观止。一诗,是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说到周恩来的诗,我记  相似文献   

16.
谷丽伟 《沧桑》2012,(2):82-84
"断章取义"是春秋时期引诗、赋诗的社会风气,最初并不含有贬义。孟子并不反对"断章取义",他对诗义的理解也符合"以意逆志"之旨。"断章取义"是用诗的方法",以意逆志"是解诗的方法,两者在孟子的诗学修养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一生治学处于"知难"的挑战下,而不被时人理解。在此心理事实基础上,针对考据学派、义理学派和辞章学派的解《诗》理论,他建构出以兴象和诗教解《诗》思想。包括重视《诗》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以《礼》约《诗》,设身处地的理解《诗》产生的时代语境。最终实现合考据、义理、辞章为一家的学术理想。章学诚的这种解《诗》思想以明道的角度,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源流意义,贯彻了与之相始终的"六经皆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汤显祖集三》与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出版的《牡丹亭》为依据,以明清出版的唐诗文献为对照,对《牡丹亭》下场诗的集句、作者及用韵作了简略考订。  相似文献   

19.
正博白客家是海内外都闻名的,说起博白客家与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关系,似乎是"往事越千年"的遥远之事了,其实不然。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有一个令人惊羡不已的客家人村落,叫松旺镇。就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里,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数百年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明清时期,有"一门三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的传奇典故,有"清代李清照"美誉的著名女诗  相似文献   

20.
文安之,字汝止,号铁庵,彝陵人.南明永历年间,拜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其以忠义激励诸军,锐意复兴明室.文安之著述亦丰,存世的有《易佣》十四卷和参与辑录的《新选注释古文蒙求不分卷》,然诗文集《铁庵稿》、《略园集》尚未得见.经笔者经多方搜索,得其诗20题79首.辑录其诗,不仅可以补明诗之阙,还可了解其诗歌创作概况,亦有助于深入了解明清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