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述等身 ,被誉为清代西南巨儒的贵州独山兔场人莫友芝 ,屡试不第之后 ,遵循其父———清代后期西南地区的文化大师———莫与俦“若辈寂寂守牖下 ,不以此时纵游名山大川 ,遍交海内英儒俊彦以自广 ,恐终成固陋耳”的劝诫 ,9次进京 ,游历于江、淮、吴、越之间 ,遍交英儒以自广。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莫友芝在琉璃厂书肆搜购古籍时 ,偶与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国藩相遇 ,寒喧之后 ,谈论汉学门径 ,曾国藩被莫友芝的学识倾倒 ,叹曰“黔中固有此宿学耶”。不久 ,曾国藩又托人转一首长诗给已回黔的莫友芝 ,诗中的“黔南莫夫子 ,志士无匹双”…  相似文献   

2.
郭绍虞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清同光间诗人,其表现力深刻而真挚者,“黔中诗人莫友芝与郑珍,尤足为其代表”。这里提到的莫友芝(1811—1871),贵州独山人,字子偲,号郘亭。传世诗篇九百余首,其早期之作,在诗人生前便已有《郘亭诗钞》六卷刊行,而自咸丰二年到同治十年逝世这二十四年间的作品,则于光绪元年由次子绳孙委托江宁汪士铎、遵义黎庶昌厘为《郘亭遗诗》八卷,收诗凡五百四十六首,光绪六年(1880)在江  相似文献   

3.
周渔璜年谱     
前言周渔璜是清初贵州著名诗人。康熙年间在北京做了二十来年的京官,与京师名流唱酬,其诗歌如异军特起,在诗坛独树一帜,前辈名家如王渔洋、朱竹坨、田山薑等交口称赞,与查初白互执诗坛牛耳;毛西河誉之为“掞天(光茫照天)之才”。从此,海内方知遐荒的贵州有诗人。沈归愚《清诗别裁》,于贵州只取渔璜一家。黔中后来的诗家如郑子尹、莫友芝等,对渔璜极为推崇,受其沾溉。  相似文献   

4.
莫友芝是清代道咸宋诗派著名诗人,其诗歌除了收入刻本《郘亭诗钞》和《郘亭遗诗》而外,很多都是以稿本和钞本的形式保存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现经过整理,已经编入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两套《莫友芝全集》中,可谓完备。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两部《莫友芝全集》所收莫友芝诗歌犹有遗漏,在佚诗的校勘与编年方面也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贵州诗坛有一个光彩夺目、繁星灿烂的时代,即十九世纪中叶。此时诗人郑珍、莫友芝均为闻名全国诗坛的人物。黎伯庸虽与郑珍、莫友芝同时并兴,名在其次,而知之者少。本文拟对其诗作一简略评介,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3)
<正>长期以来,莫友芝的文学名声被其学者身份所掩,张剑先生《莫友芝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8年版)、《莫友芝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著作相继问世,促进了学界对莫友芝多元而深入的研究。莫氏的文学成就,特别是其在词学方面的理论和创作,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方面。不过,因为传本复杂、文献稀见,相关探讨稍欠周延。笔者因参与《全清词·嘉道咸同卷》编纂,负责整理莫友芝词作,有机会寓目传世的《影山词》诸版本。现仅就浏览  相似文献   

7.
正当莫友芝遇上了曾国藩,因曾国藩的识才,使莫氏离山野孤灯之草屋入藏馆丰盈的官办书局;莫友芝才识绝伦,因曾氏抬爱褒扬而遂其平生所求。这应当赞誉莫友芝的奇才还是应该赞誉曾国藩爱才?停柩于南京莫愁湖畔胜棋楼中的西南巨擘莫友芝,辞世时的待遇不低,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率百名部属,步行捧香,前来吊唁。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莫友芝的一生,埋首故纸,考研群籍,纠订舛误,力耕砚田。他交友甚广,但认识曾国藩则是他山野生涯中一束最为强烈的友情灼照!西南儒者莫友芝,贵州独山人。早年就学遵义沙滩革堂,中举后反而屡屡碰壁科场,困于书屋。  相似文献   

8.
莫友芝是晚清著名的学者,研究范围涉及目录学、文学、书画等领域。他品行卓越,心系国家,有着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他才华横溢,著述颇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他生活于晚清社会转型期,为贵州文化的开风气者,今天对他进行研究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莫友芝在文献学,特别是目录版本学领域的成就。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莫友芝编撰的《郢亭知见传本书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耶亭书画经眼录》等四部目录学代表作的研究,站在清代学术视野下讨论莫友芝目录学的实践,并总结其学术思想与成就。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古籍文献中,有11件贵州先贤莫友芝的手书信札。这是其中的一篇,它没有被收录在张剑编撰的《莫友芝年谱长篇》中。这封不长的家信里,涉及到莫友芝的家人、亲戚、朋友等等,其中不乏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手札识读如下:开春以来,遵义东乡馀匪渐清。西南亦无匪,唯北乡大里下五甲为仁、桐之界,其间匪徒甚多,抚之  相似文献   

10.
在郑珍的诗歌创作历程中,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歌值得关注。“当时海禁已开,国家多故,具有敏锐感的文人更觉得前途暗淡不安,于是言愁愈愁,其表现力量,也就更能深刻而真挚。黔中诗人莫友芝和郑珍,尤足为代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于诸多原因,郑珍反映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数量不多,以至成为一些论者攻击他耽于诗艺、不问时政的把柄。探讨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仅可以修正对他不应有的一些成见和偏见,而且可以管窥到他感时忧世之情和经世济用之志,领略到他诗歌质朴感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遵义沙滩黎氏,是清代中晚期兴起的“书香门第”,诗、词和古文作家辈出,有诗文集传世者十余人。以诗词而论,成就最高的当推黎兆勋。黎兆勋一生写了千数百首诗词,晚年严加删削,仅余诗四百多首,词一百四十余阕、编为《侍雪堂诗钞》六卷,《葑烟亭词》四卷。他与郑珍、莫友芝并世,而名在其次。当时礼部书潘祖荫评论说:“郑子尹、莫子偲、黎伯庸,皆黔之通人也。”以诗歌创作而论,黎兆勋远逊于郑珍,也不及莫友芝;但词的成就则为郑、莫所不及。莫友芝在《葑烟亭词序》中  相似文献   

12.
《潘氏八世诗集》是我省一部十分珍贵的地方文献。诗集由清道光年间潘元炜蒐集其先人八世十七位诗人的诗编辑而成。集中的诗大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研究贵州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价值。清代著名学者莫友芝曾称“黔中潘氏乃贵州第一世家”,这并非溢美之词。潘氏自明嘉靖时,朗陵先生由翰林起家,先后有诗人十三位;其同宗另一支由潘平山先生起,三世有四位诗人,两支共十七位诗人,八世以诗世其家。这在贵州,乃至全国,亦是史所鲜见的。现就笔者浅见,谈谈潘氏诗人和他们的诗。  相似文献   

13.
古黔中即今湘西的沅水、澧水流域地区。约在宣王时,楚置黔中郡,郡治沅陵。在秦昭王三十年,秦取楚巫郡、黔中郡置秦黔中郡,郡治溆浦。面对国破家亡的局势,屈原于是年自沉汨罗。始皇二十五年,秦黔中郡被一分为三,至秦代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4.
莫友芝是晚清独山州人(今贵州独山县),字子偲,号郘亭,晚年称眲叟。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同治十年(1871),享年六十一岁。莫友芝对贵州乃至西南、全国的化,都有很大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同冶二年,莫友芝据黟县宰张廉臣所赠唐人写《说文解字》木部残卷,撰成《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以下简你《笺异》)。鉴于“插架森森多于笋,世上何曾见唐本”;“篆文已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目新”,①,曾国藩命付梓刊行,次年四月蒇事。同时,莫友芝又在刊本简端朱墨批注,新意间出。至今百余年间,学林称道唐  相似文献   

16.
从莫友芝<持静斋藏书记要序>、<郘亭日记>和他写给丁日昌的信札等资料来看,莫友芝是丁日昌的藏书目录<持静斋书目>的初撰者.丁日昌随后又对该书目作过修订,同治末年在广东揭阳刊行,今传本都是此版之印本.  相似文献   

17.
华佳强 《神州》2011,(24):102-103
莫友芝(1811—1871),长于文字学,精诗文,擅书法,好金石碑版,对之多有访录,并加以题跋,跋语多见于他的《金石笔识》、《郘亭书画经眼录》和《莫友芝诗文集》中,在其中可见到他"信碑不信帖"和崇古取朴、去俗弃媚的书学思想,及求精采求雅韵的审美趋向,正与其书法实践观一致。  相似文献   

18.
李先耕 《文献》2002,(3):266-273
《郘亭知见书目》即《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一般都标为清人莫友芝著.1934年《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则标为"清莫友芝撰,子莫绳孙编",这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清末书坛争奇斗胜,江浙中原一代名人辈出。我省地处边远,也出现了几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书家,咸同年间的著名学者莫友芝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以卓越的才气和杰出的成就,在我国清末书坛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莫友芝。字子偲,号郘亭,别号眲叟,贵州省独山县人。他生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中举,卒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享年六十一岁。莫友芝治学严谨,长于文字训诂之学,精诗文,尤擅书法,且精于书画碑版的鉴定考证。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道光十二年(1832)莫友芝娶麻哈(今麻江)高枧夏鸿时之小女夏芙衣为妻,两家结成姻亲关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鸿时玄孙夏同龢高中状元,成为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莫友芝为夏家写下不少诗文,这对夏同钚及夏氏研究有重要意义。莫友芝诗文明晰了高枧夏氏入黔史,还原并丰富了夏家相关历史人物,是目前再现昔日高枧的唯一历史资料,是状元故里开发建设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