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0多年来,美国进步记者和著名作家斯诺报道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真相的不朽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以数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乎传遍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本文记述了该书在中国翻译、出版、流传的曲折动人的传奇式经历。  相似文献   

2.
刘力群 《炎黄春秋》2023,(10):93-97
1937年出版的《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作的不朽经典,多年来影响甚广。但较少为大众所知的是,早在1936年,斯诺还曾花费大量心血,以英文编译出版了《活的中国》(Living China)一书,此书堪称是《西行漫记》的前奏曲。本文论述了《活的中国》作为《西行漫记》前奏曲的三个关键音符:宋庆龄、鲁迅、“活的”(Living),以及这些关键音符对斯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西行漫记》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极大成功,作为纪实性、报道性作品,也以优美文笔见长。作者、译者、出版者、宣传者都功不可没。在新中国成立前,第一部向海内外(特别是西方)广大读者真实介绍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和未来将要成立新中国的书,恐怕就是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写的《西行漫记》了。该书不仅发行面广,而且影响很大。国内有一批进步青年读了这本书,十分  相似文献   

5.
吴殿尧 《百年潮》2013,(7):15-19
熟悉中国革命史的人大都读过《西行漫记》(亦名《红星照耀中国》),也知道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在国民党高压封锁下真实报道中国工农红军及其领袖、将领,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轰动世界的不朽名著,却曾因采访资料的丢失险些未能问世。那么,《西行漫记》的采访资料是如何失而复得的呢?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4,(4)
在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国际友人中,有一位叫埃德加·斯诺.斯诺之所以在中国和世界上赢得广大读者,享有崇高声誉,最根本的还在于他能够通过极其艰辛、深入地考察中国社会的实际,考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壮举,发表了一系列客观公正而脍炙人口的新闻名作,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了正在急剧变化的古老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其中《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就是斯诺为人类文明建树的具有历史意义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欧文·拉铁摩尔在论及该书的巨大影响和历史作用时高度评价道:“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象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啊!”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17,(8)
正80年前,1937年10月,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埃德加·斯诺的代表作《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次年2月,在上海地下党和爱国人士的努力下,又以"复社"名义出版中文本。在这部被聂荣臻誉为"帮助人们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之书"的不朽名作中,有许多关于东北抗战的记载。毛泽东纵论东北抗战《西行漫记》的精华和主干,正如斯  相似文献   

8.
安广禄 《文史春秋》2005,(10):36-36
《西行漫记》原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它是第一本向全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以及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军事、经济状况方面的书籍。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高度评价说该书的出版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而这本书的手稿曾失而复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武际良 《纵横》2012,(2):4-9
作家萧乾曾这样回忆斯诺:有的外国记者比他待的时间更长,经历的更多,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活”的中国。他们的见闻是浮光掠影的,只是生活在当天的“热消息”里。由于鲁迅的指引,斯诺这位外国记者未停留在“热消息”中。他以更多的精力倾注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10.
夏雨 《湖南文史》2014,(5):22-22
1936年6月,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和上海主持教会工作的王先生等人帮助下,冲破重重封锁来到了西安,准备深入陕北苏区进行采访,以便了解一个真实的延安。 在西安,斯诺很快就结识了张学良。一天,他向张学良提出,希望能乘坐张学良的飞机到肤施(今陕西延安)。张学良听罢表示非常乐意帮助斯诺实现这个愿望。几天后,张学良秘密指示驻扎在洛川的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用军车将斯诺安全送到肤施。  相似文献   

11.
《西行漫记》中有一段是专门介绍新民学会的。毛泽东对斯诺说:参加过新民学会后来成为著名的共产党员人的有罗迈(李维汉)、夏曦、何叔衡、郭亮、萧子暲(萧三)、蔡和森。毛泽东介绍了他们在党内的职务(有的已牺牲),也谈到了后来离开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人物周刊》2011,(42):65-65
有人说,葡萄酒是酿出来的,然而,真正的葡萄酒专业会告诉你,“七分原料三工艺”,一流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当时第一个秘密寻访苏区的外国记者,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的红军领袖人物,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在湖南省博物馆所藏的数万件近现代文物资料中,找到了一本《工农兵三字经读本》,这个读本为64开的小册子,官堆纸,字迹楷体,墨色石印,行文自右至左直排,每行三句。有文字的版面为8页16面。牛皮纸的封面和封底看得出是后人为保护文字内容所加。这读本系何时所编,谁人所编,流传何地?读本本身无记载。从档案资料中得知,这个读本系1958年3月18日从当年的老革命根据地浏阳县域内征集而来,从读本所写的内容来看,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革命形势。《工农兵三字经读本》系1931年至1933年间湘赣省文化部为进行社会教育而编印的一种读本。  相似文献   

15.
吴熙祥 《江淮文史》2012,(3):167-168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在中央电视台1979年除夕晚会上,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凭借一首由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震惊四座。第二天《祝酒歌》便传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初,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湖南,亦在 程潜的明智选择之中,积极筹划和平解放。但少数地 区的国民党反动武装仍在负隅顽抗。为传播新民主主 义思想,为地方武装斗争创造条件,蓝山县中山大学 学生彭利魁受"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郴桂分部"的派 遣,回到蓝山,与进步青年赵仁德和当时在县立中学 (今蓝山一中)任教的青年教师利道培、雷渊文,黄 创中、黄旭日等取得联系,根据当时形势,大家一致 认为,除发展盟员、扩大组织力量以外,创办一份报 纸,抓住宣传工具,以争取工作主动,乃为当务之急。 随即,由雷渊文、赵仁德、利道培串联在城青年陈焕  相似文献   

17.
在1938年出版的《西行漫记》中,斯诺写的自序有一段称赞许达的文字:“最后,我还得感谢我的朋友许达,当我在北平最不稳定的状况下,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曾经跟我一块儿忠诚地工作。他不仅是一个第一流的秘书和助手,而且他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革命青年,现在正为他的国家奋斗着……”许达是一个化名,他的真实名字是谁,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经证实斯诺《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广州出现了适应城市社会救济需要而以商人行会为主导的民间慈善组织——善堂。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  相似文献   

19.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雷锋,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事迹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与他牺牲前后对他的宣传工作密不可分:1963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别为他题词,赞扬他的崇高精神;《接过雷锋的枪》、《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曾广为传唱;有关雷锋题材的电影、话剧、歌剧、相声、快板等文艺作品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