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同龢是19世纪中国最后一名文状元,更是中国第一位出国留学的状元。夏同龢及其他拥有科举功名的传统士绅负笈游学,在晚清新政展开、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不仅折射出中国传统士绅教育的转型———传统士绅开始正视外来挑战并积极学习近代西学;同时亦反映出这些研习经史辞章的传统文化精英,已开始向掌握近代法政之学及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过渡。  相似文献   

2.
为了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纪念夏同龢状元一生对国家、民族和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经中共黔东南州委批准,2011年7月14日,“夏同龢状元文化研究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凯里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夏同龢,麻哈州(今贵州省麻江县)人。汉族。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中戊戍科状元,既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后一个状元,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贵州仅有的两个状元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具有状元和留学生双重资格的人。 1868年,夏同龢出生于麻江县城东南的高枧村(当时叫狮山)一个小康农民家庭,有一个哥哥名夏同仁。他自幼天资聪明,常与哥哥赛读《百家姓》、《三字经》、《幼学琼林》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夏同龢在广州的题字及与此有关的人与事。我们可以从匾额、瓷器、对联上,看到晚清状元书法的功力。  相似文献   

5.
夏同龢为贵州历史上两个状元之一,其《状元策论答卷》与光绪帝当时维新变法的思想相近,从“求才”、“经武”、“绥远”、“理财”四个方面阐述了执政及变法之要,通篇洋溢着爱国、务实、变革、维新的思想,有较深刻的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朝戊戌科状元夏同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日本的留学生,是中国行政法历史上最早编写《行政法》的法学家之一;他同时也是出色的法学教育家,广东法政学堂的创办者;还是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理事,参与了《天坛宪法》的起草;既任过多个行政职务,还是很有才能的社会活动家。但他留给后世最有意义的是他编写的《行政法》,该《行政法》无论从编写水平、出版的时间还是其内容的丰富详实方面,都无庸置疑地确立了他作为中国行政法历史上的先驱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翁同龢[1]祖籍江苏常熟,翁家家风清白,是当地的进士和仕宦家族,其父翁心存[2]和大哥翁同书[3]均进士及第。翁同龢少壮才名,24岁中元魁,从此跻身政坛,任学政,身膺同、光两朝帝师,筦钥刑、工、户部和国子监,权参政要,一步步擢为晚清重臣。翁同龢参与中俄交涉,收回伊犁;两次授予军机大臣,中法交涉,援越抗法;参与中日交涉,反对割让台湾。  相似文献   

8.
正张謇,自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状元。其早年曾为吴长庆幕僚,并结识袁世凯,亦受翁同龢赏识。1895年列名"强学会",参与过"公车上书",义和团运动期间参与策划"东南互保",曾主张君主立宪,辛亥前任江苏咨议局议长。1912年民国初立,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又先后任熊希龄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袁世凯复辟时辞职,后又复出,1922年任江苏运河督办、交通银行总理等职。1895年,他在  相似文献   

9.
正赵以炯生于书香门第,光绪丙午年(1886年)进士,并荣膺殿试第一,成为状元。其父赵国澍教子有方,兄弟4人矢志于学,相互砥砺,竟有3个进士,1个举人。夏同龢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次年参加会试,中贡士,接着在殿试中高中状元。清朝灭亡后,曾一度寓居贵阳,后来被选为国会议员。姚华在清末民初贵州籍的文化名人中,他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集教育家、古文字学家、戏曲理论家、曲学家、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大师于一身。  相似文献   

10.
周氏《涉笔》一书在传世文献当中鲜有记载,只有《文献通考》对该书引用较为集中。而此书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著者为何人,这些情况目前学界关注甚少。本文主要根据《文献通考》所提供的线索,并结合《宋史》及宋人文集等相关文献,初步判定此书全称当为周氏《西麓涉笔》,成书于南宋中晚期;其内容主要涉及对先秦子书的真伪及其思想的研究、对古代兵书兵制的研究、兼有对宋人文集的评述等;该书作者周氏即周端朝。  相似文献   

11.
《洪武京城图志》1卷,是一部简明记载明初南京的方志。此书作者,《明史·艺文志》没有记载,据王鸿儒跋文。此书应是礼部奉敕编修。此书清抄本误以《洪武京城图志记》一序的作者王俊华为全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12.
陆游所作《老学庵笔记》一书内容丰富、行文随意,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情形。此书自问世以来即得到世人广泛好评。从宋代的陈振孙到清代的四库馆臣都对其进行过高度评价。陆游对宋代人事、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的记载足以补充正史简略之处,对诗歌的评价独具慧眼,但仍有部分记载失于详考。如能将这些谬误之处指出,必能进一步增强此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玉贵《唐书辑校》一书将《太平御览》引《唐书》的内容全部予以辑录,以《旧唐书》为主,根据现存各种唐代史料之相关记载,对其进行整理,纠正了《太平御览》引《唐书》的文字错误,对所辑内容进行了"还原"工作,但此书亦有较多错误,大为治唐史者不便。其错误主要集中在标注《旧唐书》之卷数错误、页数误漏、部分内容未补充、排版错误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翁同龢的碑画诗大多抒写国家忧患和人生浮沉,真挚典雅,有强烈的抒情性。翁同龢碑画诗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内容以抒发个人志节、感慨时事为主。另一种抒情方式是托物寄兴,主要是慨叹宦海浮沉。翁同龢碑画诗的抒情性不仅折射了晚清的文化记忆,并且是我国传统诗歌纵向演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15.
道光十二年(1832)莫友芝娶麻哈(今麻江)高枧夏鸿时之小女夏芙衣为妻,两家结成姻亲关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鸿时玄孙夏同龢高中状元,成为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莫友芝为夏家写下不少诗文,这对夏同钚及夏氏研究有重要意义。莫友芝诗文明晰了高枧夏氏入黔史,还原并丰富了夏家相关历史人物,是目前再现昔日高枧的唯一历史资料,是状元故里开发建设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国典略》,唐初时人丘悦著,现已亡佚。本文广泛查考有关唐代的各种历史文献,对此书作者的生平、撰写的历史背景、流传情况等作出比较详细的考证;并以书目记载为基础,通过全面分析佚文的内容,对此书的体例、特点、史料来源、史料价值等作一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98年光绪帝诏定国是、宣布维新变法后的第四天,即6月15日,翁同龢突然被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再遭严谴,革职交地方编管。翁同龢为同、光两朝帝傅,担任军机大臣、总理衙  相似文献   

18.
我参与编纂《麻江县志》于一九八八年六月,赴首都北京查问史料,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阁大库、序号“殿”30号《光绪戊戌科登科录》中查到夏同参加殿试策文。《登科录》内载:光绪十九年(1893年)夏同应顺天癸已科乡试中第二十九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初参加戊戌科会试中第一百三十四名,同年二月十四日复试贡士中第一名;四月二十一日,恩准三百四十八名新贡士赴保和殿试,光绪帝殿试赐策问。夏同按策问“举求才、经武、绥远、理财”诸大政内容,为文洋洋两千余言,上溯古代,下系变法,博得主考官吏部尚书孙家鼐和读卷官冈、徐…  相似文献   

19.
故宫博物院藏有李鸿章致翁同龢信札5通,翁同龢致李鸿章信札1通。通信时间从同治十一年至光绪二十一年,内容主要涉及李、翁二人的人情往来,较少涉及公事。这些信札为研究李、翁二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孔教是否应作为国民指导思想写入宪法,引起了激烈争议。这一争议本质上是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的一次法治派与礼教派的斗争,是—次政治上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唇枪舌剑直至流血冲突,康有为、袁世凯、张勋、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了这场斗争,阐明了各自的观点。《民初关于孔教入宪的激烈争议》记载了中国近代史上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