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先生完成<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下简称"订补"),对海源阁存世的五种书目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并就知见海源阁藏书版本情况及去向等进行订补,被誉为"完善海源阁的书目体系,重现杨氏五代庋藏之盛"[4].据绍曾先生研究所知,现传世海源阁书目共五种,分别是:<楹书隅录>五卷,<楹书隅录续编>四卷,杨绍和撰;<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海源阁藏书目>一卷,杨绍和撰;<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杨保彝补撰;<海源阁书目>不分卷,杨绍和撰,杨保彝增补.  相似文献   

2.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清代末叶名的私家藏书楼,它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归安陆氏丽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号称晚清四大藏书楼。海源阁藏书经过杨氏一门五代人的努力,至清末,藏书已达3236种,20余万卷。这其中以藏书楼第一代主人杨以增的功绩最大,是他奠定了海源阁藏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有幸阅读了独山县杨祖芳先生互间7年开始续修,1941年完成的独山《杨氏族谱》(铅印本))发现其详细地记载了杨氏第十代杨烨芳的事迹。杨焯芳先生曾参加过北伐战争,“—·二八”事变时在上海抗击日军侵略,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对于研究贵州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今特根据独山《杨氏族谱》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将杨先生的生平事迹编写如下,仅供研究贵州近代史的专家、学者参考。杨忡芳,贵州省独山县人氏。生于清胡光绪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9月29日午时,卒于内子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相似文献   

4.
徐建霞 《收藏家》2009,(4):77-82
在翻阅古籍时,经常能看见白文方印“四经四史之斋”(图1),或者朱文方印“古东郡四经四史斋”(图2)。这两方印是海源阁阁主杨以增的藏书印。  相似文献   

5.
近代文献宝库之一──“铁琴铜剑楼”张志茹在十九世纪后期,我国的私人藏书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今湖州市)“陆氏宋楼”、钱塘(今杭州市)“丁氏八千卷楼”为最著名,并有清季南北藏书四大家之目。而其四家中尤以山东杨氏和江苏瞿氏的...  相似文献   

6.
杨远源,字救贫,1921年1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北中区玉珠乡将军村(今北中镇将军村)西畈组一个大户人家,幼年读过私塾,青年时期曾在将军山下杨氏宗祠办私塾教书。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间,杨远源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养伤员、写传单、送情报、筹军饷……一心帮百姓,真情为革命。解放后,他当选为太湖县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2012年3月27日病逝,终年91岁。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7,(6)
山东聊城海源阁为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其创建者杨以增从政数十载,宦迹逾十省,曾任陕西巡抚及江南河道总督长达九年。杨氏重情义,忠职守,广交游,精藏弆,与友朋信札往还颇多。卒后,其子绍和辑为《海源阁珍存尺牍》二十册,珍藏于海源阁。后因捻军、土匪多次焚掠,散失颇多,今存两册,现藏山东省图书馆。信札作者如林则徐、萨迎阿、陈官俊、吴式芬等,皆为道咸之际重要的官员、学者,与杨以增过从甚密。信札或谈学论政,或叙及家事,或言及交往,或馈遗藏书,是研究杨以增及其友朋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度奄 《贵阳文史》2007,(5):27-28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入据播州的杨氏鼻祖杨端之13代孙,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1201)袭播州安抚使后郡执掌播事,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相似文献   

9.
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历时百年之久。民国年间,因受战乱影响,海源阁由盛而衰。海源阁等私家藏书楼的衰败,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海源阁藏书的散佚与抢救过程,并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考证了海源阁珍藏典籍的去向和归属。  相似文献   

10.
海源阁刻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延峰 《文献》2005,(2):238-253
世人皆知海源阁藏书楼庋藏宏富,据王绍曾先生最新统计,其藏书达四千三百余部,十七万九千余卷①;海源阁藏书重宋元佳椠,其镇阁之宝"四经四史"传为我国藏书史上一段佳话.其实,海源阁刻书亦成绩斐然,但多年来为藏书成就所掩,且偶或散见篇章中亦说法不一.笔者经过多方考证,终于摸清海源阁刻书之底蕴.笔者以为海源阁刻书虽不能与以专事刻书售书的汲古阁等相提并论,但以海源阁刻书之内容及质量而言,它同样为保存传播我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文物春秋》2023,(6):76-87
镇江博物馆藏有定为杨继盛真迹的《自书稿》一卷四幅,该藏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首位收藏者褚平世所留题跋信息不足、判断有误,难以为据。卷中两幅作品题款标明书写地为“谪所”,这意味着它们是嘉靖三十年(1551)杨氏谏阻马市被贬至临洮后所作。但对照杨的自传性著作《自书年谱》,卷幅中两诗的情感、经历与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弹劾严嵩而受重刑下狱后的遭遇相符,故两诗当作于北京而非临洮,署名杨氏属于作伪之举,整件藏品并不可信。  相似文献   

12.
海源阁杨氏著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延峰 《文献》2006,(2):57-68
有清末年,山东聊城海源阁藏书楼,广聚南北佳椠,藏书达数十万卷,不仅数量多,且重宋元善本,享誉海内外,世称"南瞿北杨".但海源阁几代主人不惟收藏,在搜罗之馀,勤于笔耕,故又著述甚丰.杨以增同年友梅曾亮曾曰:"(以增)名物、象数、音声、训诂亦勤恳研究.陆立夫(建瀛)尝语予曰:吾向以至堂好蓄书,今乃知其得一书必阅一书也."①  相似文献   

13.
杨端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瑞相传是播州杨氏的始祖。研究杨瑞其人和事迹,是贵州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杨氏祖籍与入潘三说1.祖籍山西,平南诏人播说。此说最早见载于南宋嘉定初年撰成的《杨粲墓志》“……上赖祖功宗德,……蜀无雍塞之患,而六诏绝烽烟之警。……求甚,秦。潞二王为节度使。(杨)思权(今山西汾阳人,曾任■宁(今陕西彬县)节度使)死,弟思勉得旨出家,……孙(杨光荣)慨然发愤,献所得三州之土,世为藩屏……”此说还见载于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程矩夫撰写的杨氏《忠烈庙碑记》:“……谨按:杨氏系本太原,唐乾符初赠太师讳端者,…  相似文献   

14.
南晨 《文史博览》2009,(11):36-36
董海川(1797-1882),河北文安人。肃王府太监,八卦掌高手,人称“董八卦”。 杨露禅(1799-1872),河北广平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号称“杨无敌”。  相似文献   

15.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相似文献   

16.
1984年,杨宜中墓于湖北省安陆市李店区刘庙乡四里大队仰家园被发现,为安陆市目前唯一发现的一座元代墓葬。据墓志铭记载,墓主人杨宜中生于安庆路,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到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间人。墓志铭的世系和家族概况记载明确,对于研究元代汉人家族、民族融合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丰富了安陆地方历史文化。文章从杨宜中生平、杨氏家族概况、杨氏家族自安庆徙居德安的原因、与杨氏家族通婚的吕氏家族辨析、墓志铭所载民族融合情况等五个角度出发,钩深索隐,对该墓志铭进行解读与考释。  相似文献   

17.
海源阁     
张维宪 《文史天地》2004,(11):62-6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典籍浩如烟海。琳琅满目的文化典籍所以能流传至今,与历代藏书家们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山东聊城海源阁的主人杨以增祖孙四代,就是我国藏书家的优秀代表。他们创建的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  相似文献   

18.
正灵石县张家庄镇的杨尚文家族,世代繁衍兴盛,在耕读,治家,为官方面,卓有影响,位居灵石"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之列。杨氏一族能够长盛不衰,除杨尚文言传身教对于杨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后代的兴旺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之外,杨氏家训的制定也起到了极强的内在约束和推动作用。杨氏家训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宋人杨悖礼(1073-约1140年)。字穆仲,福建长溪县(今福鼎潋城)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  相似文献   

20.
杨迎春(1770—1846)字时斋,四川崇庆州人。相传他的先世原是陇右仇池杨氏,即氐族的后裔。公元六世纪初,拓拔魏攻占了仇池地区,氐人的一支南下迁入四川西北部、有的便在崇庆州落户。虽然他们在生活方式上已与汉民无异,但强烈的民族意识,使他们世代口碑相传:“咱杨氏是仇池人的后裔。”有的还一直使用刻有“仇池杨氏”四字的印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