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横》2001,(1)
告别世纪之交的2000年,掀开2001年的日历,我们终于切切实实地迈进了21世纪的大门。 诚如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说的是时间,抑或是历史,也许二者兼而有之。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然而作为其中某一链条的社会和个人又是有限的,就在这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汇成的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人们演绎着或是辉煌、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前,那位释迦族的王子,看到了人类生老病死的永恒宿命,踏上了修行的旅程。在一棵菩提树下,他终于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3.
不灭的星     
《南京史志》2022,(Z2):124-125
<正>从日升走到月沉,走到天光熄灭,走到凛冬散尽,我们走在流逝的时间中,总是会遇见别离。大多数的时候是短暂的分开,但有时也会一挥手,便作别了数十年的光阴。我们同一些人重逢在别后的第二天,却也同另外一些人失散在成长的岔路口。那些人和事,被时间的沙砾层层掩盖,而与之相关的那些爱、那些遗憾、那些欣慰与伤痛,也因此被埋入记忆的废墟,在永恒里静默地结晶。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4,(3)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曾经两次在山西做官,虽然时间很短暂,但也留下了后人称道的事迹。了解范仲淹的这一段历史,对于研究北宋前期的政治形势,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相 《纵横》2010,(9):23-25
十余年前,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曾赫赫有名的北京维尼纶厂破产倒闭,在优胜劣汰的浪潮中,这可能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宿命。工厂不在了,几十年奋斗的经历还在,这是无法抹掉的。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发生在那里的一切都变成了历史,成了曾经的维尼纶人永恒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小楼来自重庆,当我第一次在画乡看到瓯江,就好像看到奶奶在江边洗衣服的样子,欣喜若狂.我选择留下来.对我来说民宿不是一种挣钱手段,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可能有人在经济效益前迷失,有人是因为对现代文明感到疲倦,而对于回归者来说,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唯有土地是永恒的.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在一所小岛,离开人群,开垦荒地,遵循老人的生活智慧,开间民宿,种菜,养鸡养鸭,奶奶说脚踩在土地上,会让人踏实.这就是小楼的初衷.也是小楼关于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940年6月15日,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这六年时间,是萧军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中共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萧军在此期间写下了内容丰富的日记—《延安日记(1940—1945)》(上、下卷),书中大部分材料对于透视中共政治文化传统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时间,最伟大也最无情的雕塑家,它雕塑出千姿百态的世界,也雕塑出千姿百态的人生。过去、现在与未来,以无限的延续共同组成了永恒的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高山沦为深湖,深湖又隆起为高山;绿洲化为荒原,荒原又化为绿洲;时间使一切的一切化为历史,时间又使历史一次  相似文献   

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了。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是永恒的客观实在;它不会由于时间而磨灭,更不会被谎言所掩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为此作出无与伦比的贡献,也为此付出前所未有的沉重代价。我们应该充满自豪和喜悦,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庆祝这一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民族战争,也是1949年以前唯一一次以胜利而告终结的民族战争。为赢得抗战的胜利,我们所遭受的损失与付出的代价诚然是极其巨大的。但是战争锻炼了人民,教育了人民,我们的民族也正是以此为契机而获得新的觉醒,从而很快便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为人民革命的更为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神话包含着人类最早的历史思维,而在这种历史思维中又包含着人类最早的时间观念。作为人类最初的历史时间观念,它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通过考察哈尼神话,进而考察哈尼先民因生存需要而保存的记忆可知,他们在建构神话式的叙事时,遇到了神的永恒时间与人的短暂时间之间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悖论,促使他们进行对时间流的思考。在思考中,他们发现人的生命与自然万物一样具有周期性,于是将自然时间与人的生存时间结合在一起,建构出人类最早的历史时间观念。它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二是联系性与因果性的叙事逻辑;三是连续性与断裂性的统一。由此可见,原始的与现代的历史时间观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在前述三个特征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现代的观念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精确化与客观化。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德国历史的后位局限,使它在发展和崛起中,不断地冲击和挑战当时的世界秩序。它曾两次撬动地球,两次都归于失败,且一次比一次惨,一次比一次跌入更深的深渊。这一切除了当时的历史局限外,更多的是由它的发展理念与方式决定的,所以德国要走出自己的历史宿命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德国的历史向人们很好地诠释了后起的新兴国家在历史发展观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纵横》2007,(10)
著名作家路遥离开我们已经15个年头了。路遥的一生,既是短暂的一生,也是苦难而辉煌的一生:童年的饥饿与凄凉,历尽人生的坎坷与曲折,路遥为世人弹拨了一曲生命的绝唱,奉献出《人生》与《平凡的世界》等名著,激励着无数的青年于逆境中自强不息、搏击人生。透过岁月的风尘,那些曾经的记忆,是生者对逝者的永恒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正战略思想史是一门年轻的现代学科。战略探究是自古至今所有国家的国务家和战略家的永恒使命,也是政治学家和战略学家的经久主业,但人们对于战略理论的梳理,或战略思想史及其演进的系统考察,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相对于战略研究具有的当下的社会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战略思想史这个"行业"却既不时髦也不繁荣,"从业"人员只能依照其个人兴趣和一定意义上的学术自觉或使命感而勉力前行。在这门年轻学科的短暂发展史上,少数杰出的甚至是大师级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毛存启 《神州》2011,(9X):159-159
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  相似文献   

15.
做为人民的领袖,雄才大略的毛泽 东毕其一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 水。但是,毛泽东真正踏上山西这片黄 土地,却仅有为时不长的两次,加起来 也不过两个月而已。 相对于毛泽东传奇而漫长的革命生 涯来说,两个月的确只是短暂的一瞬。 然而,这两次不同寻常的山西之旅,却 都出现于中国革命发生战略大转折的关 键时期,在古老而神奇的三晋大地上, 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永恒的记忆。 率师东征 1935年10月19日,苍凉而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突然响起一片巨大的欢呼声。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攻克腊子口,翻越六盘山,最终到达了陕北…  相似文献   

16.
毕苑 《炎黄春秋》2014,(4):87-93,85
1940年6月15日,萧军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二次来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7.
1914年到1917年,意象主义的流行其实也就四年时间,犹如诗坛上的一颗流星迅疾地划过夜空。但这颗流星的光芒却特别地耀眼,在最短暂的时间内给世界诗坛以最絢丽的闪亮。  相似文献   

18.
喉堵症成为《日光流年》里阎连科笔下三姓村村民难以挣脱的宿命,活不过四十岁像魔咒一样紧紧箍着这些从出生起活过一天便少一天的三姓村人,时时提醒,刻刻紧逼。他们逃不过四十而死的宿命,但是三姓村人追寻生命,热爱生存,他们以生命喂养生命。正所谓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为生而死,死生不息。想要活下去的欲望使得他们每一次坚忍不拔的自救最终成为一次次由领导带领众人上演的悲壮闹剧,却也由此开始了他们艰辛的寻找生命原初意义的精神旅行。  相似文献   

19.
太阳的指纹     
《神州》2012,(17):3-I0001
既然活着,就不妨像水,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生命。常听你感慨,一个人并不懒惰,也不庸俗,更不少才干,然而活得却末必尽兴。这困拢一直在折磨着你,使你常常在一次短暂的顿悟之后,又落入一个更深的蒙昧之中。  相似文献   

20.
张小溪 《中华遗产》2023,(10):14-25
桑是“神木”,蚕是“天虫”,丝是“真丝”……三者的关系,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宿命感。丝绸为何起源于中国?到底是怎样的天赋与机缘,开启了这段几千年的传奇?研究者执着寻找着蛛丝马迹,完成了对中华文明源头的又一次追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