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清史稿》,在书前所附的编辑部《出版说明》中,对《清史稿》一书的价值和存在问题作了简要评述,并介绍了这部书稿的编写、出版经过及其三种主要版本间的异同,对读者很有帮助。但是,《出版说明》把《清史稿》的三种主要版本分别称之为“关外一次本”、“关内本”、“关外二次本”。我认为并不妥当。因为,这很容易使不了解事实真象的广大读者得出错误的印象,似乎《清史稿》曾在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印行过两次,所以有“关外一次本”、“关外二次本”之分。实际上,正如《出版说明》本身已经交代清楚的那样,《清史稿》在关外只印行过一次,那就是《出版说明》中称为“关外二次本”的。而被《出版说明》称为“关外一次本”的《清史稿》,实际上仍然是在  相似文献   

2.
《清史稿》进士订误夏卫东《清史稿》是二十五正史中最后一部。最初通行的版本是关外、关内及金梁影印本三种。由于其匆促付梓,舛误甚多。解放后,中华书局曾以金梁本为底本,组织专人进行校勘再版,但其中仍不无差失。近年来,亦有《清史稿订误》等著作相继问世,刊误工...  相似文献   

3.
关于《清史稿》的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清代历史颇有兴趣,因而常翻《清史稿》。为了查阅方便,自己还作了一个简单的《清史稿纪传人名索引》。但直到索引编成之后,还不知道自己所依据的《清史稿》属于那种版本。因为它与常说的“关内本”、“关外本”等,都不完全相同。也曾请教过老师和前辈,并曾查阅在西安所能找到的参考资料,但问题仍未得完满解决。日前读到朱师辙先生的《清史述闻》一书,才知道自己据以作索引的《清史稿》是“关内本”、“关外本”之  相似文献   

4.
评《清史稿校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兴 《清史研究》2003,241(1):1-13
198 6-1 991年 ,台湾省以国史馆名义出版了 1 6巨册的《清史稿校注》一书 ,以数十位学者的努力 ,对七十多年来一直牵动海内外人心而争议颇多的史书《清史稿》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其工程浩大 ,共出校数万条注文 ,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其经验教训足资借鉴 ,值得人们高度重视。笔者于粗略翻阅中即深获教益 ,深有感触 ,谨略书管见 ,简评如下 ,以就教于方家。一、《清史稿校注》的突出成就1 摸清底细《清史稿校注》 ,顾名思义 ,是对《清史稿》的校勘与注释 ,是针对《清史稿》所存在的问题而发的。评论《清史稿校注》的…  相似文献   

5.
《清史稿》是研究清代人物的重要史料。但在传统正史系列中,《清史稿》质量欠佳,舛误较多,亦为学界共识,其《循吏传》亦未能幸免。然而《清史稿》毕竟是一部有着较大影响的史书,其中的讹误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故订正其舛误很有必要。本文综合利用文集、方志、档案等各类史料,考订出《清史稿.循吏传》地名记载方面的六则错误。  相似文献   

6.
学论及《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两书的史料价值时,常常认为《清史列传》高于《清史稿》。本对这一看法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对两书《郑成功传》七则明显不同的记载进行考订,发现《清史稿》虽存在不少错误,而可信之处亦多;《清史列传》虽存在许多优点,而错误亦存不少。评判两书的史料价值,应当进行具体的考订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夏卫东 《古籍研究》2001,(1):3-7,16
《清史稿》为二十五正史中的最后一部,其刊行本有“关外本”“关内本”“金梁本”三种。建国后,中华书局曾组织专人对其进行校订,但其中仍有脱、误、衍等处。近年虽有《<清史稿>订误》、《<清史稿>考异》等书陆续涌现,然对《清史稿·选举志》尚无专门考订之作。笔者近期因研究需要,对该志利用较多,发现不少讹误,现作校勘如下,期有助于清代选举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尔田与《清史稿》纂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笑川 《清史研究》2007,8(1):98-103
1914年袁世凯政府批准国务院关于设馆纂修清史的呈文,设立清史馆。清史馆历经14年编纂,于1927年刊印《清史稿》行世。由于编纂的政治态度和仓促付印等先天的不足,《清史稿》自行世之后,一直受人诟病,并曾一度被国民政府封禁。但是《清史稿》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了汇集和排比,所据史料丰富,是研治清史的基本参考书,对其深入研究仍属必要。而且《清史稿》的纂修人员虽然立场保守,但其中并不乏严肃认真的史家,其撰著理念和方法,亦值得总结。目前国家正  相似文献   

9.
拾遗补阙 嘉惠学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平 《清史研究》2003,(2):120-124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是一部为《清史稿艺文志》及《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拾遗补阙的史志目录著作 ,由王绍曾先生主编 ,中华书局2 0 0 0年出版 ,可以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清代史志目录。由于工作之便 ,得读该书 ,亦因研究需要 ,经常翻阅该书 ,故而颇有一些感触和想法 ,略述如下。其一 ,拾遗补阙 ,网罗一代之典籍。众所周知 ,清史资料浩如烟海 ,其中 ,文献典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史稿艺文志》 (简称《志稿》)“取则《明史》 ,断自清代”① ,专载清人著述 ,计著录 963 3种 ,1 3 80 78卷。作为二十五史中的最后一部艺文志 ,《…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比较民国《萧山县志稿》(以下简称民国志)和《清史稿》中的萧山人物传记,指出民国志和《清史稿》的材料来源不同导致了两者的侧重相异。而两者的不同有助于我们考察清代地方和中央政府对于政治、科举、法律等的不同态度,为清史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材料。因此,通过比较地方志和《清史稿》的差异,尤其是两者所"忽略"的内容,将会成为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笔者翻阅《清史稿》(中华书局校点本),察其前后记事多有矛盾,繁简失当和年月差误之处颇多.今仅就《清史稿》所载“苗疆”史事,略举三例,以勘其误.例一:《清史稿》卷137·志112·兵8载: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康熙三十八年以镇(竹阜)居苗疆冲要,改沅州镇为镇(竹阜)镇,设总兵以下各官……以防红苗.谨按:改沅州镇为镇(竹阜)镇,《清史稿》载为康熙三十八年,然而,考《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载  相似文献   

12.
晚清名宦黄辅相的生平见于《清史稿》.但关于他的死亡记载,《清史稿》与他的行状存在不少歧出现象.本文比较歧出,根据红旗报捷制度的缺陷和行状作者黄彭年的背景进行分析,对不同记载的真实性进行了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13.
贺华 《文博》2000,(6):69-72
《孙加印墓志》近年出土于西安城东南北池头村,志石呈四方形,高74厘米,宽69.5厘米,楷书40行,满行45字。此志所记述孙加印的生平事迹,《清史稿》失载,所反映的某些历史事实,与《清史稿》所记述的有关历史事实有出入。现加以考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以《清史稿·儒林传》为代表的清代官方学术史总括有清一代儒学盛况,对它们的研究是清代学术史的重要课题。(1)清史《儒林传》纂修情形复杂,从1810年清朝政府辑纂国史《儒林传》始,到民国年间编纂刊布《清史稿·儒林传》为止,一百余年间主事者曾先后纂成八个成型稿本。(2)清史《儒林传》纂修过程以及八次稿本内容有待系统研究。此研究难点之一是,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命途多舛,较为神秘。我们仅粗知由马其昶主持这次修纂,又据夏孙桐说,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一度是《清史稿·儒林传》的底本之选,但刊印时因部分稿本遗失而  相似文献   

15.
《清史稿》卷485《文苑二·赵翼传》记载: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清史列传》卷72《文苑三·赵翼传》云:“嘉庆十五年,重宴?鸣,赐三品衔。十九年卒,年八十六。”《清史稿》的成书晚于《清史列传》,关于赵翼年岁的这段记载,《清史稿》袭之于《清史列传》。只不过省略了“十九年”三个字。这一省略实为不当,因其易造成赵翼卒于嘉庆十五年的错觉。《清史稿》(《清史列传》亦同)所记赵翼年岁实不准确。成书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李元度编的《国朝先正事略》卷43《文苑·赵瓯北先生事略》另有异说。其云:“嘉庆庚午(十五年),重赴鹿鸣  相似文献   

16.
《清史稿》中的多尔济扎昆《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中卷数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巨著,共有五百三十六卷,八百五十万字左右。同时它也是二十五史中涉及人物最多的一部书,全书有名字记载的将近四万人,而且其中有很多人为重名,如两个多隆阿、四个成德等,不经过认真辨别考订...  相似文献   

17.
《清史稿》中光绪年间有五位进士的及第时间记录错误,笔者利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明清进士录》和《清代朱卷集成》等资料予以一一订正。  相似文献   

18.
本对《唐诗鼓吹》这一七律选集历元、明、清三代的版本状况作了一番梳理。介绍了元代郝天挺《注唐诗鼓吹》及明代廖炳《唐诗鼓吹注解大全》的版本情况,着重分析了清代陆贻典等人《唐诗鼓吹笺注》的版本源流及清代禁对该版本的流传所产生的影响,也指出了《唐诗鼓吹评注》的版本渊源。  相似文献   

19.
安静   《中华遗产》2006,(3):14-14
4月5日,具有90多年出版历史的中华书局倡议并召开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专家论证会,新中国成立后最重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将开始全面修订。  相似文献   

20.
被《清史稿》誉为“鄂学灵光”的杨守敬(1839-1915),系湖北宜都人,生平著述涉及83个学科,集历史地理学家、书法家、藏书家、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于一身,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他当年在日本收购中国古籍的事迹,是他辉煌藏书生涯中最为光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