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第2期发表郭建邦同志的《北魏宁懋石室和墓志》一文,对著名的北魏宁懋石室画象和墓志的拓本全部公布,并为其内容进行初步考证。今试就郭同志的宁懋墓志录文提出一点浅见,以供参考。在郭同志的宁懋墓志录文中,有这样几句:“妻荥阳郑□女,太武皇时,蒙授服常待,郑□女遗姬而去。”查所附原墓志拓本(图版柒),此处的“太武皇时”句中的第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9年第8期所刊《<墨娥小录>辑录考略》一文,在关于成书年代一节中提到:"从唐宋到元末明初……都把氯化铵写作‘碙砂’。只是到明代中叶以后,如……才把氯化铵写作‘磠砂’或‘硇砂’,在《小录》中把氯化铵一律写作‘碙砂’。"作者以此为考定《墨娥小录》辑录年代的依据之一。据我所见,文献记载不是这样,这里试作补正。  相似文献   

3.
《韦或墓志》、《韦彪墓志》、《韦或妻柳敬怜墓志》、《韦彪妻柳遗兰墓志》四方北朝墓志于1998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北原出土,前贤已有部分研究,然主要集中在韦氏家族世系方面,现撮取墓志中的部分资料,对北魏东豫州刺史、孔子庙学、襄阳爵、柳元璋等问题作点滴考补。录文依据墓志拓片,并参考周伟洲等先生的《新出土的四方北朝韦氏墓志考释》和罗新、叶炜先生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录文。  相似文献   

4.
隋《虞弘墓志》所见史事系年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虞弘墓志》所见史事系年考证@杨晓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79字。如果真如此的话,倒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估计改之前是“虞”字,那么说明墓主人的家属认为应称“鱼国”、而不是“虞国”。大概是为了存旧。 [7]简报公布了拓片,但因制版不慎之故,最上一行只存半行,最下一行略去。张庆捷《〈虞弘墓志〉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完整地刊布了墓志文字,本文据之,仍以□表示缺字、以[]表示补字。并与拓片作了对照,稍作更正,如改“录”为“”、改“愧”为“”,另改正了一个印刷错误,改叶谷浑的“叶”为“吐”字。录文以」表示原志一行…  相似文献   

5.
元淑墓志考释——附北魏高琨墓志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4月,大同市博物馆在大同东郊一座北魏墓中,清理出了元淑墓志(录文见本刊本期《大同东郊北魏元淑墓》)。本文就墓志涉及的有关问题略作考释。一、元淑的家世、籍贯与谥号根据墓志可以推知,元淑曾祖父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第五子寿鸠。其祖父及父在《魏书·昭成子孙列传》、《北史·魏诸宗室列传》中均有传。祖父常山王遵,史载其"少而壮勇,……太武初,有佐命勋,赐爵略阳公。……及博陵、勃海群盗起,遵讨平之,迁州牧,封常山王"。父常山康王素,即元昭墓志所载之"连",元侔墓志所载之"素连"。素袭父爵,史载"素有威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北魏杨播墓志》作了一些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对照拓本找出录文的失误:二、志传对照,利用志文补充史传的不足。这些探讨使我们对《北魏杨播墓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连龙 《文物》2014,(2):80-86
<正>北魏高树生及妻韩期姬墓志,2005年出土于洛阳偃师府店镇,后由洛阳师范学院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收藏。高树生及妻韩期姬系北齐政权实际建立者高欢之父母,墓志所载史实对于研究北朝渤海高氏世系、族属、祖茔及《魏书》高氏史传的真实性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高树生墓志长81、宽77厘米,志文31行,满行45字,共922字(图一)。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博》1997年第6期《唐马磷墓志铭述考》一文对《马璘墓志》撰者常兖所署“崇文馆大学士”一职提出了“‘崇玄’应为‘崇文’”的看法,而我认为常兖充当时署衔“崇玄”并不有误,特撰文探讨之.常兖,两唐书本传中都记载其于大历十二年拜相时还任崇文馆大学士,而撰于同年的《马璘墓志》却记载为“崇玄馆大学士”,互有出入.究竟孰是孰非呢?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先要了解唐代是否存在过崇玄馆这一机构及崇玄馆大学士这一官职,现罗列两唐书,《唐会要》、《通典》中有关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9.
邓代昆同志在《四川文物》1988年第3期上发表《成都汉阙刻石铭文考释》一文(以下简称《邓释》),对《成都文物简讯》1980年第2期所刊石湍同志的《成都东郊发现了汉阙石刻》一文报道介绍1980年7月间在成都东郊明代墓葬里作为抵墓门之用的两块东汉石阙,“认为它们绝非是原配,而是各自失去了配偶的独阙”,并提出“将甲阙称为‘王君平阙’,乙阙称为‘王文康阙’,将甲阙石刻刻铭称为‘王君平阙侧’,就其文字进行比较分析”来考释。我这里对于《邓释》所说甲阙的名称和乙阙的年代,试谈一些浅见,以供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怀着很大兴趣读了《宋渤海公墓志铭考述》(载于《文博》1998年第4期),以下简称《考述》,引发出一些看法.墓志的录文与标点,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1.“教予弟儒学”、“训诸予日”、“太予社”、“视众幼予”、“欲予孙人仕”,其中“予”字均“子”字之讹.2.“吾时命不与,不为世用.“与”字似为“遇”字之讹.3.《始娶韩氏郭(?)亲族;”“(?)”为“(?)”之讹,“(?)”即“悦”.这句话似应标点为“始娶韩氏,郭(?)新族”因为关于韩氏的记述,至此已经完结,下面全是“次娶李氏” 之事.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洛阳出土的北魏《源延伯墓志》所载志主的世系、生平与葬地等信息,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作者基于以往所见的该志录文屡见讹误,导致释读困难的情况,对录文重新校对,并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对北魏时期源氏家族兴衰、墓志书写、谥法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作者认为该志所载六镇起义时夏州被围、陷于困境的情况,根源于北魏末年滥置州郡这一行为,从中也可以窥见六镇起义时各州溃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江苏地方志》2005年第一期“方志论坛”刊载的《新编江苏县志‘自然灾害录’纠误》一文称:“《洪泽县志》自然灾害’记1983年地震灾害时说:‘山东荷泽发生5.9级地震。’(119页)‘荷泽’应作‘菏泽’,此说有误。”此为误判,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13.
<正>《中原文物》2011年第4期发表了《郑州市区西北部两座唐墓发掘简报》[1]一文(下文称"《简报》")。《简报》移录了唐代孙和墓志志文,该墓志为研究唐代社会提供了可信资料。孙和墓志上宽34厘米,下宽32厘米,厚8厘米。墓志共18行,满行19字,计306字,志文为楷  相似文献   

14.
薛景平、冯永谦两位同志在《北方文物》1986年第2期上发表《辽代梁援墓志考》一文(以下简称《考》),对1979年7月间在辽宁省义县大榆树堡乡四道岔子村北山南坡处出土的《大辽国故中书相梁公墓志铭》和《大辽故安定梁中令赵国夫人墓志铭序》,即辽代后期知名人士梁援及其妻清河张氏的二方墓志,以录文的形式公布出来,并就此志的记述,对《辽史》作出“补史之阙或证其误”方面的考释。我在此对于梁援墓志所记家世与其任职“北面宫官”的情形,试提出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魏元苌墓志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济源市发现北魏元苌墓志一方,志文共664字。元苌是北魏王朝的重要人物,《魏书》有传。志文记录了他“历奉五帝”、“内任腹心,外蕃维扦”的生平事迹,是研究北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到邹削强先生的《毛泽东〈吊罗荣桓同志〉诗之另一解》(《百年潮》1999年第10期),我感到惊讶。邹先生对本人文章旨意的任意歪曲是罕见的,这使我不得不写此文以说明真相。邹先生文章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多少年来,不少人认为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主题是‘毛泽东对林彪的不放心与疑问’。是‘毛泽东在接班人问题上的踌躇’(许全兴《为毛泽东辩护》,当代中国出  相似文献   

17.
殷墟卜辞所记毫地即‘亳土’所在地,也有单称作亳者,兹分别录之如下:癸丑卜其又亳土…《甲》1640…亳土叀小牢《粹》21戊子卜其又岁于亳土《京》3950…于亳土御《粹》20…亳土又雨《佚》928土即社,王国维释社云:“…土字,卜辞假为社字。《诗·大雅》:‘乃立冢土’,《传》云:‘冢土,大社也;’《商颂》:‘宅殷土茫茫’,《史记·三代世表》引作‘殷社茫茫;’《公羊僖卅一年传》:‘诸土祭土’,何注:‘土谓社也, ’是古固以土为社矣。”是知亳土也就是亳社。在商人的祭社活动中,以对于亳社的祭祀最为隆重,卜辞中记录商人祭社也以祭祀亳社的活动为最多,且祭祀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究  相似文献   

18.
《周易》益卦六四爻辞曰:“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郭沫若先生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把“中行”解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之荀林父。并说:“《益》六四的‘为依迁国’当是僖三十一年‘狄围卫,卫迁于帝丘’的故事。卫与(韦阝)古本一字,《吕览·慎大》‘亲(韦阝)如夏’,高注云‘(韦阝)读如衣’则‘为依迁国’即‘为卫迁国’。” 郭  相似文献   

19.
由罗新、叶炜合著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一书已于2005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上承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和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二书,汇集了2003年底之前公布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墓志,共231方(其中魏晋十六国南朝21、北魏43、东魏北齐23、西魏北周28、隋代116方),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两部分,录文准确,疏证精要,兼具资料性和研究性。《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出版$中华书局@张继海  相似文献   

20.
清人蒋良骐《东华录》卷 6 (中华书局 1 980年点校本 )云 :顺治六年三月 ,“吴三桂报 ;‘大兵抵秦 ,克复宜君、同宫二县 ,击败逆贼王永强等 ,折七千余级。’”考诸史籍 ,此“同宫”县应为“同官”县之误。理由是 :其一 ,据清人所年《明史·地理志》、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及《清史稿·地理志》等文献记载 ,明清两代 ,陕西有宜君(清属鹿阝州 ,今陕西富县、同官 (清属西安府 ,今陕西铜川市 )二县 ,并无“同宫”县。其实同官县是北朝以来的旧县。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 2《关内道二》(中华书局 1 983年点校本 )载 :同官县始设于北魏太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