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傣族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古代文学,这是人们早已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没有什么争论。但这些文学作品是怎样产生,却众说纷纭。现谈谈我的一些粗浅意见,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有些同志说:“傣族文化是佛教的文化,傣族文学作品是佛教带来的。”并提出了两点作为依据:一是佛经里都有这些故事的记载,现有的唱本是根据佛经的故事改编的;二是这些故事叙述的都是佛主轮回转世的经历,即根据《本生经》改编出来的“佛本生之故事”。这两点依据能立足吗?我认为不能。佛经里有没有《因叭》、《朋尚罗》、《麻哈兴童》等神话故事呢?有。但这些故事并不是佛教从印度带来的。它们是傣族的古代文化,是傣族的祖  相似文献   

2.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目前,方志同仁对政治类专志篇目的设置意见尚不一致,从已出版的一些县市志来看,政治类专志的篇目,在编这一层次上,设置大体趋于一致,但也存在差异,在章(节)的设置上,差别则比较大。笔者认为,篇目设置不可拘于一格,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排列有序,自然得体。 政治类、经济类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曾是大家争论的问题之一。有人说,经济是基础,理应经济类排在政治类之前;有人说,政治属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类应排在经济类之前。笔者认为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这不是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莉苇 《世界历史》2004,1(3):91-100
明末清初的中国礼仪之争是一场文化争论 ,同时也与许多权力冲突交织纠葛。礼仪之争所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向为论者喜道。关于后者 ,虽然很少有人会单纯视礼仪之争为文化争论 ,但也很少有人系统分析这场争论的权力冲突内涵。鉴于此 ,本文试图通过传教士间的派系斗争、传教士与罗马教会的矛盾、和耶稣会士在欧洲的敌对势力如何助长争议恶化形势的论述 ,以此说明礼仪之争中权力冲突的分量甚至超过文化争论 ,称之为一场传教士间的冲突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6.
关于汤都亳问题,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十分热闹,认识分歧很大。这次争论是从偃师发现二里头文化开始的。偃师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有人认为这四期文化都是夏文化,有人则认为二里头文化三四期是早商文化。特别是二里头文化的第三期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遗址,更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都认为这里是一处王都。持夏文化观点的人认为二里头是夏都,持早商文化观点的人认为是商都,再具体一点,即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商汤都亳的西亳。赞成偃师西亳说的人很多,发表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文化局和云南音乐舞蹈家协会编辑的《云南民歌选》,即将在云南出版。该书介绍了云南省二十多个民族的一百五十首民歌。汉族民歌有:滇中地区的昆明《耍山调》、安宁《八街调》,滇东北的东川民歌《望郎坡》,滇南建水一带的《农家苦》,滇西凤庆、巍山、弥渡等地的山歌。彝族民歌有:红河、楚雄、大理、保山等地的山歌《彝家山上山歌多》,情歌《通海小调》,舞蹈歌《打歌调》、《采花行》,儿歌《什么最明亮》等。白族民歌有:民间歌手张明德演唱的《泥鳅调》,大理《白族调》,邓川《汉调》。傣族民歌有:德宏、西双版纳等地不同特点的山歌和具有说唱风  相似文献   

8.
在省、市曲艺圈内和在省、市群众文化战线上,李祥泰这个名字,可说是广为人知,就是在全国曲艺界,也非无名之辈,就连我国著名的曲艺泰斗刘兰芳和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都曾与他同台演出过。他在曲艺表演的技艺上,可以说并非泛泛之辈。这是曲艺圈内人士对他的评价。而广大喜爱曲艺的观众却另有说法,认为他自编的曲艺段子,表演技巧,贴近生活,适合观众的“胃口”。有时是即兴拈来,出口成趣,往往引来台下观众的捧腹大笑。于是,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业务笑星”。笑星二字是对他曲艺表演艺术的肯定,业余二字却是对他的精神的赞誉。去年10月,在…  相似文献   

9.
清朝先世一般认为源出于女真族。对雄居白山黑水,创建大清帝国的努尔哈赤,史料记载说他是明朝镇守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养子”,至今辽东民间还传说他是李总兵的“茶童”。这就是说,努尔哈赤是已经汉化了,或者说汉化较深了。对努尔哈赤的先祖是不是汉人,或女真化的汉人,有人曾提出过怀疑,但论者不多,屈指可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二:一是清之远祖已形成了一个传统的看法,而又没有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论证去否定这种传统的看法,二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承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性,其中就包括了黔东民歌,它无论是在演唱、歌词,还是在旋律上都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和艺术性,同时这也是地方特色的一大体现。基于此,本文将以黔东民歌唱歌课教学气息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其气息应用、共鸣应用、语言及其演唱润腔的特点进行分析,促进唱歌课教学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赤峰夏家店遗址是解放后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1960年进行了发掘。遗址可分为上、下两文化层。发掘者认为上、下两层文化,各有其一定的分布区域,并具备有一定的物质文化特点,因此,曾分别称为夏家店上层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它们都是铜器时代的文化。其年代:夏家店下层文化曾被推定为与殷商大体相当,夏家店上层文化曾被推定为大体上相当于西周、春秋,也可能晚到战国时期。其后,有的同志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与红山文化有关,属于农  相似文献   

12.
贵州曲艺活动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有过一段辉煌历程。50年代末,当黔力技艺社更名为“贵阳市曲艺团”之后,演出更为频繁,曲种很多,南北荟萃,蔚为壮观,其中黄荣丰的竹琴最为观众所乐道。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长久争论的议题,直至今日没有了结,估计还要延续相当长的时期。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关于革命战争的作用。五十年代,我们曾讨论过农民战争的作用。论战的双方虽然都认为,农民战争是正义的革命战争,但是,有的同志认为,即使是革命战争,也要看到它有破坏的一面,这  相似文献   

14.
两种农奴制     
在我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中,曾经发生过关于黑劳士和农奴制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黑劳士是斯巴达人的奴隶,属于奴隶社会;另一种意见认为,黑劳士是农奴,属于封建社会。争论的目的是:西周究竟是奴隶社会,抑还是封建社会?这个问题迄今未获解决,  相似文献   

15.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关于戊戌变法的进步性,现在不承认者希罕了。争论的焦点在洋务运动上。后者基于认为“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6.
王韬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关于王韬是否曾化名黄畹向太平天国上书献策,早在三十年代曾有过争议,后经谢兴尧、罗尔纲等先生考证,黄畹确为王韬之化名无疑。近年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吴申元认为:“这是一宗‘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错  相似文献   

17.
满族不但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酷爱戏曲的民族。满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传统戏曲形式,在中国的戏曲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仅就满族的几种传统曲艺和在京剧形成、发展过程中满族所起的作用及在中国戏曲史上有过贡献和影响的满族艺术家做一简单介绍。 一 曲艺在满族是晚起的艺术形式。最早出现的八角鼓从形成至今还不到三百年时间。 八角鼓,是由演唱时所用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属于牌子曲(各种小曲集成的组曲)  相似文献   

18.
事隔50多年,我对当年收集和整理利川民歌《龙船调》的前后经过仍记忆犹新。1955年年底,湖北省文化局指示,全省县市一级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到农村中去过年,为即将到来的1956年春节省民间文艺汇报演出打好基础。具体来讲,要有节目而且是民间流传的节目向省汇报,其中包括曲艺、民歌、民谣或山歌等。这是一次大型的基层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和章学诚,曾为修志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属于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但文章认为,只要认真分析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形成过程和二人争论的有关问题,就可以发现,二人争论有性情和学术背景不同的原因.也有对修志争论体例的不同认识,但是没有涉及方志学科属性的争论。方志的形成与现代学科的形成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章、戴之争与方志学科属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李晶 《神州》2012,(18):169
民歌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中情感的一种艺术性表达方式,是世世代代人民思想积淀而形成的民族艺术。民歌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情景之中,随着人类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民歌的演唱也随之发展和丰富,在经历了呼号、清唱和乐歌结合三个关键时期后,民歌这一歌唱艺术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