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世纪之交的喜庆气氛,100万言的《广西通志·出版志》出版了。不禁回味自已三年来在领导关怀下,与同仁戮力编修的历程,真是百感交集。对我这个“志人”来说,总算圆了一个“志梦”。欣慰之余,且抒胸臆,亦谢同仁。在编修《广西通志·出版志》(以下简称《出版志》中...  相似文献   

2.
<正>扬州因与关涉国计民生的漕运、盐业、黄淮水利关联紧密,所以有“扬之志为天下志”[1]之说。而在宋、明时期,共编纂出七部扬州府志:〔绍熙〕《广陵志》、〔嘉泰〕《广陵续志》、〔宝祐〕《惟扬志》、〔洪武〕《扬州府志》、〔成化〕《惟扬志》、〔嘉靖〕《惟扬志》和〔万历〕《扬州府志》。但是,前五部早佚,故“府志以〔嘉靖〕《惟扬志》为最古”[2]。可惜的是,现存天一阁藏本〔嘉靖〕《惟扬志》残缺多达二十卷,故〔万历〕《扬州府志》成为最早且保存完整的扬州府志,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扬州儒商志》由杨杏芝先生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出版。《扬州儒商志》(以下简称《儒商志》)面世,系扬州市、江苏省、我国乃至世界儒商界的一件大事,值得热烈庆贺。今年3月末,杏芝先生赠我一本《儒商志》,拜读之,深感扬州儒商研究会积极开展儒商学术研究,宣传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组织儒商活动、打造儒商品牌,为儒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  相似文献   

4.
广陵出新志志苑传佳话魏桥烟花已过五月天,我来到“绿杨城郭古扬州”,参加《广凌区志》首发式。当前,社会上不少人对“首发式”颇有微词。的确,出版一部书,即开一次首发式,千篇一律,恐怕无此必要。可是一部志书出版,集众人之智,历数年之功,发行与用志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5.
一部洋洋500余万字的宏篇巨著《桂林市志)的出版问世,对于我们这些“志人”来说,辛苦耕耘十余载,总算圆了一个“志梦”,对于历史,对桂林市人民总算有了个交代。此时此刻乃是百感交集,当然更多的是欣慰。《桂林市志》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为综合、政治类;中册为经济类;下册为社会文化类。它分类记述了桂林从古到今、从自然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桂林市情总汇。我想用两句话对志书作概括日:“志二千岁月沧桑,书天地人间风情。”但总不遂意,纸长笔短,很难含盖这部志书的丰富内涵。在编修《桂林市志》的总体工程中,我被受…  相似文献   

6.
《扬州通》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配合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经市政府同意,扬州市志办于近日编纂出版了《扬州通》,作为《扬州年鉴》的姐妹篇,免费向社会各界发放。  相似文献   

7.
扬州自南宋时期开始续志之风蔚然兴起,历代续修的志书中不乏佳构,其中,尤以《(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深得学界称允。该志凡72卷首1卷,装订成48册,全书达100多万言,其规模篇幅不啻在扬州古代志书中首屈一指,就是在我国古代旧府志中,亦可入鸿篇巨帙之列。特别是其以体例门目设置精当,内容记述详博,编纂举措得法,资料考辨甄审,不失为一部精工续修之良志。梁启超在总结清代方志学成就时,对“其间经名儒精心结撰或参订商榷”,而成“可称者”的志书中,历数了“嘉庆扬州府志”。①《中国地方志辞典》这样评价道:“此志体例整秩,考据严审,材料富实,历…  相似文献   

8.
扬州市志     
扬州市志“十里春风新画幅,明楼唐杏好文章”、“修好扬州市志,造福家乡人民”,这是江泽民同志八年前在上海工作时两次为《扬州史志》创刊所作的题辞。江泽民同志一直重视地方志工作,关心家乡的修志事业。1990年应我市广陵区委、区政府的请求,为《广陵区志》题写...  相似文献   

9.
张可辉 《敦煌学辑刊》2006,2(2):153-15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为中心,对该文书所载扬州城的规模及城门数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经研究发现,《诸山圣迹志》所记扬州“四面十八门”乃杨吴都城城门数,而不是宫门或郭城城门数,这一状况与其它王朝都城一样,基本遵循《周礼.考工记》十二都城城门的规则,而所谓“十八门”,是指除了都城普通城门外,还包括水门在内。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元旦刚过,由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卫生志》(以下简称《卫生志》)就摆上我的案头。翻看着装帧精美大方、上下两大册的这部志书,欣喜之余又深感敬佩。  相似文献   

11.
“比官□记”砖铭西州,是六朝时代扬州的州治所在,西州城亦即古扬州城。扬州在西晋之前治无定所,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中,州治始定于建康(今南京)。《晋书·地理志》曰:“扬州合统郡十八,县一百七十三,户三十一万一千四百。”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苏、安...  相似文献   

12.
《江苏地方志》是融指导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朴实无华、文风正的好刊物。20年来,从开始的随意翻翻,到以后的期期必读,伴随我一起成长。我是1984年退休后开始接触方志,这样一来,竟成了我人生旅途中新的起点。我原来在党政部门工作,对方志知之甚少,当时参加修志是凭着一股热情“赶鸭子上架”,一接触实际就昏了,于是就从《江苏地方志》中去寻“答案”。通过学习“特载”、“方志论坛”、“修志随笔”等栏目中的文章,在实践中借鉴应用。我先后执笔编纂了《太湖渔业史》、《吴县水产志》等3部志书,《吴县水产志》还获得了江苏省专…  相似文献   

13.
梦想成真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照着它的脸,小小的心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静静的仰望……”CD机里正放着Jay的《蜗牛》。这首歌让我的心里泛起一丝漪涟。梦,是一个美好  相似文献   

14.
缪荃孙认为,《嘉定维扬志》等六种大典本是四库馆臣辑出而为《四库全书总目》失收者。这一观点在四库学及《永乐大典》研究者中影响颇大。事实上,《嘉定维扬志》应为大典本《维扬志》,并不是四库馆臣辑出的,而是阮元于嘉庆十四年冬在全唐文馆中辑出的,包括:《通州志》一本、《嘉定重修真州志》一本、《嘉泰广陵续志》一本、《宝祐惟扬志》六卷(两本)。这四种方志均为明初扬州府所属地区的方志,故均收于《大典》"扬州府"中。阮元从《大典》中将这四种旧志辑佚出来,以作为扬州府之宋代旧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大典本《维扬志》因阮元家遭火灾而被焚毁。至于缪氏提到的其他五种大典本,可能多为四库馆臣私辑之大典本,而作为私辑之大典本,当然也不会被《四库总目》著录。  相似文献   

15.
正《舆地纪胜》卷37 《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扬州,疑有误,按宋刘彦惇曾著《扬州图经》,‘九域’疑‘扬州’之误。但言刘彦者,以‘惇’字系光宗讳耳。"按:此为误校。宋徽宗崇宁年间诏修全国地理总志《九域图志》,也称《九域志》。为保证其书顺利撰修,曾令各地先行修撰本地地志献于朝廷,时各地所修地志均称为《九域(图)志》。  相似文献   

16.
<正>芍药是扬州的市花之一,可视之为这座城市的风物。这当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若是从时间线索探寻,可追溯至宋代扬州崇尚芍药的风习。宋人喜欢养花,正所谓“养生惟养花”(李之仪《子重相率游任园》),他们对扬州芍药的喜爱非同一般,各种夸奖从不吝啬,“维扬芍药甲天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的观点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如果从空间视角考察,扬州芍药可与洛阳牡丹相媲美。洛阳牡丹兴盛于唐代,扬州芍药闻名于宋朝,宋人通常把两者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7.
周永光 《广西地方志》2000,(3):71-76,91
南宁市志办公室赠给我一套新编《南宁市志》,接到这套五册共26公分厚的精装巨著,心情十分兴奋。作为南宁市民,我只有十五年“市龄”,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地方,知之甚少。总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我搜罗阅读过一些市情图书和文章,但没有哪一种读物能象这部市志这样,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系统连贯地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有关南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修志蔚然成风,且名家荟萃,名志迭出,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就是其中的一部。近代方志名家瞿宣颖称赞该书"语语必有来历,足为传信之作。"1《中国地方志辞典》则以为:"参加编纂此志者多为当时名学者,此志体例整秩,考据严审,材料富实,历来颇受后人好评,一直视为清代名志。"2至于该志的整体评价、文献价值和特色,许卫平《〈(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编纂要略》3《〈(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续志方略评述》4等文章中均有具体阐述,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就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之《巡幸》所涵文献价值简要加以叙述。此前,无论是刻本还是影印本,阅读颇为不便。  相似文献   

19.
乍读新编《库车县志》(简称《库志》),我倏然想起邵力子先生著《西疆杂述诗抄》中的一首诗歌:苇桥西去壮图开,城据危坡地阜财。当日龟兹震西域,却教宛马尽东来。这首诗,是1970年我在新华社新疆分社工作时,从新疆图书馆查阅抄录的。我之所以把它珍藏1/4个世纪,与其说热爱这首诗篇,莫如说我热爱新疆,热爱库车。当时,我去南疆、西藏采访,多次路过库车,“走马观花”;也曾在库车驻留采访十天,“下马观花”。今天,阅读《库志》,回忆当时印象,觉得我对库车所知的,《库志》上记了;我对库车所不知的,《库志》上载了,所以,我…  相似文献   

20.
很愿意来扬州参加《邗江县志(1988-2000)》志稿评审会,每一次志稿评审会,就是一次提高编纂质量的专题会,也是一次编纂业务的研讨会。借此机会,我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