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三号坑西150米处发现一座古墓.对这座古墓的性质,当时的发现者谨慎地作了一些推断:我们在三号坑之西约150米处,发现一秦代大型墓葬.墓室平面近300平方米.此墓是否和三个兵马俑坑同为一组?墓主人是否即三号坑的指挥者?这些还有待于以后的发掘予以验证.从此,这个古墓便引动了一些人想问个究竟.但是,苦于“文献之不足征”,也苦于考古材料的缺乏,所以大家只是议论而已,从未见有人秉笔直书,论其性质.近来,见到一篇《秦俑三号坑西侧古墓墓主推论》一文,推论该墓墓主是扶苏,文曰:  相似文献   

2.
灵山寺     
灵山寺距洛阳城西南四十公里,宜阳县西五公里,该寺座落在灵山的山腰间,座南向北,一年四季,全寺都浸没在翠柏的绿色之中。传说灵山是周灵王皇陵所在,借灵王之灵,故名“灵山”。寺内碑记又云:故冢其形似凤凰展尾,撅首若俯而食,又名“凤凰山”。山上古柏密布,山下流水环绕,婉若银带,山上有古刹“报忠寺”,后因山而易名“灵山寺”。  相似文献   

3.
1987年3月,在余杭县闲林埠镇东北唐山发现一座古墓,我所派员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所获资料报道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庙山西北坡,方向北偏西70°,为砖构单室券顶墓,平面呈“凸”字形,全长7.6米,分墓室和甬道两部分(图一).墓室长5.55、宽2.18、高2.57米,左右两壁及后壁均呈弧形向外鼓出,后壁弧度较大,和顶券相接而成后拱,前壁平直,但在前壁之外,甬道之上有砖砌弧形突出形如龟背之前缘.墓室中后部置棺床,高21厘米,棺床前又依次伸出两砖,作台阶状.棺床上部顺砖错缝平砌,下部用竖砖杂乱堆砌,砖与砖之间留有间隙,  相似文献   

4.
西山记胜     
西山,古称樊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部,昔有“楚东门户”之称,三国时吴王曾建都于此。《罗泌路史国民记》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鄂州)有樊山。”后《宋地志》记:“始之樊山,一名西山,以其在县治之西故名。’,1985年国家列鄂州市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同年西山列为湖北省级风景区。西山北滨长江,与黄州赤壁隔江相望;南濒南湖,同万顷碧波相连;西有梁子湖水绕百樊川婉蜒于山脚流入长江;依鄂州市区,拔地而起。现有面积2495亩,规划面积4950亩。山峦叠蟑,雄峻多姿,松柏苍翠,修竹含荫,溪涧泉池,镶嵌于悬崖深谷…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越国大夫诸稽郢古墓在江苏吴县洞庭西山石公乡秉汇村.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占地十平方许.墓土高尺余,墓前立一碑,上镌“大清光绪十一年仲冬月 越大夫诸稽郢之墓 德清俞樾书”,廿三字.诸稽郢系越国名将,《国语》曰“诸稽郢行成于吴”.据乡人诸仲良云.每逢清明、冬至,诸姓子孙都来扫墓祭祖.明代学者廖用贤所著《尚友录》中亦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圆眼直喙歧冠或无冠的鸟形饰,可能是从长江中游输入或仿制于长江中游的同类器.从长江中游到峡江地区,再到长江上游,向北至汉中盆地、关中平原,串联起这类鸟形饰向西、向西北传播的一条线路.长江中上游和汉中的这类鸟形饰以南方系尊、罍等容器为载体,关中则是在商式爵、斝上局部加入这类鸟形饰,这是在关中、汉中沟通南北的特殊位置和这一时期商文化的对外扩张作用下形成的.汉中、关中与长江上游地区同类器的背景信息显示出重要物质文化的交流是一种社会上层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一、乐山大佛名称的演变乐山大佛是今人对大佛的称呼,大佛最早的名称并不是这样。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最早的名称产生于大佛尚未完工的贞元十五年之前。清嘉庆《乐山县志·卷15·金石》载:“唐敕放生碑,县东凌云山足。碑久亡,明人重立石,亦多泐。记其存者云:凌云寺灵山大像前(缺)敕禁断采捕(缺)者贞元十五年九月(缺)曰。”明确记载当时大佛名称为“凌云寺灵山大像”。凌云寺创自开元年间(见王渔洋《蜀道驿程记》)。到贞元年间,大佛名称中有“凌云寺”当属正常。称灵山当是因凌云山此时名“灵山”。那么,凌云山为什么叫“灵山”呢?这有两种可能: 一是因蜀王鳖灵。《太平寰宇记·卷86》载:“仙穴山在(阆中)县东北十里。《周地图记》云:“灵山峰多杂树,昔蜀王鳖灵登此,因名灵山。”《舆地纪胜·卷185》载:“灵山,一名仙穴,在阆中之东十余里,宋江上有古丛帝开明氏鳖灵庙存焉。”均说明阆中县灵山是因鳖灵得名。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处于青衣江、岷江交汇处,此地恰好也与鳖灵有密切关系。《水经注·卷33·江  相似文献   

8.
近读中华书局版《文选李注义疏》,觉得标点方面失误颇多.今仅将《西京赋》后半篇的失误标点援引出来,谈谈个人的浅见.〈1〉《文字集略》曰:崿崖也.(第323页)按:当作“崿,崖也.”〈2〉凡屋宇皆垂下向而好,大屋飞边头瓦皆更微使反上,其形业业然.(第323页)按:“好”后逗号非,当在“向”后.“好大”为一固定短语,不当分开.屋飞,唐写本作“屋扉”,高氏以为误,其实不误.屋扉,屋舍也.“扉”之草体似飞(见唐裴休草书),故误为飞.“边头瓦”为屋檐出头瓦.全句意谓凡屋檐皆下垂,而豪华高大房屋的边头瓦皆反翘向上.  相似文献   

9.
禁忌之俗 ,古已有之。民间禁忌往往折射出一地民众心理态势、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甘肃乡间村里的鸟禁忌便是其中一例。猫头鹰禁忌猫头鹰 ,我国古时称做、鸱 ,俗称“恶声之鸟”或“不孝鸟” ,名声不好。传世文献多有记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言 :“鸱 ,似黄雀而小 ,其喙尖如锥 ,取茅莠为巢 ,以麻之 ,如刺然 ,县 (悬 )著树枝。”猫头鹰两眼不似他鸟生在头部两侧 ,而是位于正前方 ,眼的四围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盆” ,周身羽毛多为褐色 ,疏密而松软 ,散缀细斑。猫头鹰多见于陇东、陇南。在陇东的平凉、庆阳一带 ,当地方言…  相似文献   

10.
1993年8月,新密市汽车站在施工中发现2座古墓葬,2座古墓中均无陶器,仅残有若干铜环、铜叉形器及“五铢”、“小泉直一”铜钱和铜镜各1枚。发掘者依据墓葬形制及铜钱、铜镜,判断这2座古墓的年代为东汉。  相似文献   

11.
渭河行     
正鸟鼠山之谜凡是读《山海经》的人,都会对《西山经》结尾处的鸟鼠同穴山感到好奇。因为古书一般写在竹简上,叙事内容需要有选择性,不可能什么都记录。其对鸟鼠同穴山的记录是这样的: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紧接着鸟鼠同穴山,还有一条河在西边,叫滥水,西流注于汉水,其中出产一种魮鱼,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方志的“越境”问题,我在《新疆地方志》1990年第二期曾就《文艺志》所遇到的问题谈了几点看法,引起同行们不同的议论。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联着当前的修志工作,由于受到这些议论的教益,感到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我们知道,新疆从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的两千多年中,新疆之“境”在历代的伸缩变化既多且大。为具体说明变化的实况,现抄引几段史料: “前汉西域都护统属地区:1.乌(禾宅):在阿富汗之巴达克山。2.难兜:在巴达克山西。3.大宛:在今费尔干。4.休循:在捐毒之西山中。”(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第一章第五节)  相似文献   

13.
2017年2月10 ~ 25日,河南项城市新桥镇姜胡同村村民在宅基地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随即对该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出土随葬品有三彩器、瓷器、铜器、铜钱、漆器、玉石器及墓志.“贞元六年四月四日”的唐代纪年墓为周口市首次发现,此墓为该地区唐代墓葬提供了断代标尺.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185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4535页,标点照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中华书局 1992 年)卷 295 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 7192 页,标点照录)。对上文之“西山保霸州”,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93 页认为是河北的西山、保州、霸州三地产矾;王雷鸣《历代食货志注释》第二册(农业出版社1985年)第457页却认为此保州、霸州在成都府路,但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上引《宋史》与《长编》文标点均误,正确标点应为“矾之出于西山保、…  相似文献   

15.
铜卷鼻象足方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5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山东省济阳县姜集乡刘台子墓地清理了一座西周早期中型墓葬,出土了一大批铜器、陶瓷器、玉器、骨器和蚌器。其中一件卷鼻象足方鼎(封二),造型生动,铸造精良,引人注目。鼎口长方形,长14.9、宽11.6、通高20.4厘米。桥形立耳稍外侈,外侧饰两道等距凹槽。方唇,直口,沿内斜。束颈,鼓腹,圜底,四卷鼻象足。腹高大于足高。器身纹饰采用平雕、浮雕和圆雕等技法,可分为二组。颈部以云雷纹衬底,四角中部铸有扉棱,其间饰凤鸟纹,高冠勾喙、圆眼鼓突,体形  相似文献   

16.
国宝巡礼     
这件制作于3000年前西周早期的青铜卣,器盖与器身的两面皆神面,神面头有双角,双睛圆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张,呲出两颗獠牙,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即使你变换位置,它的双眼仍紧紧盯着你,给人以摄人魂魄之感。器盖顶端站立一只枭,即猫头鹰——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凶猛的鸟。提梁由共享一尾的两条龙组成,龙尾上翘。提梁的两端各有一个由象鼻、牛头、羊角组合而成的怪兽。器身口沿两侧亦更伸出一个称作貘的动物。卣的最下部圈足上则装饰有一头双身的蛇,蛇头居中前凸,蛇身左右延展;恰与提梁上的双身龙相呼应。专家们研究后认为,卣上四个神面就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高的神——天帝,而龙、枭、貘、蛇及怪兽等则是“天帝”属下掌管各方的神怪。  相似文献   

17.
封底介绍     
西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之西、西汉水北岸的山坡上,遗址北边是鸾亭山遗址,东距大堡子山遗址13公里。本次发掘的地点主要集中在“雷神庙”以西、遗址区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18.
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咸阳,是商鞅变法后的秦的国都。秦在周代本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诸侯国,周平王东迁后势力逐步扩展到整个关中。它的都邑在有周一代也曾屡经迁移,见于记载的先后共九处:在西周时,为西垂、犬邱、秦,范围在陇西一带(今甘肃天水附近);春秋时,为汧渭之交、平阳、雍,即周室东迁后为秦所得的岐西一带(今陕西宝鸡、凤翔附近);到战国,为泾阳、栎阳、咸阳,更东移到泾渭下游(今陕西西安以北)。秦国都邑的逐步东移,大体上反映了它的国势的逐步向东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采矿遗址中,发掘出土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木斗。木斗形似船,故以“船形”命名。以12线老窿土的一件为例:此器系用一块整木挖制而成,全长35.2,宽14,高7厘米,中部有一圆角长方形盘状斗,内空长14,宽12.5,深3厘米,两端伸出宽扁形把柄。这种船形木斗延用时间较长,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用作井下淘  相似文献   

20.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器,器内有铭文“楚王酓審之盂”六字。这件铜器1986年时曾在纽约克里斯蒂商行出现,后归大都会博物馆.李学勤与饶宗颐先生曾先后著文考释此器,李先生将此器定名为“楚王酓審盏”,而饶先生则定名为“楚王酓審盂”。器铭中的“酓審”二字,两位先生都正确指出即是史籍所记载的“熊審”,为楚共王之名。楚共王系荘王之子,鲁成公元年立,至鲁襄公十三年卒,在位共三十一年(公元前590—公元前560年)。由于器铭所示的年代明确,此器的发现,也就为楚器的断代研究,增添了一件重要的标准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