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立 《古今谈》2004,(2):55-60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内忧外患不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年代,统治者对外敌卑躬屈膝、忍辱苟生,写过大量历史演义的蔡东藩谥之日“鼻涕”,鄙之极也。然而就文化而言,宋代却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不论是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均取得辉煌的成就。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乃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不无道理。从宋代的刻书业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陈桂茂 《古今谈》2005,(1):47-49
宋代的杭州,是全国出版印刷的中心,因为刻印俱精,纸墨优良,北宋时期国子监所刊行的许多重要典籍,如经书、史书和医书均下杭州刻印。南宋建都临安,国子监在杭刊刻的书版达二十余万,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及各府、州、县也都曾大量刻书;除官刻外,书坊和私宅刻书也十分兴盛。宋代三百六十多年间,杭州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冠盖全国,获得了“今天下印书,杭州为上”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陈先行 《收藏家》2008,(12):49-54
二、宋版探索刍议宋版之所以有魅力,还在于前人研究中留下的空白,有待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而这种探索应建立在大量个案研究基础之上,为版本学界提供新的、更为丰富的素材,才能在这个学术领域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下面所提出的问题,即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  相似文献   

4.
宋版书的兴起、繁荣和衰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雕版印刷的兴衰几与宋明理学的起落趋于同步。纵观中国历史,两宋远非封建社会中最繁盛的时期,无论疆域之辽阔,国力之强盛,还是经济之繁荣,社会之安定,前不及盛唐,后不逮明清,但唯雕版印刷却在此时绽放出了最绚丽的光彩。究其原因,乃当时社会文化精神的激扬。本文对宋明书籍印刷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力图揭示文化精神对一个时代的整体面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时期,清华大学水利系曾在三门峡市办学及设立教学基地。这是建国后三门峡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情。为了从“三亲”史料的角度记录和保存这段历史,我先后到北京、郑州、洛阳、偃师以及三门峡的许多地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6.
一 志书遭遇之一 历史上的方志之书,与其他古籍一样,也经历了种种不幸的磨难,所以许多志书都已经散失了,只留下一个书名,有的甚至连书名也没有留下。这种不幸包括:因限于财力条件,或遭谗毁杆隔,致使志稿虽撰成,却久久不能刊刻,甚至终身不得刊行者;因兵、灾、水、火等天灾人祸,而使修成之志书不能存世者;因纂志者的子孙不孝或无知,不知珍惜而丧失者;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并从那里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父亲的命运和近现代的河南紧密相连。在父亲的自传中,在他建国后20多年每次“运动”写的检查里,在他学习毛著改造思想的材料和他的影集里  相似文献   

8.
张蔚星 《收藏家》2010,(1):21-28
曾昭燏是一位勤于书翰的人,无论是在建国之前,还是在建国后。她每天都要处理各方面来函,也写了大量的书信给各方面人士。可惜的是因为十年动乱等原因,她写给各方面的书信要收集起来,也不是件易事。幸好南京博物院图书馆,珍藏了一批曾昭烯师友们写给她的书信,这些信对研究她的生平思想是颇有帮助的。这里刊发一部分,略做考订。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中共的土地政策从战时的减租减息,到1946年相对温和的"五四指示",继而于1947年一跃转向比较激进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再到1948年中共中央反左纠偏。很多年来,许多研究中共土地改革史的学者,对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到底是中共高层对实际情况判断错误,还是康生、陈伯达的做法和汇报作了误导?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