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世德 《文献》2005,(3):70-83
所谓"<三国志演义>四郑刊本",指的是<三国志演义>郑氏宗文堂刊本、郑世容刊本、郑纯镐刊本和郑以祯刊本.它们都属于<三国志演义>明代建阳刊本的行列.巧得很,四位刊行者都姓郑.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世德 《文献》2004,(2):160-173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①.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 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②、《三国志演义的世界》③、上田望《〈三国志演义〉版本试论--关于通俗小说版本演变的考察》④、魏安《三国演义版本考》⑤、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⑥,都提到了它,称之为"熊冲宇刊本"或"种德堂刊本".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标点拾误(下)王柯(107)衡(唐衡)弟为京兆虎牙都尉,……初之官,不修敬于京兆尹,入门不持版,郡功曹赵息呵廊下曰:“虎牙仪如属城,何得放臂人府门?”促收其主簿。衡弟顾促取版,既人见尹,尹欲修主人……。(p.551)案:“促收其主簿”,亦为...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志演义》),是用小说形式来演化汉末三国历史的一部文学作品,它在传播历史故事的同时,也传播了这些历史故事所负载的作者的历史观念。其历史观由一系列既丰富又庞杂的思想和观点所组成,分散、错杂地融合在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叙述中,不少地方彼此抵触,相互矛盾,表现出一种二元对立的倾向。探讨《三国志演义》中这种二元化的历史观,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演义》)的成书,古人说是“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考诸国史”“留心损益”(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而成,鲁迅先生、郑振铎先生对此也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近年来,又有许多专家学者分别就正史、话本、元杂剧诸方面对其成书的影响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如果把眼光再放宽一些,不难发现《史记》对《通俗演义》的成书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三国演义》思想倾向的探讨,从五十年代的“封建正统”说到八十年代的“伟大的民族悲剧”说,大多以毛本即通行本为依据。然而,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至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个接近罗贯中原著的本子。毛本对嘉靖本作了较多的增删和修改,其中特别是在创作的指导思想方面,两种本子是大相径庭的。因而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根据毛本所归纳提炼出来的思想倾向,不会全是罗贯中的,其中必然渗透着毛氏父子强加于罗贯中身上的东  相似文献   

7.
从兵器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处于冷兵器时代,然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冷兵器和热兵器并用的时代。这是作者受其生活年代的兵器发展状况影响的结果。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辨别《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是大有裨益的。 1 《三国志通俗演义》后半部多处提及火器,其中最具体生动的是以下描述火炮和地雷使用情景的几段(引文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版)。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标点拾误(上)王柯中华点校本前四史向为学人称道,其标点每每作为古籍标点之范式,然其失当之处,亦时有所见,可谓百虑一失。今取其《三国志》(及裴注)一种,比勘审读,得其标点错误若干则,去其明显易见者,罗列于下,以为野芹之献。(1)是岁以灾异博问...  相似文献   

9.
郑庄公是春秋时期一位具有真才实干的政治家,具备了当时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所具备的素质。他平叛内乱,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知人善用,善于纳谏,为郑国"小霸"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日本九州大学中央图书馆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残存六卷七十二则,有"上图下文"式插图五十五幅。该本版式前后不一,文字有缩略,且讹误不少。该本第一卷卷首残存的关于刊刻者的文字"三建书"应为"三建书林"之缺,由此推断应是乔山堂刘龙田刊刻。通过与其他版本"串句脱文"的情况比较后可知,该本属于《三国演义》二十卷简本系统中"志传小系统"这一分支。该刊本的插图方式效仿周曰校本《三国演义》,而艺术风格则接近于建阳刊本风格,但较其他建本而言更忠实于文本,精于细节刻画,然而亦有部分插图水准拙劣,有拼凑的嫌疑。该本的发现与刻书坊的确认,为"一坊二刻"的现象提供了又一案例。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在韩国化史上有广泛的影响,推出新的《三国志》韩译本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的《三国志》韩译工作必须在已有的韩译本和中今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最近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对以往的译本做一番研究,汲取有益的经验,进一步解决其中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是今天从事《三国志》韩译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寿用纪传体写分裂时期的历史,并且把三国统为一书,这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谋篇布局上,陈寿视野开阔,不仅着眼于魏、蜀、吴三国,而且看到了三国之外的天下全貌;不仅关注三国鼎足而立的格局,而且纵向考察了由汉末群雄纷争到三国分立再到西晋统一的历史发展大势.因此,在结构安排和内容记述上,<三国志>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主次分明,纵横结合,从而较好地反映了该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民权 《文献》2004,(4):161-168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 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①  相似文献   

14.
15.
陈娟英 《南方文物》2005,(3):106-110,105
17世纪,是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在西方,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势力相继东渐,对各国进行疯狂掠夺和侵略活动;在中国,明王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交织激烈,最终导致了北方满族统治阶级入主中原。  相似文献   

16.
元刻总集提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桂海 《文献》2007,(4):11-22
迂斋先生标注崇古文诀三十五卷 (宋)楼昉撰元刻本框高15.3厘米,宽9.8厘米.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  相似文献   

17.
张玉春 《文献》2002,(2):112-122
黄善夫于南宋光宗末年首创《史记》三家注合刻体例,其后九十年,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安福彭寅翁再次刊行三家注合刻本.  相似文献   

18.
張靈  孫遜 《中华文史论丛》2012,(2):339-357,400
本文以寶卷印本爲研究對象,在目驗原書的前提下,從裝背、扉畫、字體三個方面總結其印本形制的特徵,考察寶卷從早期宗教出版物到晚期通俗讀物的演變。寶卷印本之所以出現這種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是由其文體屬性的演變決定的,而這種屬性的變化正是其晚期受到以小說爲代表的通俗文學影響的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