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种当初因行政权的不可处分性而不能调解的规定,随着行政审判实践和理论界的研究而产生动摇。本文将从行政调解的释义、种类等方面入手,论述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在我国建立行政调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房玉春 《沧桑》2008,(4):84-85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原告与被告之间不得调解的制度。但当前存在着制度规定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矛盾,为此,理论界涌现出一些关于行政诉讼可否引入调解机制的观点。本文以拆迁案件为例,尝试从合作行政理论和法律实践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相关理论和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列入人大立法计划,有关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再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从现行制度入手,探讨理论与审判实践层面的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可行性以及适用调解应遵循的一些原则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纠纷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环境行政调解弥补了法律诉讼的缺陷,节约了司法资源,容易让民众接受,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环境纠纷的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铜 《神州》2012,(33):168-168
在我国,理论界明确主张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而能否进行和解,尚存争议。为使行政诉讼案件行政争议的解决,保护当事人权利,有必要对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永红 《沧桑》2010,(3):53-5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行政诉讼制度的新型诉讼制度,它在我国的确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深入细致的理论准备和一定时期的实践探索。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存在的诸多障碍,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单明霞 《神州》2012,(24):198
实践证明,调解结案是我们目前所能探知的最有效、最稳妥、最彻底的化解纠纷的方法,继续推进和探讨调解方法是我们有必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在这里笔者试图结合具体再审案件从法官调解意识的树立、调解环节的规范、调解细节的把握等视角重新探讨和丰富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杜涛 《神州》2013,(12):155-155
集中管辖是近年来我国对现行司法制度的一种新,它是指根据我国审判实践的实际情况,将专业化程度比高或分布比较分散的案件集中到某一法院统一管辖。针对国目前行政案件整体数量比较少且分布不均的现实,再加现有的行政管辖制度易带来的行政干预的情况下,确立行诉讼集中管辖的模式势在必行。本文试图从行政诉讼集中辖的概念及种类、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管辖制度上的缺陷、确行政诉讼集中管辖制度的必要性三个方面来阐述行政诉讼中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9.
姜瑞  陈国伟 《神州》2012,(26):159-159
诉讼调解对于平息纷争、解决纠纷、调节矛盾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在司法过程中加强诉讼调解可以使诉讼更加人性化、减低诉讼的对抗性,起到其他司法方式不可能达到的效果,本文根据诉讼调解实际工作的基础经验,在简述调解优越性的基础上,说明了诉讼调解的原则,阐述了完善诉讼调解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当前诉讼调解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调解的建设工作起到参考的作用,为创建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出司法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大量民事案件,司法机关一度认为造成积案的原因是暂时的,这些问题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应急突击得到解决,司法机关对调解的态度一度也较为审慎。基于处理民事案件和清理积案的现实需要,司法机关围绕审判与调解主辅关系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探索和选择。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调解为主”的方针得以确立并趋于稳固。关于民事案件的这种制度选择对新中国司法探索和制度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郜郑兵 《沧桑》2010,(2):66-67,84
行政救济制度在许多方面涉及宪政体制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其发展脉络显得格外重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是行政救济的三个重要制度,现行行政救济制度存在许多不足,理论界寄希望于行政救济具体制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21,40(1)
随着检察监督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检察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近两年,行政检察的涵盖范围不断拓展,定位也从诉讼监督转向行政行为监督为主,由此与行政公益诉讼之间的共性也越来越多。尽管在"四大检察"的语境下,两制度在形式上又是处于分立的状态,但在底层逻辑、制度目的和实施理路上等实质内容都存在很大的相通性,由此两制度的融合关系也应予以关注。作为两制度实施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调查核实权的未来发展研究与制度完善也应当建立在这一背景之上。综合规定及实施现状发现,我国调查核实权目前存在规范依据缺乏、强制性不足、行政检察与行政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协同不力等问题,需要在补足法律依据的基础上赋予调查核实权以直接刚性,并构建和完善两制度调查核实权的协同与制约机制。至此,行政检察监督才能有效发挥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13.
行政裁决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行政的实现进程。对行政裁决的法律救济应以行政裁决的价值目标为基点,根据行政裁决范围、种类、行使方式及当事人的诉讼标的的不同,灵活确定不同的法律救济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杨红 《攀登》2013,(1):68-71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不仅可以解决行政争议,还可以搭建官民对话的平台。正确认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面临的障碍,修正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从法律的层面解决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无法可依的问题,辅之以科学可行的考核问责机制,充分认识到行政首长出庭应诉重在象征意义,将使得这一制度的发展更符合我国行政诉讼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于丹丹 《神州》2013,(23):217-218
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形式,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地位,法院经调解制定的调解书同样具有强制执行力。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必须尊重自愿原则,不能为了调解而调解,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解决方式处理案件,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应当意识到调解和判决一样重要,绝不能因为调解的优先地位而出现久而不判的现象。当然,也不能盲目追求“零判决”,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只做调解,为调而调,把调解作为处理案件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6.
陶进华 《攀登》2007,26(6):153-155
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责任的新规定表现在:缩短了行政机关举证的期间,严格规定了证据形成的程序,确立了无效证据制度,明确了行政机关提交证据的审级限制。这些规定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形式,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地位,法院经调解制定的调解书同样具有强制执行力.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必须尊重自愿原则,不能为了调解而调解,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解决方式处理案件,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应当意识到调解和判决一样重要,绝不能因为调解的优先地位而出现久而不判的现象.当然,也不能盲目追求“零判决”,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只做调解,为调而调,把调解作为处理案件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8.
首轮所修通志中的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等分志.受时代局限,以及我们认识上的制约.多有平地楼台之弊。即只是平浅地记述各类案件处理结果和各类纠纷调解情况,并没能反映案件、纠纷的复杂性和法律工作者执法理念的变化,以及广大群众法律观念的提高等。续志克服这类弊端.可从五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9.
李广斌 《攀登》2008,27(5):117-119
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是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降低行政成本,必须注重行政成本宣传,强化行政成本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政府机构规模;优化政府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公务人员膨胀,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改革行政部门业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健全社会监管体系,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0.
黄新华 《攀登》2004,23(6):19-23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要深化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二要深化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三要深化地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四要深化地方行政监督体制改革,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五要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六要深化地方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建立电子化政府;七要深化地方政府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八要深化地方政府责任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九要深化地方政府工作机制改革,再造政府工作流程;十要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事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