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苏联在调整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时,把解决农业长期落后的问题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农业在当代经济体系中是个基础部门。只有迅速发展农业,大大提高其生产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轻工业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供应才能有充分的保障,居民的餐桌上才能丰富多样。现在苏联面临的许多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农业的生产效率。因为在苏联经济生活中,靠农产品构成的食品、衣服、鞋和其他商品,在全国零售商品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达三分之二以上,直接用于农业的投资又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四分之一以上。可  相似文献   

2.
党和政府在巩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同时,十分重视完善农业生产的管理以及农业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跨部门的合作和农工一体化为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参加合作的加工企业更充分利用专业化生产的优越性创造了客观的条件。现在跨部门合作包括农庄和农场生产农产品的企业有:种子业、饲料生产、幼畜和奶牛饲养、建筑、机械化、土壤改良、农业化学服务和社会生活服务方面的企业。各种跨部门的农工企业和联合公司的数量在1981年初为13,200个,即近五年来增加了50%。现有96%的集体农庄和2/3以上的国营农场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在农产品的  相似文献   

3.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九月全体会议"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办法"的决议对全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九月全体会议在进一步发展农业方面制订了最重要的措施,指出了农业各部门迅速高涨及农产品急据增加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日本环太平洋合作构想的战略意义试论日本产业空心化的若干问题日本经济结构变动趋势浅析日本技术战略的反思与发展中国家的抉择关于日本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试论日元升值对我国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1218苏联农工综合体投资结构的变化苏联远东地区的加速开发与发展中苏边境贸易苏联的价格改革与区域经济效益的评价战后东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若干特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肤国引进外资及其作用问题略谈美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透视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西方的非国有化浪潮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徐勇孙才仁葛宁来绍英高中路金仁淑张宗愕牛国弼许维新金雁张广泪谷…  相似文献   

5.
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要求把农业企业的多部门经营的组织形式改造为专业化经营。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上所有农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当前,苏联也把发展农业专业化作为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苏联实行农业专业化的途径有:  相似文献   

6.
农工一体化,这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征。五十年代以来,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都相继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革。尽管各国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改革的方向却都是加强同性质部门和不同性质部门之问的合作,扩大经营规模,即一般所讲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一、机械工业的现状苏联机械工业包括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两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技术进步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关键性部门,目前,苏联机械工业拥有实力较雄厚的生产基地,全苏生产基金大约有四分之一是用在苏联机械工业方面。在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部门中有八千五百多个生产联合公司和企业,它们生产的产品占苏联全部工业产品百分之二十六以上。苏联机械工业产品在产量方面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有些产品,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內燃机车、电力机车、金属切削机床,则占  相似文献   

8.
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中化和社会化程度在日益扩大和加深,农业部门内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苏联传统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和畜牧业,从管理系统来看,主要包括苏联农业部所属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及由他们通过合作建立的跨单位企业和组织等。据统计,苏联现在有25,900个集体农庄,21,600个国营农场,9,600个跨单位企业和组织。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史志》2004,(2):48-48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是主管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省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责:(一)  贯彻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二)  研究编制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农业生产指导性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三)  研究拟定农业生产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善;提出有关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宗农产品流通、农村信贷、税收及农业财政补贴的政策建议;组织起草种植业、渔业、农机等农业各产业…  相似文献   

10.
辽、宋两朝的交往是多方面的、频繁的.这对双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都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辽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辽代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和辽、宋双方相互交往有着密切关系。本来,辽代的畜牧业一直是契丹族一项主要生产部门。《辽史》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正如述律后所说:“吾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所以,畜牧业是继承契丹族的悠久历史传统,成为辽代前期第一重要生产部门。辽代农业生产可以远溯到辽朝建立以前,作为遥辇初期的军事统帅涅里已“究心农工之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机械化是苏联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苏联农业的现代化又首先是从机械化开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苏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十月革命后至二次大战前。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前十年积极筹建农机工业,后十年大发展。沙皇俄国时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在农业中普遍使用木梨、木耙、铁梨等简陋的农具从事耕作。国内根本没有拖拉机工业。从十月革命胜利后,直到1923年苏联才  相似文献   

12.
苏联核计划中使用的核裂变材料主要有钚-239和铀-235,其中钚-239的生产率先取得成功,1949年8月29日苏联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РДС-1所使用的核裂变材料便是钚-239。1949年之前,钚-239的生产具有试验性特征,1949年之后,钚-239进入了工业规模化的生产阶段。在钚-239的工业生产阶段,反应堆技术、放射化学技术和化学冶金技术都不断完善,实现了产能提高、成本下降、安全生产等目标,形成了完善的钚工业综合体,不仅为俄罗斯联邦留下了丰厚的钚产品,还为其钚-239的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以来,苏联的物质生产条件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劳动力不足、资源开采条件恶化、资金紧张等情况。为此,苏联采取了一系列调整物质生产结构的政策。进入八十年代,苏共二十六大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和特点作了原则的阐述,规定八十年代苏联将完成经济发展向集约化的转变。这意味着生产最终成果的增长速度要超过所用资源的增长速度。集约化主要是通过改善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保证经济的增长。因此仍必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政策,调整经济各部门间和部门内的各种比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粮食加工工具的沿革及特点胡晓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加工发明创造很多,遗产极为丰富。粮食加工是农产品加工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农业生产过程的继续,是从生产转入消费的重要环节。粮食加工的多样化与精细化,为我国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文章着重分析了阜南县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阜南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以前,苏联农业发展缓慢。1953年与1913年相比,工业增长了20.43倍,而农业只增长了0.46倍。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放宽了农业政策和大面积垦荒,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认真总结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教训,提出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采取了加大农业投资、大力发展与农业有关的工业部门、调整了农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及改造自然,发展农业生产等重大措施,苏联农业有较大的发展,1976—1980年,粮食年平均产量为20505万吨,肉产量1486万吨比1966—1970年粮食年平均产量增长22.3%,肉增长28.1%。现在苏联的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花占20.7%,糖用甜菜占31.5%,均占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平君  闫华红  刘玉国 《攀登》2006,25(4):63-65
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市场经济理论,分析了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立足国情,探析产地市场作为农业经济组织所具有的内在特性与社会职能,探索性地提出了产地市场是一个能够长效拉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文章认为,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组织生产、一体化经营、组织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西宁国家级农业科学园区核心区的良好机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社会化服务"的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培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大通农业生产体系的同时,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探索且走出了一条农业设施化、产业规模化、要素循环化、产品品牌化、销售市场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绿色农业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旗  李诚固 《人文地理》2004,19(1):42-46,41
绿色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探讨了绿色农业的基本含义,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布局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认为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的主导产业部门,其结构是以绿色粮食生产为基础,以绿色经济作物和绿色畜牧业为主体,并包括绿色林特产品采集和绿色养殖业在内的综合农业。全国范围内可划分为九个绿色农业区。按照比较优势、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和地域相对集中等原则,要重点建设14个绿色农业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我国绿色农业合理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届修志结束了,下一届续志将要开始。回顾参与编修和看过的农业志,大体上分经济体制、生产条件、农业布局(作物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记述,主要反映各个时期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品种结构、农业产值、农产品产量兴衰起伏的主线。虽然能粗绘农业生产发展变化的轨迹,但没有细描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仅有经济体制改革、生产条件和产量变化,于后世资治带来不便。有几个问题作为修志工作探讨,提出向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