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挖掘利用海外日本、朝鲜流传和国内的罕见史料,揭示了康熙帝颁布"三藩之乱"《平定诏》之后发生的一系列隐秘史事,如叛乱者耿精忠实际是在《平定诏》颁布之后才被处死的,其延命实因朝中索额图等人的关照;史料传闻尚可喜实际支持了尚之信行动;康熙帝将参与清查尚之信的诸多官员处以杀头重罪实为销毁有关证据等等。该研究对有关"三藩之乱"研究既有结论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2.
影片《为爱迷失》(It Is Complicated,2009)在北美票房排行榜前10名的榜单上停留了好几周。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离婚以及和家庭有关的琐琐碎碎的电影。斯特里普有3个孩子,经营管一家面包房,生活事业都还算如意。  相似文献   

3.
《八路军》史料丛书述评马仲廉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坚持敌后抗战的史料丛书,即将全部出版。编纂这部丛书是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任务,由军事学院(后国防大学)、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北京军区、济南军区、昆明军区(后成都军区)、兰州军区...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7)
正《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是清朝在北京国子监孔庙所立的第一通"告功碑",碑文内容是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击溃雄踞西北的噶尔丹蒙古政权、维护清政府国家统一的事迹(图1)。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皇帝特御书立碑告成于太学(孔庙),诏告天下,歌功颂德以垂万世。但《清实录》等官修史书在史料取舍方面存在严重的片面性,目的并不在于真  相似文献   

5.
康熙擒鳌拜时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有关满文档案,对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具体时间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证,从而论定,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具体时间当在康熙八年五月初十日。由于文书周转需时以及其他原因,这一事件至当年五月十六日始行公布。同时,由于当时尚未建立起居注制度以及参与其事的人员陆续过世,纂修《清圣祖实录》之时,文献均觉不足,故而于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准确时日未予记载。本文认为,研究康熙帝擒拿鳌拜这一历史事件,有关满文档案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浩 《南方文物》2001,(3):115-117,121
“清流健将”、“宣统帝师”陈宝琛晚年是否保持了民族气节?史学界众说不一。纵览有关史料,笔者认为,《溥仪私藏伪满秘档》(以下简称《秘档》)中所编入的“陈宝琛密札”对确认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有关这一问题的重要史料主要有三:一是溥仪《我的前半生》中对陈宝琛和郑孝胥为溥仪是否去东北的“御前争论”之记述;二是《壬申密折》;三便是《秘档》中的“陈宝琛密札”。其中“陈宝琛密札”的内容之丰富、材料之份量及真实可靠程度均是另两种史料所难以比拟的。溥仪《我的前半生》对“御前争论”是如下记述的:“这天是十…  相似文献   

7.
袁昶、许景澄庚子"三折"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二,太常寺卿袁昶、吏部左侍郎许景澄突然身陷囹圄,翌日,二人被处死。处死他们的原因为“声名恶劣”、“各存私心”、“语多离间”等道德评判的语词(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2页),“并未明宣罪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义和团史料》(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56页)。袁昶、许景澄以未明罪状招致杀身之祸,成为晚清的一大悬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清代新疆灾害史研究比内地其他省市区起步较晚,关注此问题的人也较少,至今也没有一部专著。目前与清代新疆灾害史有关论著有刘星的《新疆灾害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新疆减灾四十年》(地震出版社,1993年)、《新疆自然灾害研究》(地震出版社,1994年),后二种仅是研究新疆解放后的各类灾害及其灾害规律问题。除此之外有袁林的《西北灾荒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该书虽包含新疆等西北五省,但对新疆的灾害资料收录很少,甚至没有纳入研究范围。除上述研究成果之外,尚有《新疆气象史料汇编》、《新疆地震资料汇编》等。  相似文献   

9.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间,曾经五次寻访五台山,关于其原因和过程,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本文以康熙朝《起居注》和康熙朝《实录》为基础,参照五台山地方志书、碑文及时人诗作、笔记等史料,厘清每次出行的背景,揭示出行背后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约尔达内斯是6世纪生活在罗马帝国东部的历史作家,因其所撰《哥特史》重要的史料价值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哥特史》的写作意图一直以来是研究者讨论的热点。实际上,《哥特史》和约尔达内斯的另一部著作《罗马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两部著作中,约尔达内斯通过记述哥特人和罗马人的功业和兴衰,试图呈现出一个动荡不安的尘世,以此来劝诫人们转向虔诚的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关于他的籍贯问题至今尚有疑义。《宋史》说他是舒州人;《宣和画谱》和《东都事略》(南宋王著)说他是舒城人;新版《辞海》《辞源》以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又有舒州舒城人这一提法。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史料,拜访了一些方志学家并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20,(4)
现今所能见到宋时较全面的刻书价格史料,主要有《小畜集》等七种,但这些史料的解读因角度、计算方式、视野等不同而呈现差异。从镂版的一些关键信息——刻书史料的性质、纸张价格、刻字工价等,可以推知这一时期刻版的利润,至少能维持在40%的高位。与此相连的是刻工的生活:开禧北伐之前,除维持一家四五口人的温饱问题,还能有不少结馀;之后,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下降,但仍能维持一家的温饱。横向比较,刻字仍旧是一项待遇很不错的技术工作。这一结论能改变传统一些不无模糊的刻书观念。  相似文献   

13.
惠来县知县张秉政于清康熙廿六年(1687)主持纂修的《惠来县志》(下简称《惠志》),是人清编修的第一部《惠来县志》,也是现时流传最早的惠来县志,原藏于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是全国现存唯一孤本。整理古代志书,使之广泛流行于世,发挥其应有的“资政、存史、教化”之功能,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无疑是当代广大方志工作者的共识。惠来县地方志办公室克服困难,远赴天津,对该书进行扫描,并查对有关史料,  相似文献   

14.
读者珍语     
读者珍语在单括(<>)书名号上试求小疵在《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8期“读者珍语”栏内,刊载一则“珍语”:《十五贯》有关文稿是很重要的史料。但在谈及当年北京报刊“发表社论《全城争说十五贯》之句时,我发现其中有关在双括(《 》)书名号中使用与否单括(〈...  相似文献   

15.
浙江海宁袁花镇查氏,是当地世家望族,代代书香,是明清以来绵延数百载的“文宦人家”。查氏先祖查慎行,中过进士,曾担任过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颇受康熙帝的青睐。故在查氏宗祠有康熙皇帝亲笔御题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  相似文献   

16.
《国语》这一部古书,对于它的作者和作者的时代,唐、宋以后有好多人提出疑问,但对于《国语》所记载的史实,一般人都是信任的,足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例如(一)《左传》记周室事很略,《国语侧记有穆、恭、厉、幽、宣、襄、定、灵、景、敬等十王的大事。(二)《左传》记齐桓公霸政事业很略,《国语》的《齐语》,则专记管件相齐的政治建设。(三)《左传》对于越灭吴的记载很略,《国语》的《越语侧记载的特别生动详明。总之,《国语牌D充了《左传7)的史事很多,所以司马迁修《史记》,把《国语)}作为重要参考材料之一种(《史…  相似文献   

17.
《全辽志》与《辽东志》是明代官修的两部辽东史。金毓黻先生指出,“全辽志者辽东志第三次之续修本也。”①可见,(一),《全辽志》本于《辽东志》并做修改;(二),《全辽志》续写了《辽东志》并予扩展。《辽东志》系由明辽东都指挥佥事毕恭始修于正统八年(1443),成书于弘治元年(1488)。后又经嘉靖八年(1529)续修,于十六年(1537)告成。嘉靖四十四年(1565),巡按御史李辅重修《辽东志》,因“观其凡例於旧志纲目多所更定,大异于前次之续修,故易名为《全辽志》。”②关于两部书的修定及其版本、凡例纲目的异同,有关东北史志文献方面的著述颇为详尽,不拟赘述。本文试图依据现今通行的《辽海丛书》本,仅就其提供史料价值的高低,作以比较,以供读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年间王宗沐首修与万历年间陆万垓增修的《江西省大志》,是一部以经济史为主的通志,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表现在:一是对明代江西赋税与徭役的记载是有关明代江西史料中最全面最详细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二是对明代江西制瓷业与造纸业的记载成为研究明代中国造纸业与制陶业的珍贵史料;三是对水利、防卫、藩府等的记载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丛佩远、张晓光二位的《乌拉哈萨虎贝勒后辈档册与满文谱图初探》一文(载《满族研究》86.3期。以下简称《初探》。)是一份研究满族形成之前特别是做为满族的主体部分之一的“扈伦四部”兴亡的珍贵史料。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和史料的缺乏,对“扈伦四部”的研究一直是满族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丛、张二位的《初探》一文似乎填补了这一课题的一项空白,它给满族研究提供了一点新鲜的东西,这是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康熙朝重臣鄂海曾任“陕西总督”一职,但《清史稿·鄂海传》、《八旗通志》、《清史列传》、《满名臣传》、《国朝耆献类征》等鄂海传记均载:鄂海,温都氏,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鄂海由云贵总督移督川陕。六十年(公元1721年)五月,鄂海办理军前粮饷而以四川巡抚年羹尧代为总督。事实上,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允任抚远大将军,指挥西部对策妄阿拉布坦的战事。因军机紧要,康熙帝特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而鄂海由四川陕西总督改为陕西总督。这一过程是鄂海的以上五种传记所忽略的。据《清圣祖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