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古人对古籍的整理研究,不但可以了解他们对整理研究古籍的贡献,而且还可以为今天的古籍整理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北宋时期,对古籍的整理研究是有成绩的。经过五代十国的长期动乱,使古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北宋王朝建立后,十分重视对古籍的聚集、审查、删补和整理研究,产生了《崇文总目》目录著作,编辑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鸿篇巨制。在这种风气下,不少学者纷纷从事对古籍的整理研究。例如,在文学方面,整理刻印了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的集子,在经学方面,传注家蜂起,仅《易经》一书,有名的注本不下十几种。苏轼就是这些整理研究古籍学者中的一个。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真知卓见的学者。他谈自己的治学时说: 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无私之难者,难于通万物之理。故不通 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以是自信 则惑矣。是故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 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东坡集》卷二十 八《上曾丞相书》)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代成书的《仪礼》是我国现存最古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古籍之一.它详细记载了我国文明社会早期曾经出现过的一整套名物典章制度,而这套制度又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效法.因此,《仪礼》不啻是封建礼制和封建文化的一大渊薮,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从传说中的孔子删定《仪礼》至今,人们对它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前人的整理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科学,扦格难通的文句也还不少.本文所要讨论的“竹簋方”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3.
座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74,(9)
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于1973年11月至1974年年初发掘了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获得了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十二万多字,大部分是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包括《老子》甲本卷后无篇名的四篇,《老子》乙本卷前的《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还有《周易》、《易说》。以及类似《战国策》、相马经、医经方、天文星占等古籍。帛书中的《老子》、《周易》等.与今本文字上也有不少出入。这些古籍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哲学思想,研究西汉初期的儒法斗争,研究古代医学、天文学等提供了新的资料。这是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这批帛书,目前正由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整理。《文物》编辑部于8月28日邀请参加整理工作的部分同志对帛书的内容和文字举行了座谈。由于整理工作正在进行,座谈会谈到的只是一些初步的看法。不少问题还正在开始探索,需要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中国的古籍历史悠久.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某个历史时期.古籍当然可从理解为古代的书籍,但比书籍广泛.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先有文字,后有书和其他文献.距今五、六千年前,西方和东方都发明了文字,后来才有书.西方的泥版文书、纸草文书,中国的陶文、甲骨文、金文是否可以称为古代的书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古代语词比较简单,文字也比较少,一字多音多义和多字同音近义的现象比较普遍.故最古老的书其字数一定不多,篇幅也一定很短.如《弹歌》仅四句八个字:“断行.续竹.飞土.逐肉.”可知古代书的篇幅不会太长.  相似文献   

5.
前辈学者论学,都十分重视目录之学,概言为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们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同志,更要十分重视、充分利用常用的古籍目录。现就平时接触的一些古籍目录,稍加整理排比,介绍如下,错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一、关于近年来出版古籍的目录1.《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所载近年出版的文史哲部分古籍目录 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集、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自八十年代以来,差不多每年出版的古籍目录都经整理汇总后及时登载出来,极便于读者及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它主要是根据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各地方出版社和部分古籍书店提供的材料,并参照版本图书馆编印的《全国新书目》整理出来的。著录内容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及时代、整理者及整理方式、出版单位、册数、所属丛刊、是否重印书等内容,著录的次序是按文史  相似文献   

6.
宋代医学古籍研究和整理的成就是前代所不能此的。《宋史·艺文志》著录的医学古籍就有五百零九部之多。现存经典医著《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要方》等的最早版本,都是宋代“校正医书局”刊刻的,这在医学史上是功高千古的大事。在本草古籍的整理上,在经典医书的研究上,在各种方书的搜集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宋代在医籍整理与(?)究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古籍今译,是指把用古代书面语言写的古籍翻译为现代书面语言.这是古籍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内容十分丰富,它包含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经济、文艺、科技、军事等方面十分宝贵的经验,这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国宝,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财富.对古代典籍加以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建设符合中国历史传  相似文献   

8.
古籍中出现的人名,往往不用人物的本名,而用其字号或别名、别称.这是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今天阅读古书,整理古籍,研究历史的一大障碍.不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就不知所云或难求甚解.例如:(1)宋·姜夔《扬州慢》序(淮左名都)中有一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  相似文献   

9.
《全元文》整理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 《文献》2002,(1):251-260
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主持、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元文》,从1998年至今,已经出版了二十册.《全元文》的整理出版,大大便利了学者们在元代历史文化诸方面的研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从目前出版的这二十册的情况来看,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仅就笔者所见,对这二十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叙述之中或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指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考工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手工业工艺技术规范的著作,该书上承三代青铜文化之遗绪,下开封建时代手工业技术之先河。书中主要记述了有关百工之事,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无不先从《考工记》入手。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动荡等原因,特别是秦的“焚书”政策,这部珍贵的科学文献成书后曾一度散佚,直至西汉才重新问世。相传,西汉时整理《周官》六官,由于缺少《冬官》篇,于是以《考工记》补之。由于这个机缘,《考工记》在经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历代注释《周礼》的经学家对它的研究史不绝书。汉代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古籍的下限问题,李一氓同志的《古籍整理的几个新问题》一文指出:“关于古籍的时代下限问题,原来规定是到1911年为止,自无不可.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看来这个规定已经非突破不可.”文章强调:“特别对历史部分不能拘泥于古籍下限之说,而应尽速进行整理.现在我们已整理出或将整理出若干1911年以后的有关文献,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是历史的要求.”(1986年7月25日《人民日报》).近几年来,东北地方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证明,李一氓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本文虽然不是专  相似文献   

12.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播扬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即是古籍.我国古籍之丰富浩汗,世间称为第一.所以保护、整理和流布古籍,是我中华国家与人民光荣之义务与职责.从清代乾隆封建王朝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有两次以国家的力量大规模整理古籍的工作,即是《四库全书》的修纂与目前方兴未艾的在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指导下以全国文教学术界力量进行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在这两个峰巅之间,是一个低谷.低谷时期,也正是国运衰微,国势阽危的时期.这样的时期,当然不可能指望国家来办理此盛世大业.但是民间的学者,担负起了这一重任,渡过了这个低谷,系一线于不坠.  相似文献   

13.
江苏古籍出版社约请有关专家整理出版《中国话本大系》,预备出约一百种。《清平山堂话本》原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谭正璧校注本,这次作为《大系》的一种,由石昌渝先生重新校点,已于90年与读者见面。最近通读全书,很佩服石先生的用力之勤,校勘之细;不过也发现校点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承谭本而误的,也有新产生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恐怕在古代俗文学作品整理中带有一定的共同性。笔者不揣浅陋,提出来向石先生及广大读者请教,倘或能稍有裨益于《大系》的校点整理,则幸甚。  相似文献   

14.
古籍今译是一项古代文化普及工作,所以应该在普及的需要及其限度内进行.世界文明古国中,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等,经过异族侵入、民族迁徙、战争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文化传统大都中断或经过变异,惟有我国几千年来保持着稳定的延续,这是好事.但另一面,这个传统也成为一种文化包袱,十分沉重;特别是当前知识门类繁多,除了少数从事古代文化事业工作的人以外,不应该过分地增加一般求知者的知识负担.因此,古代文化的传播必须有所选择.有人主张把先秦经书、二十四史之类的典籍全部译成今语,恐怕并无必要.而且,有些古籍是很难译述的,如《易》的“乾元亨利贞”一句,就很难翻成今语而不噜嗦累赘.二十四史中,如《天宫书》、《五行志》之类,一般读者既无必要,也极少兴趣.如系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则还是自己去读原文可靠.就是正史中的纪传,也只宜有选择地译述,《元史》以后,列女传中大量贞妇烈女的传文,译出来有这必要吗?  相似文献   

15.
管锡华 《古籍研究》2000,(1):109-114,61
近数十年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几次否定、肯定的反覆,但每次都是以肯定告终。特别是近十数年来在国家政府对大力整理古籍以利于批判继承,用以繁荣当代文化的指示精神指引下,对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中  相似文献   

16.
投壶是古礼的一种,我国古代礼仪文献《礼记》中有《投壶》篇,但在《仪礼》中却不见有有关记载。故依据"三礼"文献及相关文献,对投壶这一古代礼仪的仪节、步骤进行整理,并分为所用之物、参与者及其职掌、具体过程三部分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读了胡道静、林申清《四库书目家族》(《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1期)一文,获益匪浅.正如文中所言,《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有“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之称.的确,在大力提倡整理和研究古籍的今天,这部为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四库全书》,有待于深化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文中并指出“四库书目数以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胡、林两先生从应用目录学的角度提出了这一课题,并且系统地蒐集有关书目,汇编成这套《四库书目家族》(以下简称《家族》),使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利于研究,此举是十分可贵的,我们甚为钦佩.但是,对于《家族》中所列举的某些图书视作“四库书目”却不敢苟同.顾名思义,“四库书目家族”就是有关《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目,组成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书目”,同时必须是有关“四库”的书目,而不是那些研究“四库”的论文或史料图书.如果超出了这一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近出版的《小说旁证》为范例,对孙楷第先生校勘古代小说的成就和方法进行总结,指出他既继承了古籍校勘的一般原则和规范,又根据古代小说的具体情况加以灵活变通和创新,态度审慎,方式得当,探索出一套符合古代小说实际、卓为有效的校勘方法,对古代小说的校勘整理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二十世纪以来古籍目录的集大成之作目录学作为致用之学,是个基础学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藏书家、学者及公藏单位相继编成许多类型的图书目录,学界已经开始关注总结这一时期的古籍目录编撰成就,涌现出一批非常实用、重要的著作,"目录之目录"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如徐有富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即介绍了一些近现代所编制的古籍目录。此外,还有学者对古代专门书目有所关注,如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等,这些都反映了了我国目录学对书目本身学术成就的关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也开  相似文献   

20.
《大衍新解》是对西汉学者焦延寿《易林》一书的新解,注译者是王赣与牛力达,字数多达一百万字,由济南出版社于]992年12月出版。焦氏《易株》共有4096条卦辞,由于卦辞内涵丰富,涉及面宽,文字简约而又多用比兴手法,所以古今学者多视之为奇书。焦氏《易林》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古籍,它对研究《易经》、研究《诗经》、研究古代神话、乐府诗歌以及西汉的经济、民俗与学术思想,都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所以为焦氏《易林》作新解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但由于焦氏《易体》历来无往,为之作新解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难度确实很大;也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