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代历史上,嘉靖帝朱厚熜是信奉道教最虔诚、最有名的皇帝。他在西苑修持,常常不上朝,却每天都隆重地给太上老君上香、焚青词,他任命的宰辅个个都是写青词的高手。兴化人李春芳是他钦点的状元,且6次不经朝臣会推,都由他亲自提拔,成为宰辅。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因为他的祖母邵太后就是兴化人,故与兴化人比较亲近,但现在知道邵太后是江苏兴化人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2.
张海尔 《百年潮》2013,(4):47-51
父亲原名张耀才,1917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禾口乡立新村。1930年,朱毛红军途经宁化,父亲受到红军的影响,参加了儿童团和少年先锋队。一次,红军向正在放牛的父亲问路,他毅然给红军带路,八个月后才回家。在这八个月里,他暗自下定决心参加红军。父亲说,他那时懂得不多,只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1931年7月,父亲终于背着祖母,悄悄地参  相似文献   

3.
全在你脸上     
《华夏地理》2005,(3):38-39
这个人看起来不大高兴,是吧?尽管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引发他的怒火(事实上,他是个演员),但是这种愤怒的情绪都写在他脸上了.不管我们从哪里来,大多数人都能毫不费力地通过表情了解他的情绪.  相似文献   

4.
祖母与水     
我回头看着祖母。正午的太阳很毒。我想,此刻祖母一定在为不识水性的我担心。四周白茫茫一片,到处是水,多得烦人。祖母就这样一直孤伶伶地站在危堤之上,目送我们一点一点把船划向水天之际……祖母在时,极少去看她。反正大家都活得不错,谁会正儿八经要看看对方呢。况且当时尚小。惟有过年或红白大事,才随父母回徐彭屋场,见一见祖母。祖母儿孙众多,枝繁叶茂。她最大的重孙,仅小我几岁。祖母见我们来了,总十分高兴。那次她抱着大伯的一个孙子,教他认人。到了我面前,小家伙茫然地看着我,随口叫了声哥哥。这时祖母就笑起来,仿佛料定他会犯错,然后一五一十地开始纠正。从世应昌明,到惠承庆泽,孝友同尊。她唠叨着族谱上的字句,如数家珍,不厌其烦。  相似文献   

5.
"安乡地方普通话"的语音是安乡人在学说普通话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中介语。本文通过对安乡城关本地人的语音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从声母、韵母、声调的角度归纳出"安乡地方普通话"的偏误类型,同时对安乡人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是九峰尤庙人,过去家住方梁村,姊妹4个.解放前家里非常穷,我母亲张四姑在廖家村帮人,我哥哥梁子龙在外做手艺,我给算命瞎子当牵手,以此维持生活.哥哥做手艺,一般都在梁子湖、咸宁一带,和好多人来往,我家只知道那些人都是他的拜把兄弟.有一次,我到庙岭找哥哥,在他那儿住了一些时,时间一长,才知道他们的把兄弟都是武工队员.我哥要我也参加武工队,我一想,回去牵瞎子也只勉强糊个口,干脆算了,就干武工队.这样,我也参加了武工队.这是1938年冬季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2015,(7)
<正>我们都知道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是"两弹一星"元勋,却鲜有人知道他可爱的一面。他在世的时候,当有人问他高寿,他会精确地告诉对方"我今天90.35岁了";我们都看到他荣誉满载、成就卓著,但却很少关注到他常常以"小学生"的姿态面对新知识、年长者;很多人想象老人的晚年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王大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都在不停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每年清明节为祖母扫墓,都要追思祖母的八世祖——一位宣传王充无神论的大功臣,《无何集》作熊伯龙先生。熊伯龙,字次侯,号塞斋,湖北汉阳人(今属武汉市蔡甸区大集场)。熊伯龙晚年别号钟陵,取意不忘其根本,后代子孙遂尊称他钟陵公。  相似文献   

9.
认识杜高     
韦泱 《名人传记》2020,(4):70-75
杜高,这个名字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个名字我们都知道,陌生的是我们并不了解名字背后的那个人。这篇文章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他更多,却可以引领我们认识一位配得上自己所受苦难的老作家。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这个社会,名流往往格外受人关注,比如鲁迅,我们一方面很想知道他的一生真正喜欢的那些人是谁,为何喜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了解他厌恶的那些人是谁,为什么厌恶。鲁迅一生与之决裂的人不少,陈源、顾颉刚、胡适、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都在其列。在这里,我们只说说他与林语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毅元帅是在1969年10月25日来到我们石家庄车辆厂的。那时人们都知道陈老总是个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和敢于坚持真理的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他曾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  相似文献   

12.
查韦斯[1954—]7岁时,乌戈跟祖母住在一起。上学了,同学们都有美丽的书包,七彩的画笔,而他除了满是补丁的书包外,什么也没有。乌戈很伤心,多次向祖母讨这要那,祖母总是安静地听着,从未应诺下来。一天,乌戈又委屈地说:"课间同学们都有面包吃,  相似文献   

13.
雁京镇上,向来很少有戴帽子的人,就算是冬天也很少,可佘祥林算一个。佘祥林是今年6月份才搬到镇上住的,可是镇上的人几乎都认得他,都知道他是被冤枉了11年才放出来的“杀人犯”,也都知道他因为这个得了好多钱。可是人们看他却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他的走路和说话都是那么怪异,无一和别人相同,因此总是惹得镇上的人笑话。日子长了,佘祥林逐渐成了镇上人闲时的笑柄。  相似文献   

14.
张宇 《神州》2012,(1):106-107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人,每次想起他或她的时候会觉得一点点心痛。但我们依然愿意把那个人留在心底。即使我们今天不知道他或她在哪里,在做什么,但至少知道,是那个人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初恋这件小事"。好久没有如此陶醉在这样一部简单的电影之中。安静下来发现,融合过去  相似文献   

15.
李锐 《炎黄春秋》2015,(4):21-22
我认为,曾彦修是对党,尤其是对党在1949年后执政治国问题上觉悟得最早的人之一。他是讲究做人的,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人,当做人与做党员发生冲突时,他选择做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非常值得敬仰和学习。我跟曾彦修是同时代的人,我比他长两岁。我们同在延安待了六七年,最初我和他都是做宣传工作的。我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被打成特务。他与田家英是同乡,当时他们都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知道我的经历。1952年后,他调到中宣  相似文献   

16.
于蓝 《纵横》2014,(3):54-55
我知道陈荒煤同志是在1938年,他率领移动剧团到延安演出。那时,我也刚到延安不久。他和张听等同志都参加了演出,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7.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和象征,是我们中国人心底最温暖的那一抹颜色。毎当看到五星红旗升起,作为中国人的那种骄傲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很多人都知道新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但是关于他设计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少年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大部分时间都在诺福克庄园度过。由于缺少大人管教,他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为此,祖母维多利亚女王非常担心。于是下令不许别人再给他零用钱。一天,小乔治对一匹小木马爱不释手,可又没钱买,无奈之下写信给祖母:"亲爱的祖母,我喜欢上了一匹小木马,您能不能给我寄点钱来?请您务必答应我的请求,爱您的孙子乔治。"  相似文献   

19.
宋任穷: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提起91岁高龄的宋任穷,人们都知道他是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但有些年轻人还不知道宋老是1955年授衔的老上将。晚年的宋老一直关注着我国的生态环境。 张爱萍:爱诗的神剑将军 “神剑将军”张爱萍上将生于1910年,是四川达县人。参加过长征,在战争年代他用缴获的日军照相机,拍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如今,他不仅每天读书看报,还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腰杆笔直。  相似文献   

20.
列宁博物馆     
所有的莫斯科人都知道"革命广场"中这个庄严古老的建筑物——全世界劳动者的伟大领袖弗拉基米尔·依里奇·列宁的博物舘,每一个人只要他来莫斯科一趟,他一定要来这里参观,带着兴奋的心情,我们由这一厅走到那一厅——大厅二十多个——注视着文件、照片、书籍和图画,这些都是叙述列宁的生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