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序风土笔记为方志之支流,记一地物产民风、遗闻琐事,既可资掌故谈助之掇拾;又可备地方志料之采择。远之如《荆楚岁时记》,近之则明清以来名作迭出。有清一代,此体愈益发展,作者繁兴,各地多有风土笔记之作。《闽小纪》之记福建、《扬州画舫录》之记扬州、《清嘉录》之记苏州、《杭俗遗风》之记杭州、《白下琐言》之记南京。类此者举不胜举。而有关京师之作,当为人所瞩目。爱就研余检读所及,写为随录。虽未获全,冀博一正。至竭泽而渔,容俟异日。  相似文献   

2.
北山佛湾,历据《韦碑》判为唐景福元年韦君靖开创,但不云有造像镌记。2001年,不意在第9号窟发现一件铭文,但失去纪年和人名。经核查是韦君靖开凿时的造像记,可补石窟史之阙如。  相似文献   

3.
一、碑文句读 一九九二年,法门寺在拆除清代建筑大雄宝殿时,从房基内挖出明弘治十八年(1488)刻立《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以下简称“大乘殿记”)石碑一通,出土时碑已残碎,经我们拼对,残长270,宽100,厚40厘米。碑弧首,圭额内篆书“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额旁线刻二龙戏珠,碑周边沿一圈二方连续忍冬花草。铭文楷书,碑文共30行,满行52字,字径3厘米。碑阴为功德铭,字多残缺,漫患不清。现将正文摘录於后:  相似文献   

4.
北宋吕希哲的《岁时杂记》以北宋东京岁时生活为主,兼及四方风俗,是一部描写北宋节日生活的文献。《岁时杂记》无存本,仅在其它文献中零散存在。清代阮元认为金盈之《醉翁谈录》中的《京城风俗记》是金盈之的亲闻所见,并将其按月搜记,此观点为许多学者赞同。但笔者将《岁时杂记》整理的辑佚文本与《京城风俗记》进行考辨对比,发现后者对前者有抄录之嫌。通过抄录考辨,探究《岁时杂记》的辑佚与研究价值,辩证分析《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对《岁时杂记》的抄录之"弊"与保存之"功",并探索抄录者的心理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5.
盛弘之《荆州记》校考姜武福,张俊杰盛弘之《荆州记》原书不可得见,但引书众多,引者从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曹元忠所辑盛《记》中,已注明的引书即不下42种,引者不下40人,故难免恒多稗贩,需待澄清,特作是篇。因盛《记》辑本以首辑、陈辑、王辑为最详,故此篇枝...  相似文献   

6.
明末抄本甲乙记政录 《甲乙记政录》二卷《续丙记政录》一卷《续丁记政录》一卷,明佚名撰。明末抄本。红格。半页十行十六字。四册。近人邓之诚跋。 邓跋云:“此书盖记天启四、五、六、七年魏阉之祸,据邸根按日编纂,最为得实。夏燮校《两朝剥复录》、《先拨志始》实推勘月日,用力颇勤,惜其未见此书。杨凤苞《秋室集》以《甲乙记政录》为记唐王事、盖只见禁书书目,实未见本书,不免妄相推测。此旧抄本当是原稿,体例殊不划一,恐未必有刻本。已卯之夏,燕京大学图书馆偶从书贾得之,诧为秘笈,因校抄一本,而书数语归之。是岁十月十有二日,五石居士邓之诚”。之诚,字文如,号明斋,江苏江宁人。曾参加反清和反袁护法运动,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其著作中最重要者为《中华二千年史》、《骨董琐记》等。  相似文献   

7.
客体历史与历史记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历史记录只可能无限接近客体历史,不可能二者达到完全的同一。研究者普遍认为,只有到了近代,人们才认识到这一平凡的真理。近阅干宝的《搜神记序》,发现晋人干宝已初步触及近代人所具有的这种思想。干宝《搜神记序》云:“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册,犹尚如此;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4,(2)
<正>清代嘉庆年间阮元南昌刻《尚书注疏》校勘记中提到"岳本"多条,其中38条为"毛本"之误。本文为之辨正,以供参考。阮元南昌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为清代嘉庆以来最受重视的《十三经注疏》版本。这个本子受重视的原因,一是底本为十行本(号称宋椠,实为元刊明修),二是在刊刻时作了部分校改和用字的规范工作,三是附有校勘记。其中"校勘记"至今仍是学者经常参考的部分。就《尚书注疏》而言,阮氏"校勘  相似文献   

9.
现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连环义记”腰牌,多少年来钱币界各类书籍杂志,无一不断定为浙南农民起义组织金钱会所铸之信号钱.把“连环义记”的性质与“金钱义记”、“震忠团练”等同。笔根据多年来对金钱会的研究和新近温州玉海楼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庆葵手稿《瑞安东区乡团剿匪记》的发现,“连环义记”腰牌的真实面目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历年记》为明末清初人姚廷遴所撰,记述内容相当丰富,大到国家、社会形势之演变、具体到基层吏员的境况、亲戚好友的活动、自然灾害、物价的变化、疫病的流行,皆有涉及。《历年记》由姚廷遴"将身之所经者,序年次日"~(1)而成,因而在《历年记》文本的形成过程中,信息的摘取会受姚廷遴的成长经历及职业转变的影响而有所侧重,这些特点是我们在引用《历年记》作为史料时所需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四川古史,代有记载。自三国时谯周撰《三巴志》始,踵事则有晋常璩《华阳国志》、常宽《蜀志》、唐郑日韦《蜀记》,宋张守约又重修《蜀记》一卷,诸书仅记蜀事、人物、古迹、寺观之属而已。其编方式,以《华阳国志》为例,“首述巴蜀、汉中、南中之风土、次列公孙述、刘二牧、蜀二主之兴废及晋太康之混一,以迄李特、(李)雄、(李)寿、(李)势之僭窃。续之以两汉以来先后贤人、梁益宁三士女。  相似文献   

12.
正贞观十六年(642),唐太宗想看看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却遭到掌管者褚遂良严词拒绝。太宗连忙问:我有过失也记吗?褚遂良斩钉截铁地说:"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另一个史官刘洎接着说:假如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亦皆记之"。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看到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录"语多微文",就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房  相似文献   

13.
方志传统的记人形式以传为主.传有传记、传略之分.但不论传记还是传时,都须记述传主的一生行谊,区别仅为.详略不同.这种记人形式,显然是以人物活动相对稳定为前提的.因此,旧志人物传强调箱属.非本籍者虽有,但不多.除流寓外,仅宦绩、方外等门有见.城市志是志苑新种,城市志的编修,特别是区志的编修,不断暴露出城市特点与方志传统体例之间的矛盾.一人物志的传统记人形式,难以反映以城市为活动中心的人物特点,就是矛盾之一.  相似文献   

14.
明末南京人周晖称:“报恩寺宝塔有三篇名笔,陈石亭文,盛云浦赋,淡园焦先生化缘疏。”川石亭为陈沂之号。云浦为盛时泰之号,淡园为焦弦之号,即澹园。“三篇名笔”是指陈沂记、盛时泰赋和焦弦化缘疏。三人都是明代南京中后期的大手笔。陈沂《报恩寺琉璃塔记》收于嘉靖《南畿志》,该书刻于嘉靖十三年(1534),按照陈沂的仕宦经历和社会声望,是则此记当作于陈沂致仕家居后,也即嘉靖十年(1531)前后。盛时泰为嘉靖时贡生,陈沂去世于嘉靖十七年(1538),盛出名时陈沂大约已辞世。焦弦出生于嘉靖二十年(1541),少年时曾向盛时泰请教学问,又与盛之子为幼年之交拉,盛为焦之父执辈无疑,盛以贡生至京师归,未及仕宦即偶染疾卒,焦弦撰写了祭文。  相似文献   

15.
辽代因修起居注而设记注官,但《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所列起居舍人、起居郎并不是记注官,所谓的“起居舍人院”也并不存在。辽代的记注官为使职化差遣之职,由牌印郎君、翰林都林牙等兼任。牌印郎君属于皇帝身边近侍,隶属于牌印局,翰林都林牙(总知翰林院事)属于朝官中的文官,可能隶属于大林牙院。辽代记注官皆以契丹文化人充任,这与辽代皇帝为中心的政务运作系统普遍使用契丹语有关。辽代记注官所编《起居注》失之于略,根源在于诸司供报送录制度不健全,以及记注官听闻议政的权力有限。辽代记注官之设,既弘扬相延数代的编修《起居注》传统,也具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三年夏,余因事,过泰来县城并塔子城小镇,馆于客舍。每迂雨或向晚及暮时分,輙与故老、相知二、三对坐,频呷红茗,聆记乡土风物掌故。所记多为近代事,今或有不复存者。权拟清季“绝域”、“宁古塔”、“柳边”、“龙沙”诸《记略》笔意,随闻随记,旬日间竟得十五则,聊存邦国佚闻之意耳。奈余过行匆匆,且关乎泰来之典籍甚尠,一时闻记,无从覈核,间有谬误,祈谙泰来掌故者幸釐正之。泰来县城位黑龙江省西南鄙,傍兴安大岭之东偏。其西北与札赉特旗接壤,北为龙江,东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隔嫩江相  相似文献   

17.
沤鲁抹铜镜     
1979年,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古城内出土一面镜背铸有忍冬菊花纹饰铜镜。边款镌刻"沤鲁抹官"四个汉字,下有官府签押之"(?)"记。近年,在金代城址中出土镌刻金时官署或地名之铜镜,常见字下附此押记,故断  相似文献   

18.
王文楚等在《太平寰宇记》之《校勘记》中,怀疑狄仁杰“天水人”、李通“陇西成纪人”为误书,可是通过分析古籍中常举郡望而不言本贯的情况,并且揆之以天水郡为狄姓郡望、陇西郡为李姓郡望的史实,发现误书说有失允当。并根据《隋书·地理上》《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十二》的记载,认为《太平寰宇记·四夷十八》“自陇西、延安至辽东”之“安”为衍文,当删。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之记人,其籍贯是较为重要的。就目前出版的部分志书看,在记人之籍贯上,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总结归纳出有籍贯缺失、写到几个层次不明确、用字不规范、“村”、“庄”概念不清、使用地名的地方不明确、新旧地名混用等问题,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韩高年 《文献》2004,19(4):99-111
《史记·夏本纪》云:"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秦汉以至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夏小正》记"夏时",为夏代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