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悲鸿与王莹与《放下你的鞭子》谢和赓名剧史誉新加坡传来一个可喜而可靠的消息: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为王莹而作的名画《放下你的鞭子》,经四十几年辗转颠簸,已有下落了!这个喜讯,引起了国内美术界人士和抗战时期的老同志们的极大兴趣。《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2.
司徒乔于1939年所绘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放下你的鞭子》,通过对香姐以及老父亲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也暗示着中国人民身上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3.
《救亡日报》,本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由于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他们在占领上海、南京之后,继续南侵,因此,《救亡日报》也几经南迁,最后落户桂林。  相似文献   

4.
《救亡日报》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救亡日报》介绍杨小川《救亡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的报纸,它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依靠进步人士主办的。该报于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后南迁广州,继迁桂林,直至1941年2月28日被迫停刊,日出四版四开一张。一在淞沪抗战...  相似文献   

5.
<正>陈独秀是公认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他为什么从民初政治运动转向文化启蒙而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进行五四启蒙运动时是否忘怀了政治救亡?他为什么在五四政治运动后迅速从思想启蒙再次走上了新的政治救亡之路?他为什么会放弃欧美民主主义理念而接受列宁主义及无产阶级专政?这些问题,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思想究竟有着怎样的变化?从政治救亡走上思想启蒙,再从思想启蒙走向新的政治救亡,是五四时期陈独秀走过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正>《救亡日报》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于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办的机关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报纸广开言路,报道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和活动,宣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不少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化人为报纸撰稿,很受读者欢迎,影响遍及西南、华南各省与海外。这份报纸从创刊到1941年2月28日停刊,其间复刊二次,三次迁移社址,体现了文化人士坚持宣传抗战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救亡日报》与广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次复刊就是在广州,但相关记载史料不多,现存的描述也简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研究》2006,(4):217-217
李建平主编的《抗战遗踪——广西抗战化遗产图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290千字。该书以图并茂的形式,记述展示了广西抗日战争遗址,包括指挥地、战场遗址;日军罪行和中国人民灾难遗址;抗日英雄及死难烈士纪念碑、塔、墓;抗战机构活动遗址;名人故居和化遗址;国际援华抗战或反战机构和人员活动遗址;抗战标语、石刻及抗战报刊、图书、漫画与木刻等。  相似文献   

8.
薄雪 《神州》2014,(14):2-2
##正##京剧《荒山泪》是程(砚秋)派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出以反暴政为主线,以"苛政猛于虎"为主题思想的戏。程砚秋先生目击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义愤填膺,便编演了这出以"苛政猛于虎"为主题思想的《荒山泪》。《荒山泪》的上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爱,也遭到了反动派的不满,但他还是坚持上演这个剧目,表现出程砚秋先生不仅有识,而且具有一个真正艺术家所具备的胆略和坚毅。在当时的京剧界,用自己的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持有这样政治态度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1943年3月,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香港沙头角后(即"三三事件"后),中共中央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简称港九大队)为了发挥各地区独立灵活作战的作用,更好地打击敌人,成立了沙头角中队,代号为"明华中队"。沙头角中队在香港新界沙头角、上水、粉岭、大埔、元朗、荃湾、新田等地区,肃清土匪,保护群众,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游击区,有力地抗击了侵占香港的日伪势力,保护了新界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11.
《近代史研究》2005,(6):74-74
本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00种重点图书。本书将中国抗日战争置于世界大背景下,从战略层面对中国抗日战场这一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了全方位的论述。揭示中国抗日战场一直拖住侵华日军主力,既牵制了日本北进攻苏的图谋,  相似文献   

12.
《河南文史资料》2013,(2):F0002-F0002
1984年7月,河南省政协参加了全国政协在太原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会议。会上,承担把全国政伽组织编纂的原国民党军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之一的《中原抗战》一书的编辑工作。1992年,全国政协在郑州召开了该书的审稿会,参与该书征编的河南、河北、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等省政协参加了这次会议。该书于1995年出版。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研究》2006,(3):110-110
李良志、史桂芳、裴匡一编的《抗战时评》,作为《石头说话丛书》之一,由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该书276千字,精选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期间,重要报刊所载与日本侵略、与中国抗日相关的时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社会等方面,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本1937年广州培英中学发行的《义声期刊》(图一),刊号为第二期,现藏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州培英中学是美国那夏礼博士(Dr.Henry V.Noyes,1836-1914年)于1879在广州沙基同德大街创办的,当时叫"安和堂",1888年迁至芳村,改名为"培英书院"。195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培英中学,书院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中学"。时至今日,培英中学已有136年的校史。1937年是中国抗战史上标志性的一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彼时的中国,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坛、思潮上都潜藏着奴役  相似文献   

15.
《救亡日报》社及其印刷厂的旧址张子模《救亡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创建的报刊之一。创办地点首始于上海,直接创办人是夏衍、阿英等一批进步文化人士及其仁人志士。最初创办之际正是“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云集在上海的左翼革命文化工作者,本着热...  相似文献   

16.
17.
论文以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华侨动员》刊物为例,从对华侨进行抗战政治动员、号召动员华侨全力援助祖国抗战以及《华侨动员》的宣传策略三个方面,对《华侨动员》刊物的抗战宣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论文认为,《华侨动员》采用恰当的宣传策略,紧紧围绕动员华侨抗战这一中心任务而开展对华侨的抗战宣传工作,全力激发侨胞的抗战责任感与热情,号召动员广大侨胞尽其所能地为抗日贡献力量,对于激励华侨的抗日斗志和推动侨胞踊跃支持祖国抗战起了重要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苏》半月刊是湖南抗战刊物中存在时间长、出刊期数多和发行量大的几种期刊之一。它以宣传中国抗战和沟通中苏化为职志,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化和外交各个层面。由于战时环境不稳定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刁难,该刊历经磨难,辗特长沙、沅陵和桂林。该刊结合技战初期国内外情势及技战的发展进程,着重分析了中国抗战的形势和前途;阐述了持久抗战和中国最后必胜思想;维护团结技战局面,揭批汉奸投敌卖国罪行;宣传全民抗战思想,反对压制抗日民主运动。章还简要地分析了《中苏》半月刊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9.
林利民 《世界历史》2006,(5):132-133
《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书是武汉大学胡德坤、韩永利两位教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推出的一部力作。该书在结构上横向展开,从全新的高度俯瞰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与战略意义。不仅如此,该书对横向展开的各关节点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其中所涉及的国家,如中、美、英、苏、德、日皆是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局的战略力量,所涉及的问题,如“先欧后亚”战略、美英苏日对华战略及有关世界大战的全部战略构思、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关系等,也都是决定世界前途与命运的大战略问题,是解读中国抗日战争政治与战略意义的“金钥…  相似文献   

20.
龚业悌著,龚绍英、龚绍东、龚绍雄、龚绍豪整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72万字,45元。龚业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飞行员、分队长、副中队长,和高志航大队长的僚机,参加过1937年"八.一四"空战和多次空战,共参战183次,个人单独击落日机3架,与战友协同击落日机6架,击伤日机数十架,龚在空战中重伤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