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刊今年第6期刊出孙有光同志《周恩来批评柳亚子牢骚太盛》一文后,先后收到钱听涛、柳光辽、李海珉等同志的来信、来稿,对孙文提出了不同意见。现将李海珉同志的来稿刊发于后,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3.
李玉贞 《炎黄春秋》2014,(11):72-78
关于李敦白的书 1993年李敦白先生出版了他的回忆录The Man Who Stayed Behind,作者严肃认真,不讳饰,不躲避,坦诚勇敢,直面历史。但该书的叙述仅限于在中国的35年。这个版本对于了解李敦白的一生太显单薄。于是徐秀丽决定给他做一部完整的口述史。《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人——李敦白口述历史》就是这样出现的,虽然主人公是一个人,但两本书的内容很少重复。  相似文献   

4.
刘云鹤 《文史月刊》2006,(10):39-45
本文介绍的是刘秀峰及其妻杨改梅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段故事。1940年11月~1943年3月,刘秀峰任祁县抗日政府县长、中共祁县县委副书记兼独立营营长。他和他的战友们英勇顽强,屡屡重挫敌人,为祁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受当地老人们的称颂。本文作者是他的大女儿。她跟随母亲度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更熟悉“助夫打日本,育儿立功劳”的妈妈。作者通过她记忆中的一件件实事,说明抗日战争中,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不只是战斗在前方的男儿,还有他们作为抗属的妻子。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7,(7)
当我决定组织专题在杂志中对"共和国名将系列"的经典之作《曾克林出关》进行报道的时候,结识了该剧的导演,八一厂安澜副厂长。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屠杀》为研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最新学术专著,被列为国家“八五”专项资助课题,新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0章45节,正文前有长篇绪论.10章的主要内容为:日军侵华和南京的失陷;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灭绝人性的大奸淫;纵火破坏;  相似文献   

7.
<正>留存至今的先秦大篆,汉代又称籀文,主要是指西周、春秋至战国初年的钟鼎文字与少量秦人石刻文字,见于《说文》一书所存的籀文,字量很少。用大篆书写《四书》,现有大篆资料篆字不足是主要障碍。必须下大力气,费很多心思,力争做到合理借字用字。业师欧阳中石曾多次叮咛在用字上不可出硬伤,就是就这个问题对我的鞭策,面对这种现实,我只能在资料上做足工夫。广泛置备上自商周甲骨文字、钟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很希望世界上有鬼,其实现在也一样希望。如果有鬼的话。就证明灵魂可以在脱离肉体后继续存在。如果没有鬼,死后就一切归空,真正的空。传说中算作巨大惩罚的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就成了每个人的必经结局。多可怕。  相似文献   

9.
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以下简称《通史》),以其构制宏伟、思想深刻名重当时。书成已近百年,至今仍为研究台湾问题的经典之作。近来重读,更加体会作者独有的视角与感情而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晋城为晋东南名城,古称泽州,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境内三山二水,仙洞灵泉,纵横交错,成景色之靓丽。物产丰盈,人文荟萃,称三晋之胜地。晋城自宋元以来,府州县志,殆有多种,而自雍正《泽州府志》以还,历时260余年,迄无州府一级志书。今新编《晋城市志》适逢其盛,幸补前贤之缺,乡帮文献,遂免遗佚,资政存史,亦将得其典要。  相似文献   

11.
读过张岳奇同志撰写的《九股辨》一文之后,我认为这篇文章很有见地。一个汉族老学者,能通过我们苗族的社会现状,透视到一些苗族历史上有待澄清的问题,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不久前写的一篇论文,在关于“苗族鼓社”部分,也提出了“九股”应即“九鼓”的论点,只是论据与看法和张文有些不同而已。现就《九股辨》一文所涉及的考证和见解,略抒管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先驱,是最先进入西方社会、了解西方文明,在中西文化剧烈冲突的关键时刻,能够超越种族偏见,突破封闭心态,站在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立场,高瞻远瞩地走向世界的外交官和留学生。光耀着中国近代史开篇,  相似文献   

13.
14.
1992年秋,我应邀赴黔出席黎庶昌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在贵州史馆馆长冯楠先生陪同下畅游了贵州名胜黄果树、龙宫、阳明洞和红枫湖等地,深有不虚此行之感,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则为阳明洞,因为名胜只是景色,而阳明洞则是见物思人之地,悠悠情思,令人神往,所以曾笔之千册,其曰:  相似文献   

15.
“文革”时身为“牛鬼”,虽听说有个遇罗克因写“大毒草”《出身论》而被逮捕,被杀害,却始终无缘一读他的论文,对他所知极少。这回得到一册《遇罗克遗作与回忆》,在旅途中就一口气地读完,使得一些旅伴奇怪我玩也没个正经的玩法。一头读,一头羞愧于自己的与出身好也许很有关系的迟钝——到底是事不关己啊!头一回正面接触到这个问题是在北京郊区“四清”。那时,并不是自己觉悟,而是从传达中得知市委彭真同志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地主、富农子弟的问题。这件事在本书里也有反映,在《为哪一条路线唱颂歌》这篇文章里,遇罗克摘引了反对…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不时读到一些新编方志、规格形式大体一致。其中有一部志书,因其装帧精美而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峨山彝族自治县志》(以下简称峨山县志),它是国际16开本的大型版本。这种版型在众多新志中我仅见过两次,第一次是两年前在山西太原得到的《太原市志》第一册,作为省会志书,讲究装帧不足怪,而今年初春又从西南边陲的一个彝族自治县寄来的《峨山县志》却引起我的惊异,其装帧与太原市志一样。一个边远县份肯于为新志作如此投入,其气魄值得称许。  相似文献   

17.
18.
读了黎汝清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皖南事变》之后,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一、作者在小说的“代后记”中说:“我在1964年9月,开始写提纲时,便自认为已经把握了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把皖南事变历史“自认为弄得一清二楚后才动笔却是实情。”这是否言过其实?现举二例说明作者并未把皖南事变历史弄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9.
20.
<正>上一个马年(2002年)的秋天,《人物》杂志发表了我的一篇题为《阎宗临:品端学粹之士》的文章,重点介绍了史学家阎宗临的生平。1904年,阎宗临生于山西五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就读于阎锡山任校长的私立至川中学,后半生的遭遇泰半由此而来。1924年考入重华书院,得以结识梁漱溟,师生之间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同年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