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三北(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建设大型防护林体系,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宏伟生物工程。这项工程是继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万里长城之后,由党和国家领导建设的一条更为壮阔的有生命的长城。这项工程建设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我国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这项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长城考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近代以来,铁路、轮船、电信邮政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兴起,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转型乃至对外交流的开展,都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无疑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近年来,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研究异军突起,方兴未艾。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展及方法论的变革,在坚持强调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主权  相似文献   

4.
米雪 《巴蜀史志》2020,(2):55-58
一座城、一群人、一抹蓝。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也不例外。退伍军人、学生、司机、创业者、老师等青年志愿者积极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年力量!休假"宅"不住的公交司机——周远红在家中,他是妻儿的主心骨。在公交车上,他是人人夸赞的好司机。在疫情面前,他是无私奉献的青春志愿者。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9月8日,"筑起抗战的货币长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展"在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开幕。展览由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及北京市钱币学会联合主办。本次展览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举办的,展览共选用了近500件(套)历史资料和货币实物,再现了货币在抗日战争暨世界战场中所发  相似文献   

6.
中日译者以中国故有的“封建”概念,对译西语中表述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feudalismus一词,后来在中国将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此说在中国近代社会及学术界形成主流认识。然而,中国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是不是类似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形态,中国的这段历史应该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性表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有所关注的问题。冯天瑜教授《“封建”考论》一书的出版,再次将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两年来,关于封建译名以及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不同意见。本刊认为,这场讨论,从“封建”译名引申到学术概念的界定,更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不仅关系到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问题,更关系着我们对中国秦汉以后社会性质的判断,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所以,本刊决定以笔谈的形式参与这场讨论,并欢迎学界同仁热情赐稿。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13,(4):43-43
张家口坝上地区,北与内蒙古高原接壤,东西长约八百里,南北宽六百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过去这里林木极少,气候变化剧烈。春天刮起风来天昏地暗,不少土地播下的种子被刮走,夏天禾苗常被风吹得枯萎不长,秋天往往到嘴边的庄稼被冰雹打得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关涉中国报刊史的学术研究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学术兴盛以来,与中国报刊史研究相关的著述越来越多。随着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报刊史研究的重视,目前在历史学界和新闻传播学界,报刊史的研究日益凸显出学科交叉的特点,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近代中国仁人志士赴汤蹈火,所为者,就是民族的复兴大业。回溯中国数千年来,其间虽也有兴有衰,但整体上看,与其他国家、民族相比,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强盛之邦、富庶之邦和文明之邦,被称为"天朝上国"。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却遭遇数千年来未见之变局,外则屡被西方列强侵略,订屈辱城下之不平等之约,越来越陷入任人宰割和奴役之深渊;内则统治者懦弱腐朽,纷争内乱,人民处于战乱和贫困之中。故而近代的爱国者起而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绿色能源生产上的投入确实超过了其他国家:2009年达到了34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的两倍。然而,它的大部分投资都用来为西方国家生产绿色能源。201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太阳能电池板,但其中只有1%是本国使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笔谈所组织的一组文章 ,从社区建设的基  本问题、社区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和西宁市的社区建设等方面 ,对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进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鸣议论的热点主要是:历史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理论范式的清理与建构,包括唯物史观、化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例如唐宋变革、明冲突与中华多元一体、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等等。与会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突破了“五朵金花”之类的单调理论范式,在具体深入的断代研究和专门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倘若仅仅满足于断代或专门的具体研究,局限性较大。只有具体研究与基本问题探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现将与会专家的代表性论说荟萃如下,以飨同好,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13.
《南方人物周刊》2010,(23):54-55
伊利等企业在实践的“绿主张”,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也为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成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河镇村民常宏伟的女儿在“六一儿童节”当天收到了爸爸寄来的400元生活费,添加了一套新文具,女儿笑着打电话谢谢了爸爸。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近年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在观念史、新文化史、知识分子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进展,可以预见未来也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推进。此外,中国近代思想史理论与方法也有新的成果出现,可见思想史研究的视域在不断更新。概而言之,中国近代思想史不仅研究领域有所扩充,而且由于观念史、新文化史等与中国近代思想的交融,扩大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传统研究范畴和领域,许多以前不为思想史研究者注意的领域与范畴,逐渐纳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历史上的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问题,有时是非常突出甚至是突发性的问题,需要行政当局去处理,去面对。实际上,应对突出或突发性社会问题的方法或能力,是对每一个政府执政水平的有效检验。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处理社会危机问题的突出案例,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今天的社会治理提供有效的历史经验。本着为当代社会提供历史借鉴的学术宗旨,2014年11月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古都开封合作举办  相似文献   

16.
也许是职业使然,我欢喜反思。历史学家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传承者、守望者,还应是阐释者与思索者。反思并非怀旧,更不是迷恋往昔;应该通过不断反思,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结起来。司马迁早就参透其中奥秘,他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究”,没有“通”,就难以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东亚共同体”问题已经成了东亚各国学术界不同领域热烈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不仅如此,东亚各国的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也参加进来,以不同方式鼓动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固然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可否认,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东亚地区前景的担忧,是许多人鼓吹“共同体”意识的另外一种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千百年的演进,东亚似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像现在欧洲国家一样,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共同体?还是要重蹈欧洲国家的旧日覆辙,在融成共同体之前也来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无疑,对东亚历史的再认识是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起点。目前东亚国家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徘徊在历史中。东亚国家间关系中时隐时现的矛盾和问题,无不与历史的纠葛纠缠在一起。人们不仅要问:我们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历史基础有多少?或说历史能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什么?正是为了解读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个专栏。应邀参加本专栏讨论的作有在国际学术界声明显赫的“学界泰斗”,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尽管他们的地位和视角不同,观点差异很大,但思考的主线都是“东亚共同体”的历史经验问题,每一篇章都不乏予读以启迪的真知灼见。我们相信这组章会给“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学界朋友加入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东亚共同体”成功与否恐怕不是取决于对现实的把握,而是取决于对历史的超越。而重新认知和梳理东亚的历史,或许正是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沿江大道洞庭小路口的大楼和后面的仓库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北大楼”和“三北仓库”,此处江边有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码头,现为长江航道局汉口航道站打捞专用码头,但也还是有人称它为“三北码头”.“三北”的字义,本是慈北、姚北、镇北.慈是慈溪、姚是余姚、镇是镇海,是浙江省杭州湾南岸,东海西岸的三个县.在清代,慈溪、镇海属宁波府,余姚属绍兴府.这宁、绍二府的人最善经商,店铺遍及全国大中城镇.就是在上海,宁、绍二帮也始终执商界之牛耳.本文要提到的三北轮船公司,其创始人虞洽卿就是宁绍帮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国际关系思想史是国际关系学科一个十分年轻的分支。自1919年国际关系学科创立以来,一代代学人坚持不懈地探索何为国际关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或范式,以描述、解释和预测国际关系;前者是思想史探究,后者为理论创建。国际关系学科仅历百年,但国际关系思想史探究却渊源更加久远。马基雅维利问道李维,霍布斯追溯修昔底德,格劳秀斯诉诸自然法传统,当代学人则孜孜以求地追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对于促进该课题学术讨论的深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