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总觉得和台湾很有缘,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在台湾大学的表演系,偶然见到了这张海报,蒋勋的《少年台湾》。我很喜欢台湾,大概源自于一些话剧,当年算了下时间,觉得没有机会去看这场戏。没想到在第二年的上海有《少年台湾》的公演。毫不吝啬地买了票,没有失望。台北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与文艺的氛围是我喜欢这里的理由,总有人跟我说台湾没有内地的好山好水,但是台湾毕竟是  相似文献   

2.
茉莉扎根中华香飘四海五洲———记《茉莉花》的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及其文艺生涯□许士坤1997年6月30日午夜,在香港会展中心会议大厅举行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政权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当《茉莉花》的旋律在全世界面前...  相似文献   

3.
《少年中国晨报》亦称《少年中国》,是美洲中国同盟会总会的机关报。一九○八年同盟会员李是男等十数志士在旧金山组织了进步团体“少年学社”,并创办《少年》(亦名《美洲少年》)周刊,宣扬“革命排满”。一九一○年二月孙中山行抵旧金山后,即着手在华侨中宣传革命主张和进行筹款工作,少年学社热烈相助。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发展组织,李是男、黄伯耀遵照孙中山的建议,改组了少年学社及《少年》周刊。在孙中山的亲自主盟下,少年学社成员一律加入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4.
钟读敏 《江淮文史》2001,(2):118-125
桂文亚的名字对众多的家乡人来说可能还很陌生,但她在台湾不仅是家喻户晓的知名记者和作家,同时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先锋。她在台湾已出版20多本散文、小说和报道文学集,在海峡两岸都拥有众多的读者,1993年、1994年连续两年被上海《少年文艺》(月刊)的小读者选为最受欢迎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5.
王永华 《文史精华》2013,(10):62-68
《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即《文艺八条》,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调整文艺政策的产物,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文艺管理的章程。《文艺八条》对于推动我国的文艺创作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少数文章涉及《文艺八条》外,国内外迄今较少见到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专门叙述。笔者为此搜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试对其来龙去脉进行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6.
朱世乐 《文史博览》2005,(12):15-18
朱光潜(1987-1988),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主要学术成就在美学领域,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和《西方美学史》等。  相似文献   

7.
《神州民俗》2007,(11):20
本刊在这一期推出赵德利教授作为封面人物,赵教授主要从事文艺民俗理论与批评的研究,丁1955出生,男,山东莱西人,现任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教授,在《文学评论丛刊》、《社会科学》、《文艺争鸣》、《民间文化论坛》、《兰州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14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北京大学学报》等转摘。出版《文艺民俗美学》、《回归民间》、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l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主要学术成就在美学领域,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和《西方美学史》等。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6日,中国文联主席、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解放区文艺史》主编周巍峙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国解放区文艺史》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中国解放区文艺史·文字卷》纲要,确定撰稿人及其分工等问题。参加会议的编委、特邀编委和撰稿...  相似文献   

10.
肖远平 《民俗研究》2009,(1):246-249
自从1994年陈思和先生在《上海文艺》和《文艺争鸣》上发表论文《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街上的日子     
各时代都有团伙,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初中那几年,北京的少年团伙很多很活跃。我们穿着松垮垮的萝卜裤敞着长长大大的校  相似文献   

12.
《少年的悲哀》艺术赏析刘光宇国木田独步(1871~1908)是日本近代著名诗人、小说京。在小说艺术上,国木田独步以诗一般的构思进行创作实践。写出了《猎鹿》、《少年的悲哀》、《画的悲哀》、《春鸟》等一系列短篇佳作,开了日本近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少年的悲...  相似文献   

13.
李耀光 《沧桑》2014,(5):59-62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珍藏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期单行本,具有重要文献价值。《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思想史和文艺史上的里程碑。本文旨在浅析《讲话》问世的时代背景、文本内容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左文 《纵横》2008,(1):44-48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29年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创办《文艺新闻》。与《大众文艺》、《萌芽》、《拓荒者》等左联期刊一样,  相似文献   

15.
战斗剧社在解放战争时期纪事[上]———从参加土改、作战到创作演出《刘胡兰》等多部佳作□陈播[一]序言战斗剧社诞生于大革命时期,1926年夏天,周恩来派出周逸群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到第九军第一所(贺龙所辖的部队)进行文艺宣传工作。随后周逸群...  相似文献   

16.
文迅 《四川文物》2002,(3):76-76
由中外学者联袂撰写的《三星堆文明丛书》 ,最近已由巴蜀书社隆重推出。这套丛书由黄剑华著《古蜀的辉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的遐想》 ,江章华、李明斌著《古国寻踪———三星堆文化的兴起及其影响》 ,孙华、苏荣誉著《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 ,[日 ]西江清高主编《扶桑与若木———日本学者对三星堆文明的新认识》 ,[德 ]罗泰主编《奇异的凸目———西方学者看三星堆》等五部组成。巴蜀书社为这套丛书的出版举办了座谈会 ,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 ,以及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和丛…  相似文献   

17.
东北沦陷初期,日伪当局通过弘报处,关东军司令部的两个机构及所谓《出版法》,来加强对东北人民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统治,凡具有民族意识的期刊,一律查禁,对革命的、抗日的、具有民主思想的著作,更是严禁的对象。这一时期,为扩大革命文艺宣传阵地,党领导的抗日文化活动,通过进步文艺期刊的形式,发表了大量直观生动、振奋人心的诗歌、漫画、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唤起了广大同胞的觉悟。这些期刊中,以《夜哨》、《文艺》、《芜田》3个文艺副刊及《大北新画报》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09──1949的四十年间,贵州出版的各种期刊共322种(抗战胜利以前227种,抗战胜利以后95种),新闻从业人员三百余人。其中综合性的仅15种,占全部出版期刊的4%左右,而真正属纯文艺的除《离骚》杂志外寥寥无几。贵阳为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第一次出现的文艺刊物为《惊蛰)}和《劲草》这两个文艺副刊。惊蛰》是1931年冬在贵州妇女抗日救国团成立期间,由尹素坚,严金秋在《新黔日报》上创办的一个文艺副刊,每周刊出一期。后《惊蛰》改名为《芒种》。《劲草》是1933——1934年由达德女小青年教师何治华…  相似文献   

19.
正俞林(1918~1986年),原名赵凤章,河北人。1938年在燕京大学西语系学习,1939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先后在华北联大和其他机关从事宣传工作,1947年至1948年,发表了很有影响的短篇小说《老赵下乡》《家和日子旺》。俞林是《长江文艺》最早的创办者。1949年武汉解放后,俞林便留在武汉,当过中南文艺学院的副院长、《长江文艺》副主编等。  相似文献   

20.
在延安整风和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前,延安的文化艺术曾经繁荣一时。其表现之一,就是各色文艺社团组织活跃在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之中,为延安抗战文艺的繁荣、自由创作的开展、艺术水准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整风和《讲话》之后,原有的文艺社团组织,大部分消失了。《讲话》前延安文艺社团的状况从1937年到1948年,整个延安时期,延安共存在过至少75个文艺社团单位,分为综合、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艺术教育7大类。整风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