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勇  李雪平  李真 《神州》2011,(2):95-95
当今社会道德规范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其中网络带来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由于网络技术的不健全和网民自身的道德意识淡薄,对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都产生了影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意识,颁布有关的法律规定,开发网络安全技术会对道德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史上的一段光辉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奠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争相践行,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些成就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开了好头,奠定了基础。研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对于我们解读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合法性资源看党的执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传照 《攀登》2004,23(3):40-42
道德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十分重视的合法性资源.党的执政道德的核心是解决党在执政活动中的执政取向问题,解决权力为谁服务以及怎样服务的问题.加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首先应当加强执政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完备的执政道德规范体系;其次要增强执政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党内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和内外结合的道德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用制度力量保证执政道德规范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威 《神州》2013,(14):175-175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在网络强势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同时,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所具备的交互性、即时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也带来了相当范围内的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网络生态危机以新的姿态随之而来。一、网络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网络强势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同时,网络道德也以新的姿态随之而来。就道德构成的三个部分,即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角度分析,网络发展主要带来的伦理问题有:道德意识方面,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道德规范方面,传统的评价行为善恶是非的基本价值尺度不再具有普遍  相似文献   

5.
谭子荷 《神州》2013,(16):176-177
"公民社会"是中国知识界的新课题,公民道德建设则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公民道德是我国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确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遵守公德规范的状况,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公民道德的建设中,必须正确理解、认真处理好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点和重点,以及公民道德建设与"三德"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淑玉 《黑龙江史志》2013,(7):83-84,88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农村道德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及道德修养,去粗取精,为加强黑龙江省新农村道德思想文化建设提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本文试就道德境界问题作一点粗浅探讨,谨就教于各位同仁。所谓道德境界,就是人们在道德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觉悟水平。从道德修养方面来看,人们在道德修养过程中,总是在一定的道德要求下,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指导下,经过一番锤炼,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新的高度,以达到较高道德理想。而人们在道德修养的每一个阶段中…  相似文献   

8.
文斌 《文史博览》2013,(4):49-52
当前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基层组织权威弱化、服务意识淡薄和服务水平不强、党员教育组织管理缺位等问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整合组织资源积极培育服务社会的党员干部,建立服务农民群众的长效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崇巍 《神州》2010,(5):44-46
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当今诚信亦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却渐趋于淡薄,亟待培育和强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以为今天的诚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璐 《丝绸之路》2012,(16):85-87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仁、义、礼、智、信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本文对仁、义、礼、智、信在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陈曦 《区域治理》2022,(5):205-208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于社会现存道德规范的认可和遵守,并在此基础上超越自我、追求更高道德价值而产生的自我意识.青年树立和完善道德信仰对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和青年个体与社会、企业协调统一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两微一端"作为新媒体下产生的信息传播平台,为青年道德信仰教育载体进行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两微一端"在道德信...  相似文献   

12.
金颜 《攀登》2014,(3):53-57
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漫长的思想嬗变历史。本文通过对这一思想发展过程的梳理,厘清其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文化渊源和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契机,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进一步纵深发展的历程,揭示这一思想在不同发展历史阶段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税收伦理既是税收治理面临税收法定主义、税收相对主义、税收技术主义现实挑战的催生,也是伦理学和税收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税收伦理是指征纳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以及应该如何的规范,其当代使命在于寻找和发现优良的税收治理道德规范为税收治理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其基本问题在于探求税收活动中征纳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社会制定税收道德的终极目的,进而制定优良的税收治理道德原则和规范。税收伦理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税收公正,税收平等和人道,而诚信是税收治理最重要的道德规则。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既是孟子"内圣外王"精神传统的完整呈现,又是渗透在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永恒执念。通过研究习近平对儒家"修齐治平"政治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解析他的修身之德、家风思想、爱民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建构起习近平家国情怀"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内涵框架,对挖掘儒家思想中的合理精髓,破除部分党员干部道德沦丧的困境,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文旭 《攀登》2000,19(4):60-63
伦理学的使命研究不能仅停留在通过拟设道德规范来促使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谐和,而应指出伦理学的最终使命在于寻求道德自由,在于扩大人类在大自然和社会中的自由度,探讨实现道德自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初始性的道德,一切的道德规范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袁志萍 《攀登》2006,25(6):23-25
目前,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慈善事业的发展在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消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弥补相关制度安排的缺漏,同时还具备软性的维系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调和社会矛盾与冲突、提升公众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意识的功能。为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发挥慈善事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我校校园道德现状的调查,从高校教师的角度,了解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的现状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行师德建设提出具体建议: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人性化的高校教师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和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信仰危机一词已成为当下日常生活中频率很高的用词。个人主义,利益至上,把人的心灵价值多元化也物质化。道德世界被"祛魅",道德理想、道德传统的神圣和崇高遭到冷落乃至摒弃。尤其在青少年当中,他们对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动摇。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入手,深入探索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缺失的原因。进而了解社会信仰的重要作用和转型期青少年间社会信仰重建的重大意义,同时提出社会信仰缺失重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褒扬人物类牌坊是明清时期社会道德规范的活教材,对当时的社会思想观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巴蜀和徽州地区的明清褒扬人物类牌坊为例,从铭文入手,分析传统牌坊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提出在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辩证地利用好传统牌坊文化,坚守“推陈出新”的原则,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正确取舍,抛弃糟粕,吸收合理有用的内容,积极传承“为官为民”“以民为本”的思想观念,创新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群众基础;转化传统忠孝观,发展新时代忠孝观;重视道德典范作用,大力塑造、凝聚新时代榜样力量,拓展群众教育形式,推进新时代良好民风民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