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土不离乡”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提出的一项总战略,其实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没有空间迁移的情况下进行产业转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空间迁移与产业转换之间的关系,指出在乡镇企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的今天,应适时调整这项战略,变“离土不离乡”为“先离土后离乡”,即引导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向中小城镇集聚,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与集聚经济效益,并由此而完成乡镇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农民离村与近代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兰 《史学集刊》2001,1(3):44-49
在近代中国,随着农村经济的衰落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农民离村问题日益严重。农民离村的根源在于外国资本主义对农村自然经济的打击、封建统治对农民的榨取以及天灾人祸对农民的侵害。农民离村冲击了农村经济,给城市造成了巨大压力.并且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农民离村对近代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代中国农民离村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衰退;其次,造咸畸形城市;再次,构成中国近代土匪横行、军阀混战的社会基础。中国近代农民离村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说西方先发工业化国家的农民离村只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阵痛,那么,近代中国则不是不吞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农民离村的苦涩。  相似文献   

4.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大陆政策,扶植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强化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策划"百万移民计划",妄图在东北境内建立"第四军种",长期侵略东北。在分期分批进行百万移民过程中,把三江平原的依兰县、桦川县、勃利县三县相交地带作为武装移民首区。由于日本武装移民开拓团对农民土地的抢掠,1934年3月终于爆发了土龙山农民大暴动,成为震惊中外的抗日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与社会变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汉国  王印焕 《史学月刊》2001,4(1):134-142
农民纷纷离开久居的村庄外出谋生,是民国时期华北农村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其时的农民离村,虽大多为连年的灾荒和不堪重负的捐税等因素所致,但农民离村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口由农业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的自然调配,以及通过迁徙所带来的人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等,无疑有利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诚然,由于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多为生计所迫,迁徙的无序性,加之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大量的农民离村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几千年的丧葬史上,厚葬(即丰厚的葬俗)在丧葬礼俗中占绝对优势,起着主导作用,左右着中国丧葬礼俗发展方向。厚葬,始于夏商,盛于秦汉,以后各朝也相继仿效。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厚葬之渊源主要是灵魂不灭观和祖先崇拜,以及儒家提倡的孝道观念。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可以升天,而且仍然干于人事,祸福于子孙,而历代封建统治者,更企望死后生前一样有权有势,亨受荣华富贵。放他们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集八方之能工巧匠,营造各种地下与地上建筑,力图为死者修建‘”阴间”衣食住行、寻欢作乐的“魂灵乐园”。这…  相似文献   

7.
钮先铭是我们的姑夫,现定居美国洛杉矶。59年前,在被日寇占领的南京,他假扮了8个月和尚,侥幸逃过日寇对无辜军民长达6周的大屠杀,成了那场浩劫的幸存者和见证人。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满怀激愤地说:“日军是杀人狂。50岁以上的老人为什么要杀?小孩,妇女为什么要杀?”日军进逼南京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分兵3路向南京逼进。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第八号敕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面对强敌,一场短暂而壮烈的南京保卫战从此拉开序幕。钮先铭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工兵营营长。我们父…  相似文献   

8.
变迁中的西藏乡村──堆龙德庆县农民生活调查伊卓,李涛堆龙德庆,位于拉萨西郊,(下辖邱桑、德庆、朗巴、马乡、那嘎、古莱、羊达、东嘎、贾热、乃琼、桑达、柳梧12个乡、镇.90个7J’政村。)全县农业人口共6128户、3ifs]人。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乡...  相似文献   

9.
昌都俗称康巴,生活着60余万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康巴人。昌都锅庄热情奔放,藏东热巴激烈粗犷,芒康弦子优美端庄。牧歌唱不尽昌都美,《格萨尔》说唱得人心醉。这里的文化工作者长期受传统文化熏陶,使新兴的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后,昌都地区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很快,而且有个质的变化。作为解放西藏的第一个地方,十八军进驻昌都后,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工队,这也是西藏最早的文工队。当时队里共有二三十人,配合昌都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群众的好评,还带动了昌都地方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比如说当时…  相似文献   

10.
和光斋主海丙离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于砚田墨海中,孜孜石乞石乞,勤奋探索,朝于斯,夕于斯,终于练就了一手雅俗共赏的“海氏书法”,于其中构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他“爽劲雄健,典雅蕴藉”的艺术风格。海先生是一位楷、行、隶、篆、草诸体皆能的书法家。大...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中国农村未来改革设计了一条新的路径,最终目标是用城乡同权的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为何进行"新土改"?"新土改"将何为?本刊为此专访了三农专家李昌平。  相似文献   

12.
墨花浓湛字生光记农民书法家李云祥先生文/葛全明在豫西汝阳县有一位闻名乡里的农民书法家李云祥先生。他不但对书法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诗词、绘画亦有研究,常自吟诗作对,文人气很重。不久前,在一次书画笔会活动中,笔者有幸结识了李先生。他今年56岁,看上去比实...  相似文献   

13.
古老的画面1961年春夏之交,我和新疆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同事们一道,从乌鲁木齐乘敞篷大卡车,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吐鲁番县城,然后到火焰山人民公社,落脚在公社招待所。招待所周围种植很多桑树,人们都养蚕。毛驴和牛拉的车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上慢悠悠地走着,朴...  相似文献   

14.
也论近代农民离村原因——兼与王文昌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离村是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中国近代的农民离村不同于西方工业化国家,英、美等国的农民离村既解决了工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促使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中国近代农民离村却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应该引起学术界重视。王文昌同志在《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发表《20世纪30年代前期农民离村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读后深受启发,作者对30年代前期农民离村的特点、影响等方面的分析,笔者完全赞成,但对农民离村原因的探讨,似有可以讨论之处,特撰文向王文昌同志请教。一王文指出:…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中华民族仍是一个农民的民族,中华文明也还是农业文明,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事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可以说,对农民认识程度的深浅决定着对农民政策的恰当与否,从而也决定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而农民史研究是认识农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孙达人先生...  相似文献   

16.
17.
他是个貌不惊人,只有初中学历,一个地区交通局借调的农民合同工。由于他平时喜爱文字工作,局领导干1984年10月将编写地区交通志的任务交给了他。从此,地区交通志办的上上下下,全靠他一人操劳。他硬是凭着勇于登攀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广征博采,在求教中探索,在实践中磨练,潜心钻研,致力笔耕,终于编成了40余万字的《运城地区交通志》,并于1992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山西省地、市交通专志空白,被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地方志办于1993年12月评为“全省新编优秀志书成果他请书籍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19.
《历代经略西北边疆研究》乃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侯丕勋教授的近著。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15万字),但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历代统治者经略西北边疆的举措,有一些令人信服的创见。本书没有采用常用的“开拓”、“经营”等字眼,认为“这两个概念既无法充分涵盖和确切表达历代开拓与管辖边疆地区的历史、又与现今有关成果内容本身不相符合”。因而采用“经略”一词,表明要以“经略”的角度来研究西北边疆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历代治理边疆,其措施都是综合性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系统工程”,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李婧 《沧桑》2011,(3):68-70
近年来,学术界对造成近代农民离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以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外资本主义、国内封建、半封建的剥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兵患匪患严重等造成农村经济衰落的外在影响,以及在社会转型时期,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城市工业化发展使农民无奈地做出了出外求生的选择的主动因素方面的原因为切入点,而对教育制度方面原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近代新学制度的产生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城市生活条件的优越,已经使这些过去的农民无法再适应农村的生活,于是他们主动地选择了离开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