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继增 《文史博览》2007,(12):22-25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的萧红,仅活了31岁。在她短短几年的创作生命里,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100多万字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的成长和成名,离不开文坛巨匠鲁迅的扶掖。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值得永久回味。  相似文献   

2.
王兵 《文史月刊》2012,(1):31-31
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描写中国生活的《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界反应很冷淡。鲁迅说:“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体系,其作者鲁迅也因此成为中国20世纪初期影响最为巨大、深远的学者之一。《史略》中,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作品的评价和见解客观精当,全书编排形式较为有序,对小说产生源流的考察十分全面;同时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辟蹊径的研究方法为其后学者进行中国小说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上,刊登了毕克官遗稿《盟主鲁迅也是左的》(以下简称“毕文”),把鲁迅定位为极左。同一个鲁迅,在毕克官眼里是极左,在我眼里是左倾。鲁迅左倾,可以说是关心中国革命和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尽人皆知的事。左倾不等于极左。说鲁迅极左,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訾翔宇 《文史月刊》2008,(11):64-64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时曾问鲁迅谁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鲁迅毫不犹豫说出是“周作人”。 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周作人的学识一度被多数人认为超过了鲁迅。 他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苦雨斋是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梦想的圣地,他的散文《故乡的野菜》、《乌篷船》、《买墨小记》、《冷开水》则让无数中国文人包括梁实秋和余秋雨感叹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6.
4月20日晚,《中国好声音》第二期,刘悦以一首《寂寞先生》登场。05年开始被养成的选秀粉丝孔女士立刻冲周围朋友普及:“她就是在06超女里唱《花田错》那个!”  相似文献   

7.
天际 《风景名胜》2010,(7):56-57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世人习惯通过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史,而同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地位则没有这样VIP。  相似文献   

8.
王福和 《古今谈》2006,(1):14-18
1834年的俄罗斯和1918年的中国文坛,分别诞生了两部名字相同、文体相同、人物相同、风格相同的伟大作品——《狂人日记》。由于是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前,中国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在后,因此,自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之日起,关于两部小说的影响与被影响,借鉴与被借鉴的学术研究就从未停止过。两部同名、同文体、同人物、同风格的“狂人”小说,就此成为中外文学交流中“直接影响”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
黄源(1906-2003),浙江海盐人,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20世纪20年代后期投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1933年开始在茅盾先生领导下编辑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文学》,1934年下半年起又在鲁迅直接领导下编辑《译文》月刊,而誉满文坛。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1938年黄源毅然投笔从戎,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与朱镜我、李一氓、彭康等同志一起从事新四军文化工作,任军部文委委员,《抗敌》杂志编委,《新四军一日》主编。1941年初在“皖南事变”中却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很难找到还有比我在收院子方面更权威的了在世博会的“城市足迹馆”里.我们看到了李建忠复原的3栋古建筑。一个貌似鲁迅小说《社戏》中的戏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中期,北京连续发生文艺作品的“剽窃案”,鲁迅先生也被卷了进去,在社会上引起了震动。事情起自徐志摩的一次粗心大意,收于胡适的一封公开信,前后历时十年有余,在现代文化史上留下了痕迹。徐志摩的粗心大意1925年9月,久有办刊愿望的徐志摩,应《晨报》主编陈博生和黄子美的邀请,接替孙伏园担任《晨报副刊》主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之末,长夜终于破晓,中国又有了诗。此生有幸,大难不死,在《诗刊》友人的召唤下,试着又写白话新诗,托人带去发表。跟见贱名又排成铅字印行了,“乍见翻疑梦”,有再生之感。到1981年春,拙作《故园六咏》又和34位诗人之作同获全国优秀奖,赴京与会。颁奖会后,闻说20世纪40年代女诗人陈敬容先生居住在长椿街.此去不远,便说很想去拜见她。  相似文献   

13.
阅读杨绛     
过去的一年,九旬学人杨绛先生又有新作问世,这就是记录她远去的一家三口欢乐与眼泪的《我们仨》。众所周知,杨绛是“化昆仑”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堪称20世纪中国化巨人,他身边的女人应当是什么样子?是小鸟依人的弱女子,在水一方的佳人,还是刚毅独立的女强人?杨绛先生却似乎让人无法简单归类。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我是根据这一提示,因而阅读《老子》,试图认识老子的。本文粗疏肤浅固不待言,更不涉及《老子》一书外其它领域,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消防通史》主编李采芹先生于2002年6月23日在中国武警学院作了一场《中国消防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消防文化灿烂辉煌》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李先生说到:“旧中国曾在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光报》一度出版过消防周刊。改革开放以前,全国找不到一个消防报刊。改革开放后,消防报刊如雨后春笋,先后创办了60余种。”这无疑向世人表明,《大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鲁迅受邀在北京大学当文学方面的讲师。他有个学生叫李小峰,不但学习刻苦,人也很机灵,深得鲁迅喜欢。当时,鲁迅和几个朋友经营新刊《语丝》的发行工作,李小峰找到鲁迅,要求承办《语丝》的发行兼管理印刷的出版。鲁迅和几个朋友商议后同意了。事实也证明,李小峰确实做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逝世,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界都带来极大损失,之后,出版《鲁迅全集》便成了同仁共同的愿望。1938年7月,国内第一部《鲁迅全集》终于问世。但鲜为人知的是最早的“鲁迅全集”却是国外出版的。  相似文献   

18.
我的同事戴莹告诉我,她在中医科学院采访时,一位专家说起鲁迅先生的那个名篇《父亲的病》,说文中给鲁迅的父亲看病的医生“陈莲河”就是当时的一位名医何廉臣,这位中医的医疗思想至今仍具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邹振环 《安徽史学》2013,(1):122-128
朱维铮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本文以作者亲历的事实,并利用相关书札文献,比较翔实地描述了朱先生组织"中国文化史研究学者座谈会"、策划出版《中国文化研究集刊》和《中国文化史丛书》,以及筹办"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和著作《走出中世纪》等若干重要的工作,阐明其作为80年代中国文化史学科建设和规划的主要策划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为追求美好的未来,与社会主义有着不解的情结。远的不说,从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倡导科学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至今,已经有一个半多世纪。在这以后,从19世纪到20世纪,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为之奋斗的政党和人民,不知有多少。中国从1903年《浙江潮》杂志最早提出要把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建立新社会之理论,“以增人间的福祉而消除厄难”,也有一百多年时间。从那以来,中国人民几经挫折,几经奋斗,二直在艰难地探索到达社会主义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