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装饰一新,广场上和东长安街红旗如海,歌声如潮,30万游行群众集合待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就要在这里举行了。下午3时整,天安门广场响起28声礼炮,毛泽东主席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手按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从此,中国人民告别了屈辱的历史。天安门上的八个大宫灯天安门,这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已成为历史的象征。在沉寂多年以后,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又一次成为中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注目的焦点。整修一新的城楼上…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钟,北京天安门广场30万人,隆重举行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在这前一天,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为新中国首都的中心。开国当天,毛泽东、周恩来对彭真讲:要把天安门广场改建成为人民喜爱的地方。毛泽东还讲:新中国人口众多,要把天安门广场修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广场。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60多年前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那么,开国大典是在那一天呢?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相似文献   

4.
1949年9月,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前夕,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主席的画像,究竟挂哪一幅画像,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周恩来的面前。当在天安门前悬挂毛泽东画像形成中央一致意见之后,作为开国大典的总筹划者,周恩来为在国庆节那天在天安门城楼前挂一幅毛泽东的巨幅照片,已经多次派摄影记者来到丰泽园,为毛泽东先后拍摄了几幅正面肖像。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在义勇军进行曲声中亲自揿下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阅兵式开始。这次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场面非常壮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开国大典阅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军事盛典。它既令世界瞩目,也令世界惊奇。从这一天起,中国和中国人民,迎来了新生。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这是一个蒋介石与周至柔密谋多时、准备多时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能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中国人民的更加愤怒和美国人对蒋介石黔驴技穷的蔑视。还有,天安门广场与故宫相连,把故宫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筑炸了,蒋介石不就成了烧阿房宫的项羽和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了吗?  相似文献   

7.
195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是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党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了苏联,访问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而毛泽东的照片是延安时期穿着土布服装的老照片,看起来老旧,两者放在一起,反差很大。  相似文献   

8.
潍驹 《文史春秋》2009,(10):22-24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那么,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时间到了1949年8月初,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的思维重心终于落在了天安门上。  相似文献   

9.
赵赓 《文史月刊》2009,(10):21-24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时间到了1949年8月初,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的思维重心终于落在了天安门上。  相似文献   

10.
在开国大典这天,中央警卫师的警卫营和北平纠察总队担负天安门上下观礼区警卫,主要以警卫营为主,辅以便衣警察。二团派出大批战士荷枪实弹,控制前门及天安门广场周边十三座高大建筑制高点,以应对突发事件。对市区和郊区所有重点警卫目标增加了警力,昼夜守卫,在一些防区重点地段增派了小分队日夜巡逻。特别是对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民主人士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沿途路线,形成了由内到外、由点到面的多层次警卫布局,以确保开国大典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1.
画家董希文的名字或许多数人都不知道,但他的一幅作品,却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小学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的第一页,就是这幅油画:开国大典。油画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今天,再翻开那段历史,画布上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和人流量最大的景点之一,天安门见证了极富历史意义的一刻。  相似文献   

12.
在开国大典这天,中央警卫师的警卫营和北平纠察总队担负天安门上下观礼区警卫,主要以警卫营为主,辅以便衣警察。二团派出大批战士荷枪实弹,控制前门及天安门广场周边十三座高大建筑制高点,以应对突发事件。对市区和郊区所有重点警卫目标增加了警力,昼夜守卫,在一些防区重点地段增派了小分队日夜巡逻。特别是对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民主人士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沿途路线,形成了由内到外、由点到面的多层次警卫布局,以确保开国大典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天安门广场规划是中国人做的,还是苏联人做的?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亲历人陶宗震先生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与时俱进的主旋律,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行开国大典时,只听见天安门广场上群情振奋,放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时,军乐团奏响了这首歌曲的旋律,翻身得解放的人民群众列队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要知道,歌曲《没  相似文献   

15.
袁小伦 《炎黄春秋》2001,(12):22-25
在那张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历史照片中,站在毛泽东左侧的那位美髯公,便是陈叔通(1876—1966)老人。他跨越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从清末进士、翰林院编修到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新中国的领导人。抗战胜利后,陈叔通积极投身民主运动,成为中共肝胆相照的诤友。1949年他作为全国工商界首席代表参加首届政协会议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6.
影像站     
《文史天地》2008,(2):65-68
这个人在中国的名字叫尼克尔斯基,他已经去世70年了,他在前苏联的名字叫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他是中共一大的“第十五人”。直到2007年9月之前,中共一大的15人中,只有14人的履历、照片和人生故事,尼克尔斯基这个名字始终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7.
潘荣 《文史春秋》2004,(10):9-13
在位于天安门东侧的北京警察博物馆里,收藏着两件珍贵文物———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户口登记簿和他当年给自己报户口时的历史照片。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两件文物,特别是那张历史照片,为到警察博物馆参观的绝大多数人所津津乐道。照片上给爱新觉罗·溥仪上户口的那名警察吴静深和“文革”中数次“救驾”的北京警察史育才自2001年7月警察博物馆开馆后,一度成了“名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众多报刊杂志的记者争相采访他们,于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公民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渐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我在距天安门广场咫尺之遥的前门内西顺城街13号的中大附中念书(建国后改名为北京市第29中学),至今清楚地记得翻身得解放的中华各族儿女欢天喜地、笑逐颜开,等待10月1日开国大典。为让天安门广场的夜空更加绚丽多彩,解放军把巨大的探照灯架在了我们学校的操场上,引的同学们心急火燎,企盼开国大典早一刻到来。  相似文献   

19.
摄影贴士对你的叙事方式进行思考和计划:图片的次序该如何安排,按照时间,季节,还是地理位置?拍摄细部,比如一位老人的双手就能诉说他一生辛劳的故事。而且细部也能带来惊喜:鳄鱼我们见得多了,但这幅鳄鱼尾巴的照片(右上)却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拍摄在生活中对你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情感的投入是一切优秀图片故事的关键所在。组图必须在视觉上表意明确。把一些不相干的图片凑在一起,不能算图片故事。我们挑选摄影师去完成一次拍摄任务,就看他能不能带着热情去工作。关键在于:他能不能与要拍的故事建立联系,能不能投入其中?这也应该是你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2005,(1):35-35
大红灯笼是日本人设计的当年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装饰设计、参与者张目老人说:“当时只有20天的准备时间,那时的天安门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杂草清走,然后安灯笼、竖旗杆、搭观礼台。准备好之后,周总理来检查,结果红绸子卷在滑轮上了,只好人爬上去拿下来。后来改成电动的。”开国大典挂在天安门两侧的8 个大红灯笼的设计方案其实是两个日本人提出来的,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被俘,因为是被日军强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