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问世后影响很大,不但获得国家文学奖,还拍过电影。小说传播,能够借助影视力量,往往事半功倍。连同《美食家》,苏州的餐饮行业,曾拍过三部电影:一是《满意不满意》,二是《小小得月楼》,三是《美食家》。但在中国电影史上,《美食家》的名气,不如前者。这是因为什么?本文试作钩沉,以期还原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
<正>《美食家》弘扬美食文化,使陆文夫扬名世界。他应邀访问法国,却吃不惯西餐。法兰西没有留住陆文夫的心,而他却让法国人迷恋上中国,人们纷纷来到苏州要品尝地道的江南美食。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后,扬名国际。从1987年到1990年,法国三次邀请陆文夫访问,授予他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邀请他参加法国美食节。这一切,皆因他写了美食小说《美食家》,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话:"如果成立世界美食家协会的话,朱自冶  相似文献   

3.
陆文夫与茶     
<正>作家陆文夫是个奇才,好吃好喝好饮。把美食写入小说,就成了名作《美食家》,享誉海内外。此外还写了大量美食文章,被饮食行业奉为圭臬,人称文坛美食家。作家李国文说:"烟,酒,茶,人生三趣,陆文夫全有了。"(《文夫与茶》)陆文夫是美食家,烟且不说了,不能算食物。酒是陆文夫个人爱好的鸿篇巨制,能写一篇大文章,另用文字详述。这里先说茶。  相似文献   

4.
<正>培养美食家,饭店是重要平台。所以,美食家与饭店有缘。可多数美食家写文章,谈美食的多,谈饭店的少。陆文夫相反,他的小说《美食家》,便写了一个饭店的变迁史;他的散文,也常常以饭店为议题。不过阅读后发现,陆文夫对饭店,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数十年来镌刻在心中的那些美食殿堂,正逐渐离他远去。这对于一个资深美食家来说,是不合常规的。这一  相似文献   

5.
正小说《美食家》问世后,"美食家"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朱自冶"这个人物形象,从此出名。朱自冶是苏州人。为什么在苏州,能诞生美食家?因为,苏州的美食文化,自古积淀深厚,是美食家成长的温室和摇篮。富足,是这座城市的特色,也是人们尽享美食的基础。"毗邻大海,襟带江湖",是苏州的交通优势;"鱼米之乡,经济富庶",是苏州的物质资源。谚语说,"苏湖熟,天下足。"范成大《吴郡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1986年,常州举办"金梭笔会",邀请陆文夫讲课。有人提问,"《美食家》上面的菜,你是否都尝过?"陆文夫说,小说里的美食,全是虚构的。"你们别以为《美食家》上面有多少菜,那你们上当啦!那最后一个大套菜,也是虚构的。现在饭店据说倒试验出来了。"(陆林深《龙城记忆1986年的那次笔会》)陆文夫所言,后来得到证实。《美食家》问世后,轰动全国。小说中的各种美食,引发读者好奇心,复制者不乏其人。厨师复制古宴,或小说美食,并不稀奇。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发表小说《美食家》,陆文夫由作家变成了"美食家"。历史悠久的苏帮菜,在小说中构成了炫丽多姿的美食画卷,苏州美食文化再次焕发璀璨夺目的光彩。就连《舌尖上的中国》,也融入了陆文夫的美食理念。陆文夫是作家,也是美食家。但学者只研究他的作品,不研究他的美食人生,所以读者只能看到他的一面。近两年,有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轰动全国,海外也产生了影响。这部片子展现美食,总是融入情感故事,由此感动了观众,也引起一些争鸣。  相似文献   

8.
杜甫活了59岁,除"诗人"外,他还有官二代、公务员等身份。这些都不算,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这就是美食家——笔下美食如林。这不是妄言乱说。首先,杜甫家世不错。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世代"奉儒为官,未坠素业"。杜甫在各地也有不少房宅田园,朋友赠送也不少。这是杜甫成为美食家  相似文献   

9.
人是生物界最会吃的动物,这年头,“文化”这个概念的包容量也大了,门槛降低了,于是有了“吃文化”。吃到一定层次的人,叫做“美食家”,饱了口福,还有了文化的厚重,比起埋头憨撑饱胀雅多了。只需多看一眼餐牌,侃一点烹调手艺,东拉西扯些历史典故,即有人抬举:别小看那位满嘴油光的胖子,人家乃美食家,文化人是也。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成功人生?你在世时,有人说好;你谢世后,能载入史册。陆文夫就是这种人。从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在各种当代文学史里,总能找到"陆文夫"或"《美食家》"内容。《美食家》精彩呈现的美食文化,既受到高度评价,也写进了文学历史。那么,这样的文学史有几本?史书又是怎  相似文献   

11.
人是生物界最会吃的动物,这年头,"文化"这个概念的包容量也大了,门槛降低了,于是有了"吃文化".吃到一定层次的人,叫做"美食家",饱了口福,还有了文化的厚重,比起埋头憨撑饱胀雅多了.只需多看一眼餐牌,侃一点烹调手艺,东拉西扯些历史典故,即有人抬举:别小看那位满嘴油光的胖子,人家乃美食家,文化人是也.  相似文献   

12.
《舌尖上的中国》热映时,我就存想,央视真应该去找陈立当顾问。在我看来.当今中国真能说得一口好菜的大概也只有陈立兄了。后来听说他果然是此片的幕后顾问之一。再拍《舌尖2》,他又是美食顾问。陈立被称为“杭州七大怪”之一。也许是闪为这个浙江大学的教授,却偏以美食家闻名。有报道称,“陈立在被媒体打捞出来作为美食家之前,是专攻情感性精神疾病的教授”,而我正是当年打捞陈立的媒体人。  相似文献   

13.
<正>陆文夫有"美食家"的雅号。所谓"美食家",就是爱吃爱喝的专家,爱喝茶和酒,爱吃美味佳肴。因为爱酒,陆文夫留下许多生动的饮酒传说,也写出了许多与酒有关的文章。乡情篇陆文夫酒量很大,为什么爱喝酒,源头在他的故乡。出身泰兴,这里是著名酒乡,酒坊很多,饮酒方便。至于泰兴缘何产酒,陆文夫《壶中日月》说,因为乡亲们要养猪,它是财富来源。养猪需要饲料,便想到了酿酒的酒糟。"酒糟是上好发酵饲料,可以养猪,  相似文献   

14.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三江交汇,气象万千,东有长江三峡,南有蜀南竹海和珙县僰人悬棺,北有老君山史前珍稀林带,均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在此盘桓观览。翠屏山下,岷江之滨,又正当世界名酒五粮液出产之地,五百年老窖香飘万里,无数美食家慕名而至,举杯投箸之间,问佳酿已有,珍馐何在?食在酒都,令众多美食家叹为食止者,竟非山珍海昧,而只是一小吃:宜宾燃面。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他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而且是书法家、绘画家、美食家。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称,每到一处,他都要去那些小街偏巷,品尝地方风味和民间小吃,每每陶醉其间,自得其乐。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拌荠菜、拌菠菜、干丝、烧小萝卜、塞肉(馅)回锅油条,这都是他的拿手菜。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相似文献   

16.
<正>陆文夫的《美食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均写到美食。两位作家描写美食,都有生活基础;后人复制这些美食,皆因大师引领。不过,两部小说的美食,写法不同,类型不同,创作动机不同。苏州复制"孔碧霞宴",扬州复制"红楼宴",也是各有千秋,需要相互学习。"红楼宴"走向市场,经验丰富;但传承历史文化,也要防止异化。阅读陆文夫的《美食家》,会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小说,历史地位不同,却都写到美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美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0,(3):12-17
提起米其林,好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轮胎。不过,在满世界"掠食"的美食达人心中,米其林还有另外一个专称——专门评点餐饮行业的法国权威鉴定机构。它出版的《米其林红色宝典》被美食家奉为至宝。全球高级餐厅都梦寐以求拿到米其林评的三颗星。数着米其林的"星星"吃大餐,一种最高级别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颜竹 《华夏地理》2007,(2):30-37
在一个11月的上午,谢忠道和一些媒体记者来到法国洛特省的卡奥尔郊外.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黑松露产地之一,许多美食家趋之若鹜.这种相貌丑陋、香味奇特的菌菇是法国料理中的天王食材,一年只有三个月的收获期,有幸获得的人视若珍宝,产地价每公斤已高达1000欧元,黑市交易价更贵得离谱.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全国,令我想起了已故的唐振常先生。唐先生是横跨史学、文学和传媒的大才子,也是沪上有名的美食家。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说起梁文韬这个名字,人们可能还稍感陌生,但只要一提起"韬哥",大家马上会亲切地说:"他就是我们的肥佬食神啊!"除了这个民间版本的尊称,富态十足的梁文韬作为香港妇孺皆知的美食家,还有许多颇具权威的头衔:香港TVB当红节目《日日有食神》的主持人,食谱、食经专栏作家,香港大荣华酒楼董事总经理,法国厨皇会优异之星奖获得者……今年,梁文韬又当选为2007至2008年度马来西亚旅游美食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食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