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謇《代某公条陈朝鲜事宜疏》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代某公条陈朝鲜事宜疏》考析戚其章《代某公条陈朝鲜事宜疏》是有关张謇的一件重要史料。张春关心国事,留意国际形势,又在朝鲜有一段亲身经历,故对朝鲜的前途极为忧虑。《代某公条陈朝鲜事宜疏》便反映了他对朝鲜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主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值得...  相似文献   

2.
《大定县志》记载了谭文藻的重要事迹.基中“重宴鹿鸣”庆典节.最为郡人所称颂.也是大定文化史上的一则佳话我国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代.乡试揭榜后的第二天,地方行政官员照例要举行宴会招待主考、帘官和中式举人.因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所以作为鹿鸣宴“。这一定例。从唐代一直沿用到清末.成为地方行政官员宴请中式举人的专称。该县六龙人谭文藻.嘉庆甲子(1804)考中举人.参加了当时的鹿鸣宴、事过60周年之G.对同治甲于(186().已是86岁高龄的w文藻尚胶在人间.乡人引为盛V.一致具文’山,YY_卜准了召泽谭定…  相似文献   

3.
不比不知道     
牧惠 《文史天地》2003,(8):44-46
曾在《随笔》上读到过绿原同志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他曾被蒋政府分配到中美合作所工作。得知此事后,在胡风等人的帮助下,他逃跑到一个地方教书,根本没有去中美合作所报到。十年之后,胡风“反革命”案发,绿原当年因此事向胡风求助的信,被加以删节后,成了他当过“美蒋特务”的“罪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一位当过国民党大特务的人,居然出面证明绿原“确是中美合作所的人”。其实,当时绿原并不叫绿原而是另一个名字。我这番转述可能不够准确;但是,这段文字给我的印象极深。绿原虽经公安部门查实他根本没有进过中美合作所,连一天译员也没当过,…  相似文献   

4.
五十多年前我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时,有幸听到程千帆先生讲授宋代文学,通过老师抑扬顿挫、生动风趣的讲解,对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为之心折神往,感到它不仅是古代散文中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也是史籍记载中一篇难得的精彩文献。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以他那舒纡婉转、曲折辛辣的笔触,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圆滑庸俗、看风使舵、翻云覆雨、变化自如,“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的“君子之贼”的形象,而且,在向身居“司谏”要职的高若讷挑战中,  相似文献   

5.
富可敌国,人才济济,却充满“自杀、疯癫和争吵”1938年,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身在剑桥。他在和一个学生聊天时问道:“你在生活中可曾有过悲剧?”学生问他说的悲剧指什么。“当然,不是指你祖母在85岁过世。”路德维希回答:“我是说自杀、疯癫和争吵。”作为九姐弟中最小的一个,即将跨入天命之年的路德维希道出了他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感触。如今,英国作家亚历山大·沃的新著《维特根斯坦之家》揭开了这个家族的内幕。此书副标题“战争中的家族”一语双关——这个家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内部战争也以各种形式上演。  相似文献   

6.
李良志 《百年潮》2007,(7):53-58
1986年12月,我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上,就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中有关处置蒋介石的方针问题,作了一次发言,首次提出,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并非一开始就确定了“放蒋”的方针,而是经历了由“罢蒋”、“审蒋”、“诛蒋”到最后“放蒋”的思考、转变过程。嗣后我在《党史资料通讯》1987年第1期发表了《关于西安事变后我党处置蒋介石的方针问题》一文,对上述观点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先生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以继承、发展、创新的观点全面地研究了《周易》,其成果,便是他遇害后由朱自清先生编入《闻一多全集》中的《周易义证类纂》。闻先生在该文的前言中说: 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解《周易》,不主象数,不涉义理,计可补苴旧注者 百数十事。删汰芜杂,仅得九十。即依社会史料性质,分类录出……根据这些原则,他将《周易义证类纂》分成“有关经济事类、有关社会事类、有关心灵事类”三大类。类下又分“器用、服饰、农业、刑法、占候、祭祀、乐舞、道德观念……”等二十一项。仅从他的这种分类上,便不难看出他的研究工作的创造性——把《周易》从“玄境”拉回到“人境”中来。  相似文献   

8.
据史书记载,鄂爰遗物最早发现于东晋时期。最先引用这则史料的是已故知名钱币学家朱活先生。他在《楚金杂谭》一文①和《古钱新探》一书②中,引《初学记·宝器部》所录《晋永和起居注》的记载:“庐江太守路永表言于谷城北,见水岸边紫赤光,获金一枚,形如印齿”③。他认为这枚“印字金”就是楚爰金,可谓卓识。但是,他对《初学记》所载这则史料的错漏文字失于详考,而误断此金出土地即在今之湖北省的谷城县境。 我在1985年楚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提出的《郢爰与战国黄金通货》一文,在撰写中,接触到《初学记》所载的《晋永和起…  相似文献   

9.
尹全海 《史学月刊》2007,(4):133-136
郭廷以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中国边疆史、中外关系史诸多领域多有建树,而且对台湾地方史之研究也卓有贡献,他还是第一位在大学开设台湾历史课的学。抗战胜利前夕,郭廷以即在重庆率先讲授台湾历史;1947年和1948年,曾两度到台湾大学开设台湾历史课,帮助国人了解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他关于台湾历史的第一篇论《台湾的国际关系——一个历史的说明》,于1948年在复刊后的《新中华》(六卷六期)上发表,表达了一个历史学对台湾回归祖国的欢欣与鼓舞。他的《台湾史事概说》一书,可谓台湾历史研究之先驱拓荒之作,影响台湾史学近30年。他关于台湾“内地化”的观点,成为1970年代以来台湾史学界“内地化”理论的先驱。总之,郭廷以对台湾历史的研究,不仅展示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卓远史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台湾人民迫切了解台湾的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强烈愿望。1949年郭廷以去台后继续研究台湾历史,特别是他的系列论《历史的台湾——历史上的台湾与中国》,自1950年7月在《自由中国》杂志(第三卷)连续刊登,在岛内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此基础上,《台湾史事概说》一书于1954年出版。至是,郭廷以的台湾历史观业已形成。鉴于人们对此书所反映的台湾历史观及其价值关注不够,笔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初步梳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陈澧是清代广东著名学者,人称“东南大儒”、“南交第一儒林”。学问精深,著述宏富,一生勤奋耕耘,代表作有:《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切韵考》、《声律通考》、《东塾读书记》等。但陈澧生前.大多数著作都末刊刻,据后人统计,他一生著述,包括已刊、未刊及存目,约116种。其中《东塾遗稿》分量最大,流传经过也最富传奇色彩。惜后人对其真实情况知之甚少,多语焉不详。笔者不揣冒昧,略为疏理,望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虽然读过刘富道先生写的在全国获奖的5部作品,但是我并不认识他。2000年4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约他撰写《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不知道他听谁介绍:“老徐对武汉历史有兴趣,也读过一些武汉地方文献。”于是他找到了我,不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和我磋商,  相似文献   

12.
当我为自己民族失去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歌当哭时,也只能满怀伤痛、深长思之。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北宋一前一后的两位政治改革家:范仲淹比王安石大32岁,他们所领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前后相差25年;"庆历新政"于庆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也即《十事疏》)为标志展开,此前1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王安石变法"于  相似文献   

13.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一个月,国民政府各种形式的对日和谈便开始了。这些和谈贯穿八年抗战的始终。其中以蒋介石、张群为背景,张季鸾本人及委托胡霖与日本在香港进行的和谈,便是上述和谈的重要部分。 张季鸾介入中日和谈是从“陶德曼工作”开始的。1937年11月5日,日本的“和平条件”经陶德曼转给了蒋介石。此后,蒋、陶开始接触。张季鸾作为蒋介石的特邀人物参加了会谈。经过讨价还价,蒋介石准备有条件地和日本达成和议。但由于日军逼近南京后增加了条件和日本政府缺乏议和诚意等因,和谈告吹。 蒋日议和之事传出后,舆论对蒋十分不利。张季鸾利用《大公报》于1937年12月5日、12月8日发表《德国调停之声》、《最低调的和战论》等文为蒋介石善后。文章中关于战与和的言论完全符合国民党、蒋介石在此事上的方针。1938年初,张季鸾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去香港。关于此行的目的,他在出发前向王芸生交代工作时说:“我这次到香港去,是受蒋先生之托,去向敌人撒一把迷眼的沙子。”以此为起点,他往来于香港和汉口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的一个“毛选”版本□熊华峰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而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诗人,他一生中写下了不少光辉经典之作。新中国建国后,国家出版发行了《毛泽东选集》。其数量之多,读者之众,是世界上没有哪种书籍能与之比美的。我的手中...  相似文献   

15.
我是盛和塾东京分塾的成田。非常荣幸能够在盛和塾成立25周年纪念的“第16届盛和塾全国大会”上发表自己的感想。我进入分塾学习已经7年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站在这里发言,就像是还没有参加地区预选赛的棒球少年突然站在了甲子园的投手位置上一样,十分紧张。我非常努力的准备,还请各位多多关照。下面请让我谈谈进入盛和塾,遇到稻盛塾长后,我在思想上的转变和自己经营理念上的调整等相关领域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魏公谭训》是宋人苏象先记述其祖苏颂遗训和軼事的一部笔记著作,大凡朝章国故、家世亲族、文章师友、仕官吏治以及日常生活琐事,靡不涉及,并以其平实为后世所称。这部书对于了解苏颂生平事迹、研治来代一些史实都有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宋人的诗文片断,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编者苏象先,苏颂长孙,福建同安人。元祐六年(1092)进士,官至左朝请大夫。曾长期侍奉其祖,苏颂平日一言一行,耳濡目染。其书始编于元祐元年(1086),其时苏颂为吏部尚书,所记仅百余事。至靖康元年(1126),编者“偶记旧稿,而散失脱落,尚多遗佚,因广而续之” (《魏公谭训》卷1,以下简称《谭训》),方克成书。但据陆游《渭南文集·吏部郎中苏君(玭)墓志铭》载:“公从父有著《魏公谭训》者,未及成,  相似文献   

17.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之《身后是非谁管得》章,我由原本的感慨万分陷入尴尬非常的境地。这一意谈到1978年5月刚复刊(书中说“创刊”似未确)的《学术研究》第一期刊出《柳如是别传》“缘起”部分时有一段我早忘得精光的编者按,其中最后一段分明写着:蒋帮的一些无耻文人、政客。因为陈寅信先生十多年没有发表文章,便大谈他的晚年迁遇,并借此进行反共宣传。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著作,就是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我十分惊讶:为什么时为(学术研究)主编的我对这段文字竟一点印象也没有呢?我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我们奉命一起筹备(学…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先生于1988年6月23日上午辞世。18年来,我一直在怀念梁先生的心情中读他的书,写他的事。如果从1974年开始读他的著作算起,则有30多年了,我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用在读梁先生的书,写梁先生的事上。从1974年开始,我对梁先生由“敬而远之”逐渐转变。编写他的“年谱”期间,敬重之情与日俱增,从最初不愿承担编写“年谱”,到感兴趣并接连三年多日夜操劳,由被动编写变成主动搜集资料,在1991年6月出版《梁漱溟先生年谱》后,于2003年7月又出版了该“年谱”的增订本,而最近又在整理该“年谱”的第二次增订资料。我虽已是90岁的老年人,身患癌症,…  相似文献   

19.
海灯法师一生中为了参透禅关与精练拳法,曾到处云游“妙龄一衲到诸方”(《习定》),“古稀不作衰龄想,两脚犹堪踏九州”(《杂吟》其二),从他云游与住锡的地方,不难看出他的禅学思想之所在,我想从他的诗集里勾稽出一些作品,对他的禅学进展作一点概括。这对于研究探讨《少林云水诗集》恐怕不无一点益处吧。海灯关于少林寺及其相关的诗最多,计有《白马寺古》、《中岳晚眺》、《清明夜祖庭修法》、《少林文室杂》、《嵩山道中闻鸟帝》等多首。他自己也说“我是少林亲子弟”,这是因为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是少林拳法的发源地,海灯一…  相似文献   

20.
在元代所修宋、辽、金三史中,《金史》颇为学者所赞赏,这与元初名臣王鹗的艰辛努力密切相关。王鹗不但是元代金史纂修的倡导者与开启者,而且所撰写的《汝南遗事》一书与所辑集的金代史事,为金史的撰述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他的史学活动为元末《金史》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