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化 《文史博览》2009,(11):41-42
我岳父鲁显哲,1910年出生于鄂豫交界处的一个宗教家庭,后来在国民党部队当了个军医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家庭背景复杂,个人历史复杂,历次政治运动,他都要被当作斗争的活靶子拿出来折腾。于是,就成了身经百战、久经考验的运动油子。他曾经给我讲了他自己在1957年“整风反右”中一个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一生为人低调、不事声张。抗战时,沈从文被选为湖南省议员,他一笑拒之。1958年,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庆祝反右斗争胜利的宴会上宣布让沈从文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沈从文当场回绝。1966年"文革"初期,江青为拉拢一批知识分子为自己捧场,借当年师生关系与沈从文套近乎,这时很多人奉劝沈从文给江青写信,以便自己不再受冲击和批判,沈从文断然拒绝。  相似文献   

3.
早在1957年整风前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就曾三次公开回答过倘若鲁迅活着敢不敢写的问题,因而在其后反右派斗争期间再次回答这个问题合乎情理。在目前流传的三种毛罗对话版本中,贺圣谟版本提到的顾全大局四个字至关重要,最能体现毛泽东对鲁迅杂文立场的深刻了解和对知识分子政治态度的深切期盼。在他看来,凡事有经有权——鲁迅式杂文是永远需要的,但要站在人民立场上用保护和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写,这是经,是原则性;而当社会上出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并使整风转入反右斗争后,原本在开门整风时用来讽刺自己队伍的杂文就不合时宜了,要顾全反右斗争大局,改变讽刺批评对象,这是权,是灵活性。这种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策策略原理与中国传统经权思想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蔡震 《纵横》2010,(2):32-37
努力争取好的结果 郭沫若是共和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当然无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政治领域,特别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每一场运动中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到接踵而至的批判胡适、批判胡风、反右斗争……在每一次的运动中,郭沫若除了是他自己——一位学者,或是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5.
樊斌,五十年代军队著名作家,一场反右斗争,把他发配到边疆进了劳改营。如今,他已是著名的麻风病医生。作者十分熟悉这个被误诊为政治“麻风”人的兴衰际遇,他以真切沉重的笔触,为我们焊接了樊斌大沉大浮,鲜花坟场的大悲大喜生平。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这个知青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丁玲、聂绀弩、吴祖光和丁聪这些蜚声中外的大名家……1960年夏秋之交,我从如皋中学高中毕业。其时,我由于复杂的"海外关系",加之整风反右中有"右倾"言论,因此"政审"时被一棍  相似文献   

7.
自打反右运动一起头儿,我的父亲(姓章名伯钧,安徽桐城人)就开始琢磨着反右的结局和自己的下场,甚至在他还没有被处理的时候,他就在家里先把自己处理了一回——让警卫秘书王锁柱把家中所有的工作人员召集到东客厅,请他们围着平时吃饭的圆形大餐桌,一一坐下。  相似文献   

8.
正右派戴帽过程的种种案例随着运动不断深入,"胜利"不断扩大,右派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如前文所说,就全国而言,1957年7月青岛会议前反右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时,揪出的右派分子应该不超过1万人。到10月八届三中全会反右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大约已有15万人。中小学在寒假期间的整风反右中,又增加了十几万人。这样,到1958年4月,毛泽东宣布的右派人数已达30万人[参见1958  相似文献   

9.
正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反右斗争取得胜利的单位,随即转入整风和改进工作阶段。还规定县以下基层单位,特别是在工厂和农村,重点是整风,不搞反右运动。从原则上讲,反右主要是政治问题,要解决的是敌我矛盾,采取方式是  相似文献   

10.
穆广仁 《炎黄春秋》2010,(10):40-42
<正>本文仅就反右运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在6个不同层面的运作进行一些分析和评估,希望以此求教于专家学者。反右运动开始于整肃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这是主要的),但它涉及了六个不同层面。第一,反右斗争一开始是从批判章伯钧、罗隆基等民主党派人士发轫的。除少数"特许受保护者"之外,几乎所有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都被打成"右派",被判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敌  相似文献   

11.
明红 《贵阳文史》2007,(6):65-68
丁聪先生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丁聪曾两次来川。抗战时期,他与四川人民共度国难,齐心抗敌,许多优秀作品给四川人民留下难忘的记忆。半个世纪以后,丁老重返成都,在省美术馆举办画展,展出他的漫画,速写、素描、人像等精品,深受观众和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中国漫画界,提到丁聪,无人不知,在他的周围,总是聚拢着一批热心的读者和观众。从15岁开始发表作品,在半个多世纪里,丁聪的生命时光经历了战争、流浪、下放、劳改等意想不到的变化,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他都不肯放下手中的画笔,没有停止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  相似文献   

13.
明红 《文史天地》2004,(1):21-26
丁聪先生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他的形象和年龄怎么也对不上号——尽管丁聪已年过八旬,但依然不老。不老不仅因为其有一头乌油油的黑发,一双明锐的眼睛,也不仅因  相似文献   

14.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从日本回到新中国的冰心一家,便开始不太平了。先是儿子吴平被打成右派,之后是冰心的三弟谢为楫又被划了右派,一家人下放到甘肃。到了1958年4月,丈夫吴文藻也被打成右派,要他写检讨,挖思想根源。吴文藻是个极为认真之人,每天晚上都是面  相似文献   

15.
姚芳藻 《炎黄春秋》2004,(10):50-51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令人震惊的社论《这是为什么?》揭开了反右运动的序幕。《文汇报》是这场运动的焦点。这个时候,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人民日报》社论《〈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和《〈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还没有发表,《文汇报》老总徐铸成还陶醉在受毛泽东表扬,被委派为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团长访问苏联的无限荣耀之中。然而,反右斗争的熊熊烈火已向他扑来。9日晚间和10日上午,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两次召见《文汇报》党组书记、副总编辑钦本立,命令他把徐铸成批垮搞臭,连具体作战方案都安…  相似文献   

16.
明红 《文史春秋》2002,(10):35-39
丁聪先生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他的形象和年龄怎么也对不上号——尽管丁聪已年过八旬,但依然不显老。不显老不仅因为其有一头乌油油的黑发,一双敏锐的眼睛,也不仅因为自称“小丁”,或因为其创作颇丰,更因为他有一颗年轻的心。  相似文献   

17.
丁聪执教女中耳热心跳1936年,丁聪和马国良在上海一起编《良友画报》,这是当年风行全国具有权威性的一本大型刊物。是年,丁聪又奉父命去晏摩氏女中教国画课。晏摩氏是上海一家颇有名气的教会学校,入学的女学生大抵是名门闺秀或富家千金。上第一堂课时,父亲了悚亲自“押送”小丁去学校。他教的是初中三和高中选修课。进得课堂,一片莺声燕语,直把年甫20岁的小丁吓坏了,看着窗外父亲渐走渐远的身影,捺不住心惊胆颤、脸烧耳热。吴祖光说:“丁聪经过这样的考验,日后虽年事渐长,见到年龄相若的女性,依然讷讷说不出话来。”程砚秋夜访…  相似文献   

18.
漫话丁聪     
漫话丁聪名人专访文\郝凯图\马静坡Δ丁聪和本文作者1995年10月,第三届中原书市在河南省省会郑州举办,主场设在河南省博物馆。在这个读书人的盛会上,我采访了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庄重典雅的三联书店郑州分店展厅内,丁聪文化人肖像展,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9.
正直,可爱到不怕揭自己短处,不怕出洋相,对人对己有什么说什么5月26日中午11时,漫画大师丁聪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304医院去世,享年93岁。丁先生"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留存骨灰"的遗愿令人惊讶,他的老友们却都表示理解。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  相似文献   

20.
关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的问题,胡绳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有一种说法,说反右斗争中被称为右派分子的人,提出了最好的意见,他们实际上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这种说法同历史决议完全不一样。历史决议讲:当时“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