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馘斧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1994年12月于阳都故城遗址出土的一件铜斧作了考释,认为此斧可定名为馘斧,为秦汉时对战俘砍首行刑时所用。对于古代刑具的研究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克拉克瓷(Karrack)是一种曾经风行国外的中国外销瓷,国内罕见收藏。知之者甚少。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初海禁期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克拉克瓷于平和县大山深处出世,“坐船”顺九龙江西溪支流花山溪向东直抵月港.漂洋过海.将东方大国的古代文明播撒至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3.
维扬名士江石溪大可,叔成江石溪(1870一1938),字汉,是清末民初一通儒,维扬城内大名士。他性度高阔,多才多艺,兼擅琴、棋、书、画、医药、诗文,充过军幕,办过新学,搞过实业,交游广泛。他的子女中,有革命烈士,有知名教授。他寄予厚望的次孙泽民,成为...  相似文献   

4.
私淑宁斧成     
在翻阅词典时,偶然看到“私淑”一词,心为之怦然一动,一下子竟想起宁斧成先生来。词典上注释得非常清楚: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者。这对于我和宁斧成先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老先生是建国后,我国书画界陡然升起的一颗明星,书法、篆刻、绘画无一不精,颇令世人瞩目。就在他的艺术大放异彩之际,那场“浩劫”横空而至,老先生带着一腔愤懑和不解离开了人世。我是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他的一方印文为“不容易”的印,才开始景慕他的。可惜那时只有13、4岁,投师无人引见,只有通过他的作品去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这大概正与前面所说“私淑”相吻合吧。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少年人什么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就拿我喜欢宁先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赵光 《文史春秋》2002,(6):44-46
50年前,一位普通志愿军战士为救朝鲜落水少年魂断冰河。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金日成将军给予其高度评价。谁能想到。最初机关是把他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的,并向各连下发了“事故通报”。因为定性上的一个小小失误。差点使英雄成为违纪战士。  相似文献   

6.
青海的青铜斧和青铜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的青铜斧和青铜钺刘宝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学上对青铜斧的解释是:在农业和手工业中经常使用的砍伐工具,在西周时代又称为。有圆刃和平刃两种。对钺的解释是:古代兵器。青铜制,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持以砍斫。盛行于商及西周(见《辞海》历史分册,...  相似文献   

7.
《周礼·春官》中的"宗伯"一职,在以往著录的西周金文中未见记载。因而史学界对西周王朝是否设有宗伯之类的职官,多持怀疑态度。金文中的"宗伯",始见于春秋中期的洹子孟姜壶铭文,因而引起史学界对《周礼》中"宗伯"一职的颇多推测。斯维至先生说:"金文所见,宰的地位本不甚尊,司寇与司马同职,宗伯始见于春秋中叶之器,是以西周之时实仅司徒、司马、司空三事执政,固未尝有《周礼》六官之事实也"。张亚初、刘雨同志因"大宗、宗伯  相似文献   

8.
朱永刚 《中原文物》2003,8(2):30-44
管銎斧主要发现于我国北方地区 ,不仅延续时间较长 ,而且不同区域出现的形制也有所不同 ,暗示着文化谱系和人群流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北方管銎斧的全面梳理和分类与编年研究 ,就其分布的区域特点、文化性质 ,以及形成机制和存续发展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扬州始建于春秋战国时代,距今已有2400多年,由于地处江淮中心,依托长江、运河,水陆交通发达,人文荟萃。在漫长的岁月里,扬州的历史曾几度繁荣和辉煌。早在唐高祖时,国库的收入主要来自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到了康乾盛世,世界上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有10座,我国占其六,而扬州位列北京、南京之后居第三。经济与社会的昌  相似文献   

10.
扇面形铜斧,是青铜时代初期至铁器时代初期流行于我国东北部的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东南部的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遗物。70年代末,林沄先生在《中国东北系青铜短剑初论》中,曾对这种铜斧予以很大的关注,称它是“在东北系铜剑分布区内最引人注目的一种青铜器”,但是时至今日,还不曾见到关于这种青铜器的综合性研究文章,故笔者试图根据国内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宝鸡地区凤翔县、陇县、宝鸡县县功镇周围,相继出土了青铜斧、锛、凿,根据形状分为四类,表述如下: 一、小型类: 1.斧,长77,刃宽48,长方銎39×25毫米,重188克。双刃,斧面、背穿孔,銎部有一道箍纹(图1)。 2.斧,长88,刃宽33,长方銎29×16毫米,重79克。双刃,斧面、背呈三角形穿孔(图2)。  相似文献   

12.
13.
学术界对盘古神话传说起源问题长期争辩,未有定论。与黄帝、伏羲、女娲等创造人类和人类明的宗祖神不同,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盘古神话在献中出现较晚,未见于先秦典籍。屈原《天问》:“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处位于兰州城郊,但却鲜为兰州人知晓的奇特景观。偶然翻阅陈万里先生的《西行日记》,才获悉丝绸之路兰州段中竟有一处形状诡异的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枚来自浙江省海盐县的斧型青铜器,上端宽31、下端宽36、整体长69mm(包括柄部长5mm),主体厚度为4mm,重60g,最上端有扁短小柄,器物两面各有斜网纹装饰,其中一面宽大斜网纹下饰有一横状宽幅条带纹;另一面在矩形凸楞下方饰有较窄密的斜网纹(图一),弧形刃部呈单面斜坡。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铸造与锻造两种制作技术并存,以锻造为主。11件样品中均进行过冷加工。本研究对认识古哀牢地区铜器制作技术与该地区青铜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牛长立 《南方文物》2014,(1):101-114
<正>一、先秦时期青铜斧的已有研究及分类关于铜斧的专题研究,数量较为有限。齐晓光《夏家店上层文化空首青铜斧及相关问题》一文将十二台营子等不同文化类型直銎铜斧分为扇刃型和弧刃型,探讨了演进规律;朱永刚《中国北方的管銎斧》全面梳理、分类、编年中国北方管銎斧,讨论其分布区域特点、文化性质、形成机制、存续发展过程,所划类型为窄斧身和宽斧身,进而细分出长管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0月.吴城乡桥背村村民张晓如在吴城遗址正塘山放牛,采集到一件青铜斧。该斧方銎、束腰、宽弧面单刃,合范铸造,外侧上端近銎口处饰一周粗弦纹凸起,其余部位素面。从腰部开始至刃部两翼张开,形成束腰宽弧面刃状,刃锋锐。器表呈黑色,平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看到青墩带柄穿孔陶斧,就想起20多年前的考古往事。  相似文献   

20.
余石泉 《安徽钱币》2005,(2):44-45,F007
《汉书.食货志》载:“吴以诸候即山铸钱,富埒天下。“《史记.平准书》云:”故吴诸候即山铸钱(索隐:案即训就,言就出铜之山铸钱,故下文云即山名铜山是也,一解“即山”山名也……)。”这里即山应作山名解,“即山”就是“藉山”。汉设铜官,也就是今日的铜陵“铜官山”。1986年安徽省考古所成立皖南古铜矿考古课题组,先后对青阳、南陵、繁昌、贵池、泾县、铜陵等县展开调查,从墓葬和窖藏中先后出土一些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