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迈男 《百年潮》2010,(6):48-53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作为新华社记者蹲守国家地震局,和地震局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生活两年多。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他们告诉我了“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虽病重在身,但依然十分关心地震观测事业的一些故事;我与国家地震局工作人员一起到唐山大地震受灾现场,进行实地采访,留下了很多照片;14年后的1990年,我又到各地地震台进行了采访,知道了地震台工作人员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些都让我潸然泪下,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2.
董福庆 《文史月刊》2010,(10):57-57
<正>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不由回想起我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经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当时,我在38军114师后勤部政治处任宣传干事。接到执行紧急任务的命令后,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4,(2):44-45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华社领导立即派我赶往唐山做现场采访。在唐山灾区采访期间,我每天奔走在满目疮痍的瓦砾中,亲眼目睹了众多家庭房倒屋塌亲人罹难的惨状。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酷暑中到处散发着尸体腐败的气味,整个唐山从南到北到处是生者痛失亲人的嚎啕哭声。  相似文献   

4.
在我多年的记者生涯里,所采访的重大事件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是1976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正>一路走来,阅人无数。仅仅一面之缘,长留心间,而日益高大的形象,只有那一个。那是一个小战士,名字已记不得了。只记得小个头、小眼睛,一笑一个酒窝,但只有半边,在右脸上。我是在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上认识他的。1976年7月,我所在的工程兵部队的一支小分队,因坑道作业和煤矿作业相近,他们在唐山马家沟煤矿学习被复技术。就要离开了,赶火车半夜起床时,遇上了大地震。短暂的判断和战前动员后,他们成为全唐山最早建立  相似文献   

6.
1996年,在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各大报刊和电视台对新唐山市和唐山人的精神作了长篇报导,看到唐山人民在全国的支持下,又建立起一座美丽的新唐山市,人民生活幸福、精神振奋,我十分感慨,也勾起我20年前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一段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我当兵后的1979年,不仅是我们国家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我个人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开国元勋相继逝世;“四人帮”乘机倒行逆施;唐山大地震震惊中外……就在这天灾人祸不断.举国上下迷惘若失之际,我接到了“父病重”的第一封加紧电报。  相似文献   

8.
韩溪 《纵横》2009,(8):22-23
我和枫春、杨煜都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共同经历了1976年7月28目的唐山大地震,共同感受了失去24万多亲人的唐山人。为讴歌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我们奋战了300个日日夜夜,创作出交响大合唱《唐山,烈火中再生的凤凰》,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使她在纪念唐山抗震十周年之际,登上中南海怀仁堂的舞台,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向世人展示了唐山人民的英雄风貌。时过20余年,两位合作者已于2005年2月、10月相继谢世。今撰写此文,以纪念那次盛会和两位老友,并借此歌颂汶川大地震中中华民族体现出的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9.
董福庆 《文史精华》2008,(Z1):27-29
唐山大地震虽已过去30多年了,但当年地震后唐山一带那空前大毁灭的惨状和军民抗震救灾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场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0.
<正>我原是个开滦煤矿工人。解放后,是党培养我上了工人速成中学,又上了大学,成长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从事教育工作轻车熟路数十年,唐山地震的灾难把我推向了教育的新领域。一所新型学校唐山"7.28"大地震,使数千名儿童失去了双亲,沦为孤儿。  相似文献   

11.
徐鸿晟 《丝绸之路》2012,(10):78-79
《唐山大地震》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前后两个情节节点,在“哑铃体”的结构中具体展现了一个家庭的不幸遭遇及人物的命运变化,表达了对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亲情的深切呼唤,同时通过对大灾难中救援行为的展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20年。当年地震后是个什么情况?在交通、通讯中断的情况下灾情是如何上报中央的?中央又是如何组织抗震救灾的?根据当事人亲身回忆整理的《当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一文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来信     
据说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的纪念日“很敏感”。“很敏感”的唐山大地震,几乎可以和古罗马时代庞贝古城的灾难相比拟,这场灾难留下了4204名孤儿。  相似文献   

14.
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空前巨大的突发性灾难。地震发生后,陈永贵是第一个赶赴唐山灾区的中央领导人,是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最高指挥官,被群众称为毛主席派来的亲人。  相似文献   

15.
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化为废墟。重病中的毛泽东听了地震情况汇报后,流泪不止。他的身体在接连而至的震动中更为虚弱。往事、未来在这位伟人的心中交轨重叠。他对守护在身边的华国锋、汪东兴等政治局委员缓缓言道:“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  相似文献   

16.
1976年7月28日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摧毁了河北唐山市。造成了几十万人的死亡,整个城市都被夷为平地,国外有人惊叫:唐山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事实会是这样吗?回答是否定的。唐山再生了!唐山更美丽了!唐山更繁荣  相似文献   

17.
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空前巨大的突发性灾难。地震发生后,陈永贵是第一个赶赴唐山灾区的中央领导人,是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最高指挥官,被群众称为“毛主席派来的亲人”。  相似文献   

18.
“人们将永远铭记这组带血的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这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后.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的一则新闻。  相似文献   

19.
“无疑,唐山是属于我的。”这是1986年钱钢在写作《唐山大地震》时的感慨。弹指20年。有时记忆并不随岁月的消逝而衰减,唐山,这辈子注定无法与钱钢分开了。无论他身在上海、北京、广州、香港,20年前的文字像一个符咒,时时在耳边萦绕:24万人无疑是一个悲哀的整体,它们在10年前带走了完整的活力,使得唐山至今在外貌和精神上仍有残缺感。一切似乎都逝去了,一切似乎又都遗留下来了。仿佛是不再痛苦的痛苦,仿佛是不再悲哀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在唐山、丰南一带宁静的夜幕中,突然出现一道蓝紫色的闪光,20秒钟的剧烈震颤,把人们推入灾难的深渊——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