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布雷,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西乡官桥(今属余姚)人,1890年12月28日生。陈布雷5岁入私塾,备受封建文化之薰陶。而在邻村蒙馆兼及数学,又爱读译本新书。13岁时入县应童子试,继应府试、院试,次年成县学生。不久,清廷废科举,普设新学。陈于1904年入慈溪县中学堂,除学文、史外,并习普泛之科学文化知识。他在从兄和进步教师的启迪下,披览倡导维新自强的新书报,试与同学秘密组织“覆满同志社”,成为后来革新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文胆”陈布雷之所以在蒋介石面前成为郭沫若的说客,并促成流亡日本十年之久的郭沫若得以回归祖国,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其中除了出于抗日民族大义,应当说还有着作为同时代的他本人与郭沫若两个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陈布雷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浙江省慈溪县西乡官桥人。1907年人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就学,1911年毕业,名列第四名。同年秋应上海《天铎报》之聘,任撰述,开始用“布雷”为笔名。  相似文献   

3.
1948年11月13日早晨8时左右,陈布雷的贴身勤务兵、慈溪老乡严尚友(50多岁,公馆里的人都叫他“老头”)慌慌张张闯进我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说:“今天情况反常,主任(即陈布雷,因其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故公馆里均以此职务呼陈)迟迟未起,而且从不落栓的房门反插,我叫门不应,无法进  相似文献   

4.
<正>陈布雷(1890—1948),原名训思,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人,布雷是他的笔名。陈布雷早年曾任《天铎报》《商报》主笔,武昌起义时,陈布雷在《天铎报》上以“谈鄂”为题,鼓吹革命,抨击封建制度,文笔犀利,斗志激昂,为沪杭各大报纸竞相转载,从此布雷之名响彻京沪。  相似文献   

5.
我馆所藏有关西安事变的档案资料,已选择一组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应变及营救蒋介石的函电,公布于1981年《历史档案》第一期。陈布雷所藏“解决陕事之文件”,对研究西安事变后“陕甘善后问题”政治解决经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虽非原件,然系陈布雷亲笔所录存,特按时间顺序整理公布于后。又文中所有污蔑中共方面字句,均未加“”号。  相似文献   

6.
今年《中共党史研究》第2期,载左双文《国民党对晚年陈独秀的资助与陈独秀的态度》一文,我是相信作者的材料和考证的。作者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查得档案五件,均注有“密”字,系有关国民党官方以朱家骅个人名义,在1940年、41、42年三年向陈独秀分别赠款一千元、五千元、八千元,并有陈独秀1942年1月29日致朱家骅信,表示“以后如再下赐,弟决不敢受,特此预陈,敬希原谅。”1942年1月一次赠款八千元,有陈布雷致朱家骅信(档案一件),是陈布雷“呈奉谕示”即经蒋介石批准的。1942年重庆物价已大涨,此八千元已不可与抗日战争爆发前,即1937年上半年时的物价同日而语了。  相似文献   

7.
张季鸾与蒋介石的特殊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在朝不入幕以文干政蒋介石的文人幕僚里,有不少人都出身于新闻记者。“文胆”陈布雷进入政治舞台就从办报开始,先后办过《天铎报》、《四明日报》、《商报》。他热爱新闻事业。据说,1948年他自杀前痛悔“不该从政,应该从事新闻事业”。除陈布雷外,邵力子、叶楚...  相似文献   

8.
陈布雷对刀笔事务已生倦意。在杭州九溪买了块地,准备在那里安度晚年。没想到,这块地竟成了他的魂归之所。 陈布雷与杭州似乎有剪不断的缘分,19岁时他来杭城求学,40岁时他来杭州担任浙江教育厅厅长。除此之外,他每年从政之暇,总要来杭州小住,所以,朋辈嬉称他是“身在庙堂,心在山林”。 抗战胜利后,他的心更是向往杭州。无止无休的刀笔事务,日续一日的内心烦躁,把陈布雷折磨得心力交瘁,他不想再在官场上混日子了。然而,他还是继续在官场上“混”了几年。其原因,一则是“与家人筹划此后生计,不仅无片椽尺地足以在外栖旅,…  相似文献   

9.
1946年11月,南京寒风凛冽,国共第二次和谈破裂。闻悉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即将离开金陵,陈布雷接连几天神情忧郁,沉默不语,衔着烟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长吁短叹。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时任侍从副官的我走进陈布雷屋里。他正在伏案批阅公文,见我进来,搁下毛笔问:“居副官,今晚你要当班吗?”“我不当班,布雷先生。”“同我一起出去可以吗?”“有什么事?我可以随行。”“你不要对别人讲,有人问起,只说到津浦铁路局局长孙鹤皋处。”陈布雷一生淡泊名利,经常教育子女不可卷入政治旋涡,要多读些实用科学的书。他很少参加宴会,封疆大吏到京宴请宾客,…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时期,中国有两个文人引人瞩目,一个是蒋介石的幕僚陈布雷(1890-1948年),一个是《大公报》的传人王芸生(1901-1980年)。他们作为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共同的“文章报国”的志向,他们曾是同行、朋友,但又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归宿。早年的不同经历陈布雷1890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的一个富庶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1911年,他毕业于浙江省高等学堂哲史政法科,精通外文、史地、法政、国际时事等新学科。王芸生的幼年经历与陈布雷截然不同。王芸生1901年出生在天津乡下的一个穷工人家庭,只念过几年私塾。10岁时,因…  相似文献   

11.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12.
钟汉成 《湖南文史》2011,(10):31-32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13.
她虽出生于豪门——蒋介石之“胆”陈布雷奖她,全国解放后,她又历经了许多磨难,是邓颖超同志为其申冤,最终得以平反。  相似文献   

14.
当年,毛泽东同志发表《沁园春&;#183;雪》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反响。身居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曾急不可耐地给一批秀才下令一定要写出赶上或超过毛泽东这篇诗词的佳作。结果,写了一篇又一篇终难如愿。蒋先生把他的大笔杆子陈布雷找来责问:为什么就写不出那么好的东西来?陈布雷答曰:“文以识为本”。意思是说我们没有人家那么高的认识境界,怎么能写出赶上人家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5.
丁群 《文史精华》2003,(12):29-36
《陈布雷之女陈琏的悲剧人生》一文,记述了陈琏解放前为了革命,与父亲分道扬镳;解放后为了革命,与被诬为“右派”的丈夫忍痛离异。在“文革”中,这位对党一片真心的女中豪杰,却被诬为“叛徒”、“特务”,她毅然抛舍儿女,以死明志。其间,几多亲情纠葛,几多爱情波折,令人读之心动。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和陈布雷,是同一时代的两位才子。 陈布雷,1890年11月15日生在浙江慈溪西乡,郭沫若比陈布雷小两岁零一天,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陈布雷,1911年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涉足文坛,先后受上海《天锋报》、《申报》和《四明日报》之聘,任撰述和特约撰述,撰写政论文章,初露锋芒。1920年后任《商报》主笔,用  相似文献   

17.
严肃 《古今谈》2005,(2):58-62
1948年冬,经过辽沈、淮海几大战役之后,蒋家王朝众叛亲离,大臣戴季陶、陈布雷先后自杀,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介石自知不妙,把残局交给李宗仁,自己退居幕后。但是正如俗语所说:“不到黄河心不死”,又说“困兽犹斗”,他还不死心,在大陆耽不住,想退到台湾去,卷土重来。于是出现了一场与中共的人才争夺战。  相似文献   

18.
陈布雷,浙江慈溪人,是原浙江高等学堂的高材生,毕业后,曾任上海《天铎报》、《商报》、《时事新报》主编,地地道道是一位学者、评论家的文化界人。1927年,年仅37岁的陈布雷就一跃为浙江  相似文献   

19.
陈布雷以其一支笔和一身布衣,由写文章和办报纸,晋升为蒋介石的幕僚长.最后,终因看不到国民党政府的前途而服药自杀.他离开这个世界,躺进棺木里时,还是身穿布衣,佩戴着一支钢笔.陈布雷(1890—1948),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浙江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位于宁波市西北)人.他天生聪慧,15岁中秀才,后加入南社.辛亥革命时,先后任《天津报》、《商报》、《时事新报》的主笔.1927年后,入蒋介石幕,先后任侍从室主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及中央政治会议秘书  相似文献   

20.
两方汉印     
解放以来,河南省博物馆收集了不少古代印章。这里先介绍汉代的一方银质和一方金质印章。一、“裨将军印章”(图一)。此印是196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