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南京、上海自1927年后一直是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中心。国民党中央和国民党政府的重要新闻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南京,而上海拥有的新闻单位数量之多,则居全国城市之首。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连连失利,1937年下半年,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武汉便成了国统区的新闻中心,  相似文献   

2.
所谓海派     
在试图描述上海这个城市的微观状态——旧外滩、陆家嘴;老克勒、新人类等等——的过程里,我们发现一种宏大而无形的城市精神影响着这里的一切。但是,身在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似乎对此浑然无知甚至故作不知,仅仅是夹杂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被动前行。当然,这种现象远远不止发生在上海。城市的积淀固然有其美好的一面,但糟粕也混杂其中。是不是应该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知道城市生活中扬弃的尺度?所以,虽然同行嘲笑这个话题的老旧,但我们还是选择上海,把它作为一个标本,重新审视在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南京作为饱经沧桑的千年古都,无数文人雅士为她写下过灿若云霞的锦绣华章。品读城市,缅怀历史,钩沉文本,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在市面上大多看到的是关于南京历代诗词的选本,也有从游记或者从外国人角度解读南京的图书,而作为《昭明文选》诞生地的南京,关于这座城市的历代经典散文的选本,似乎还不算太多。成林、程章灿选编的作为"品读南京"丛书之一的《南京历代经典散文》,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南京历代经典散文》篇幅并不宏富,内容也不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30日,香港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推出了"2003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香港在269个中国城市中,综合竞争力再次名列榜首。前10名分别还有台北、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澳门、天津、南京、苏州。此前,2002年4月30日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第一次排行榜,香港、深圳、上海位列三甲,广州、北京、南京、重庆、杭州、天津和武汉则排名第4至10名。在似乎被遗忘的困境中再次力拔头筹,香港终于找到了回归后与祖国内地融合并重新占据经济快车道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走遍南北,不难发现,以“京”命名的城市只有两座,即北京和南京。“京”意即“国都”,以现在来看,北京之京是首都,南京之京是古都。近年来南京提出的城市发展愿景亦定位于“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古都与今都的区别上来定位南京的特点似乎不无道理,而且这也很自然地会突出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地位与影响力。人们常用“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来指称南京赞誉南京,也是这一原因。从1700多年前的鸡鸣寺到周长30多公里的明城墙,从号称“金陵第一胜迹”的朝天宫到多达200余座的民国老公馆,  相似文献   

6.
刘思朔 《旅游纵览》2011,(3):156-156
<正>上海老房子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有特色的建筑就是里弄住宅。沿着上海城市发展的轨迹探寻,就会发现里弄是上海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里弄是什么?就是上海人通常所说的弄堂。说起上海弄堂的诞生,不得不提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它的签订让英国用炮火轰开了满  相似文献   

7.
正武汉与上海、天津、广州等同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清末民初,武汉后来居上,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成为仅次于上海,与天津、广州、青岛、南京、苏州、无锡等并驾齐驱的近代工业城市。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初期撰著的《建国方略》中,论述了武汉工业成就:"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展望武汉未来,认为"必须定一规模,  相似文献   

8.
巍巍钟山,气象雄伟,雄峙于南京市区东部,自古即有“金陵王者之气”,“虎踞龙盘之势”,为南京地区群山之首。钟山,是南京的城市之根和发展之源,是一座见证了南京沧海桑田变化、记录了时代风云变迁、刻下了清晰历史印记的江南名山。  相似文献   

9.
《南京史志》2011,(5):34
新年伊始,南京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原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的最新著作——《重读南京》。这是一部为南京正名的震撼之作,是一位学者型政府官员向千年古都奉献的理性之爱。作者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文化历史观重新解读了南京的城市属性,将南京的流变放到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在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也是面向全球的“一带一路”交汇城市。回看历史,在中国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中,南京是唯一具有海洋文化因子的城市。南京得天独厚地拥有世界第三大河和“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这为她成为航海城市奠定了坚实的自然基础,正如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所说,南京拥有“横贯大陆直达海滨之干线”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10上海世博会与国际博协第22届代表大会的成功举办与召开,博物馆的职能与作用,特别是其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再一次成为博物馆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上海博物馆陈燮君馆长指出,上海博物馆和上海文化遗产工作的实践表明,文化遗产见证了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博物馆在珍藏、研究、保护、展示与利用文化遗产的同时,能通过拓展服务功能,与城市文化建设产生良性互动,从而成为城市的文化支点,推进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俞宸亭 《风景名胜》2010,(4):140-141
PART 2:北线地理名词:常熟、苏州、南京、扬州、泰州、镇江……告别上海大都会的繁华胜景,一路往北便是苏州、南京、扬州,历史一个比一个久远。当你面对的所有城市和景物都以"千年"为时间计算单位时,你是无法提起丝毫的骄矜之气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堪称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最高褒奖。苏州有2500  相似文献   

13.
40年前第一次去南京便想去看秦淮河,但因是集体行动日程上没安排,便只好在行车路过时匆匆一瞥。出现在眼前的秦淮河,是一条又臭又窄的污水沟,两岸的建筑破旧不堪。古诗词中那个金粉之地的秦淮河全然地消失了。引来些许惆怅和感慨。4O年后又去南京,秦淮河已成金陵旅游热线。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沿河漫步,见处处是仿明建筑,酒楼林立,“桂揖兰挠”,岸柳成行。初春时节细雨纷纷,秦淮河沉浸在一片迷蒙之中。它似乎从这座现代化城市分离而出,回到杜牧时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境界之中了,秦淮河又步入兴盛的岁月。…  相似文献   

14.
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略--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都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南京城市形象定位是:建设文化都市,并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之都。以"学在南京、成功世界"的底蕴、"博爱之都" "世界第一城垣"的营销形象,创造"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品牌,建设"科技先导、古都特色、滨江人居、大学一流"为一体的世界文化之都。南京文化都市的建设策略是:立足文化产业经营、实施科技先导战略、构建五大特色工程、创新思维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炳毅 《文史博览》2006,(12):33-35
十多年前,反映上世纪30年代初我党在上海隐蔽战线斗争的惊险故事片《华捕007》广为上映,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许多城市闹市区街头和广场也相应出现巨幅电影广告。然而,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影片中主角人物的原型杨登瀛曾长期生活在南京。这也难怪,他定居南京时期,没再用“杨登瀛”之名,而是改用其原名鲍君甫,故而一直不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赵曾  王文 《文史春秋》2011,(7):54-56
《华捕007》是10多年前上映的一部反映上世纪30年代初,我党在上海的隐蔽战线斗争的惊险故事片,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许多城市闹市区街头和广场也相应出现巨型电影广告。然而,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影片中主角人物的原型杨登瀛曾长期生活在南京。因他定居南京时期,没再用“杨登瀛”之名,而是使用原名鲍君甫,故而可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化时代,亦是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发生巨变的一个时期。上海不但在自身经济结构上实现着新的转变,而且其作为新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得以固化,并逐渐成长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工业中心、商贸中心,甚至是该地区乃至全中国的金融中心。工业化成为这一重大变化的动力源。工业化不仅凸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还导引了上海周边中等经济城市的相继崛起,这些城市与上海建立起密切的经济联系,展现出各种不同的发展特色。这样,以上海为龙头,以无锡、南通、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为次级城市,以各城市周边市镇为三级市场,层层递进,网络成片,联系成群的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渐趋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8.
旧中国新闻界的五花八门,没有比30年代初期的武汉更为洋洋大观了.报纸大约不下四五十家,其中有历史最久的《汉口新闻报》,其格式、版面、文风还保持20世纪初期上海《新闻报》的传统,看了真可令读者“发思古之幽情”.有国民党的机关报《武汉日报》,似乎比南京的《中央日报》更加剑拔弩张;有黄埔系主办的《汉口新民报》(与南京《新民报》并非一家)这个报纸,后来扩大而披上了“扫荡”的戎装;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报纸,而十之八九,都带有各自的背景,有属于省政府、汉口市政府、武汉警备司令部的,也有代表某一军、某一师的,甚至还有专门为特税处宣传的.也有如上海《晶报》、《罗宾汉》这样的小报,而品格更加下流.比较认真的反而是专门谈戏的《戏剧报》.  相似文献   

19.
南京是江苏省内唯一的跨江发展的城市,长江对于南京城市文明的起源、变迁和未来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江孕育了南京生生不息的地域文明,深刻影响了历代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格局,也为当前和未来城市生态文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空间廊道和创新载体。  相似文献   

20.
1843年前的上海只是江南地区松江府下面的一个县城,农、桑、纺织等传统经济模式,让它的市镇状貌不可能大异于附近的地区。而因为靠近长江人海口.黄浦江水系的地理条件,让它被殖民者所觊觎。正因为如此,之后上海的巨变和因此而形成的城市气质,都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随着上海的开埠,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