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多年来,方志代代编纂从未间断,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志书记载中华民族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所记内容的具有广泛性、独有性、传承性、地域性等特点,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历史学传统十分悠久的国家。除了二十四史等史书属于国史外,地方史也有很长久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工作条例》出台以后,志书编纂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业已成为各级修志机构两项主要工作。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已成为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是两种性质不同、功能各异、各具特点的地情文献,不存在以此代彼或以彼代此的问题,它们发展的趋向只能是并行互补,各有侧重,不可偏废,而志书年鉴化或者年鉴志书化均不是吸收两者优势实现互补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要为区域行政决策提供广阔的空间,就得加大地情区域特色的记述,发挥地方志为区域行政决策服务的功能,为领导决策、经济开发、宣传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志是地方化的一种,地方志与地方化的建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地方志是社会化体系构建的根基。地方志在建设地方化中的标识作用不可忽视。作为系统的化工程,地方志承上启下的历史功效应充分加以利用。本就地方志对地方化建设的意义,地方志与地方化建设的关系,以及地方志在建设化大省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李玉平 《广西地方志》2014,(1):22-27,42
地方综合年鉴稿和地方志资料年报同属地方志领域,在报送内容、形式,组织方式上存在很多交叉之处,而成为比较的对象。本文分析当前关于两者关系的“年鉴取代年报说”“年鉴年报并行说”“年报取代年鉴说”三种误解。这三种误解均强调了两者的差别,而忽略了其共性。年报应与年鉴稿比较,而非年鉴。并从文本和工作方式两个方面比较了年鉴稿和年报的异同。两者发展的趋向不可偏废,应该通过整合协调发展,整合的前提是不破坏两者的独立性,整合的措施包括人员整合、工作整合。  相似文献   

7.
8.
本届修志接近尾声。回眸本届修志之初,修志同仁疲于搜地情、翻档案、查资料、访口碑,忙于编写资料长篇。难觅现存资料积累,费时费劲,编纂工作千易万难,苦于无一像年鉴一类的资料提供服务。近几年,具备条件的地方,编纂出版地方年鉴,必将为新一届志书续修带来许多方便。按照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下一届修志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立足本届修志,面向下一届修志,分析、探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因地方行政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邵长兴在《地方志与地方行政管理关系探微》一中,已充分论述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对地方志历史发展的研究,得出了“地方行政管理的需要,决定了地方志书应运而生”;“地方行政管理的需要,决定了地方志书经久不衰”的结论。我国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同样是由于各级党政领导对地方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而适时编修的。本就地方志特别是新方志在地方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研讨。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在与自然界作斗争中,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些物质和精神财富做为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个地区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地方志要记述这些特征和风格。当前,如何记述这些具有地方特征的东西有不同的观点和倾向。 有些地方编写方志时,将共性的东西作为个性来写,忽视突出方志的地方特点,因此,如果将写出来的材料去掉地名,就会成为放之四海而适用的东西;还有一些人为了突出地方特点,将极个别的现象提高为共性的东西,同样影响地方志的质量。这个问题多出现在编写民族风俗习惯资料中,若不严肃对待,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阳明学与地方志之间具有多重关联。王阳明认为,“为天下万世而作”的志书不仅具有“考图志以求其山川形势”的地理认知功能,还有“可以观政”的资政属性。受王阳明影响,阳明后学践行以志观政、经世致用的方志观,或在仕宦地,或在家乡,参与明代中后期诸多省志、府志、州志、县志的具体修纂。而流传至今的众多地方志文献,为我们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以“阳明行迹地”为指向的王阳明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诸多交涉,尤其为“地域阳明学”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文献。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地方志与地方综合年鉴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目前地方志、年鉴编纂中出现的地方志年鉴化、年鉴志书化的苗头,对地方志与年鉴进行比较。认为两者的共同点有:行政区域同一性、体裁多元性、记述客观性、编纂连续性、出版权威性;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发源地不同、性质不同、断限不同、资料特点不同、编写单元不同。主张工作中应坚持志鉴并举,取长补短,促进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析地方志不见地方的症结李德刚,步进地方志志地方,举凡一方土地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化、民情、习俗、灾异、人物等,都包罗于内。大至一个部类编章,小至一个节目事象,无一不属这方土地所有。所以说,地方志的最大特点就是地方特点,评价一部地方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陶澍和包世臣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核心骨干,嘉道年间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包世臣是陶澍的主要幕僚,他们开始突破“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利商”的思想和政策;并共同设计了对漕运、盐务等有关国计民生大政的改革,他们所推行的海运、票盐更是改革派的主要成果。同时,他们对当时货币危机的原因、对禁烟运动和抗击外国侵略者,都有共同的认识,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严复与袁世凯结识较早,有着近三十年的交往经历,二人的关系却始终在或远或近之间.严复对袁世凯的态度是赞许与鄙视、支持与不支持、不即不离的矛盾交织体.二人的这种交往轨迹,折射出二人政治思想的离合,也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带动我国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以及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出现了全面深刻的变革。新编地方志也就是在本地区为实现改革提供历史和现状的基本资料和借鉴,就是为各级党政领导在改革中做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在这场伟大的改革中,新编地方志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6个方面谈了地方志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构成族群的基本要素蕴涵在地方志内容中;族群认同是包括对地方志所蕴涵的特定文化的认同;地方志蕴涵的内容是相应族群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征;对族群的认同与地方志寻求根脉的文化心理是一致的;地方志对族群迁徙、交往和融合的意义;地方志工作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编纂地方志在我国有上千年的文化传统,而年鉴是泊来品,历史不长。抗战以前,我国年鉴虽有一段红火的历史,抗战以后直至70年代晚期却发展缓慢。我国的年鉴虽滞后于地方志的编纂,但地方志、年鉴两者之关系已经被人所揭示。1929年,浙大校长蒋梦麟在讨论修志问题时主张宜“解散志体,编辑年鉴,省史和专门调查”,首次强调年鉴对纂修方志的重大意义。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19.
初看起来,地方志和旅游很难联系起来。但只要读一下唐代大诗人韩愈路过韶州,观赏当地风光时所作的脍炙人口的诗:“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愿借图经将人界,亦逢佳处便开看”,便可明白古人很早就利用地方志(图经)作为旅游观光的工具了。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与档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纵观我国历史,档案工作与修志工作早有密切关系。编修地方志离不开档案,档案为编修地方志提供了最为客观、真实、权威、可靠的资料,是修志的基础和前提;而地方志又是保存档案资料的一种辅助形式,是档案的精华和浓缩,可丰富档案的馆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