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方志学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仓修良先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 ,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 ,撰写出《方志学通论》修订本 ,近期将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方志学通论》从方志的起源谈到当前新一轮志书的修纂 ,再次廓清了我国方志发展的历史及规律 ,论证了我国方志发展经过汉魏六朝地记、隋唐五代图经和宋以后成型方志三个阶段。作者除修正了老版本的不足和谬误之处外 ,尚有两项最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其一是通过对敦煌图经残卷的研究 ,穷其本源。指出图经是我国隋唐五代时期一种特殊的地方志 ,是方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道人所未言 ,实为方志理…  相似文献   

2.
著名方志学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仓修良先生经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撰写出《方志学通论》修订本,近期将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方志的起源谈到当前新一轮志书的修纂,再次廓清了我国方志发展的历史及发展规律,论证了我国方志发展经过汉魏六朝地记、隋唐五代图经和宋元后成型方志三个阶段。作者除修正了老版本的不足和谬误之处外,尚有两项最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其一是通过对敦煌图经残卷的研究,穷其本原,指出图经是我国隋唐五代时期一种特殊的地方志,是方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道人所未言,实为方志理论研究的重大突…  相似文献   

3.
方志续修纵横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黄道立连续性(不断续修)是方志的特征之一。唐代方志尚在图经阶段即曾规定三年一修,后又改为五年一修;五代及北宋也曾规定逢闰年造送图经;图经发展至方志之后,全国各地方志续修之举,便更加普遍。众所周知,关于中国方志的特征,说...  相似文献   

4.
在"地记—图经—地方志"三阶段论成为学界共识的背景下,人们讨论宋代方志转型时,往往偏重图经而忽略其余,似乎南宋以后的地方志乃图经演变而来。本文以地理、人物、职官、选举、艺文五大内容作为方志定型标准,从而提出新的看法,认为以祥符《州县图经》、《吴郡图经续记》为代表的图经,注重记载职官、艺文等人文内容,积极促进方志转型;同时,以《吴兴统记》、《成都古今集记》为代表的地记在编制牧守题名、艺文志以及登科录上,也对方志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南宋以后的定型方志是由图经、地记汇聚而成,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范成大《吴郡志》——吴地定型方志的界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经向地方志过渡的一个明显特点 ,不仅在其名称上变图经为志 ,而且将那种图主文辅的图经一变而为文主图辅 ,甚至完全弃图存文的模式。从内容上看 ,定型方志要较早期图经为宏博 ,门类上亦明显扩大。这种演变 ,从时空上看 ,大体是以南宋为分界的。以吴地为例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则是吴地图经向定型方志过渡的典型代表。这不仅成为吴地 ,而且在中国方志史上也是由图经演变为定型方志的一个典型范例。一、引论从中国地方志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考察 ,它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 ,才形成为定型方志。约而言之 ,它大体上经历了地记—图经…  相似文献   

6.
李驰 《上海地方志》2023,(1):4-11+92
宋代是学界普遍认为的方志初步定型时期。官方确定的文化形式由宋初的图经转变到图志,再转变成方志,其发展过程极为曲折,涉及社会阶级力量对比、时代文化背景、思想学术传承、方志编纂目的变化等社会各方面综合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宋期间方志各发展阶段,即准备期、突破期、融合期、定型期等四个时期的定性分析,系统探讨方志的成型轨迹。  相似文献   

7.
方志的名称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很多变化,初期阶段称地记,即某某地记,如《会稽记》、《洛阳记》、《荆州记》、《三秦记》等。当然,同时亦有称传、志、录等,但称地记是主流,所以称为地记阶段,时间是从两汉至魏晋南北朝。而到了隋唐五代,就进入了图经阶段,不论行政区划大小,一律都称某某图经。  相似文献   

8.
民国以前方志地图的发展阶段及成就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是传统方志的重要体裁形式,方志地图在我国现存的古代地图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旧志地图的发展经历了先秦至秦汉、六朝后期至唐宋、南宋至清末几个阶段,由在志书中居主体而至成为附庸。在这一过程中,从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方位的确定、图符图注的设计与布曷,可以见出志书地图发展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与地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方志又称"图经","图则作结之名,经则载言之训"。简言之,图加上文字说明,就是"国经"。方志又称"图志",如唐《元和郡县图志",后来围栏,只能称为《元和郡县志》。还有"图说"、"图考"都是方志的名称。由此可见,地图与方志是密不可分的,是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地方志的发展史中,曾经有过一个图经的阶段,图经在我国方志史中确实具有重要的地位。图经始于东汉,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至两宋时期盛极一时,使它成为我国历代地方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篇  相似文献   

11.
指正《中国古方志考》《广西方志编纂史》中一些方志时代归属、类别归属的错误。两书认为《广西会要》《广西郡邑图志》属于通志类方志,无据可证。《广西方志编纂史》列举了21部唐代广西的图经,但事实上《邕州图经》等图经不一定是唐代的。两书对许多方志有所考释,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补充考释之处。将《邕管杂记》等列为方志类,是错误的,应为...  相似文献   

12.
方志地图是编写志书的常用体例之一。编制科学严谨的方志地图是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一环。旧方志很重视运用方志地图,在各历史阶段方志地图的运用方式不同,要求却都很严格。虽然现代制图技术先进,但从整体性和统一协调方面而言,旧方志用图比现代新志用图都要严谨。诸如...  相似文献   

13.
谈入志插图     
谈入志插图杨谦东山插图是志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古今志书编者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方志在由地记发展到以图为主的“图志”(图经)阶段时,图,一度成为志书的主体,文字记述处于从属地位。在图志演变成地方志之后,志文上升到主要位置上,但志图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14.
数以千计的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版本在文化舞台上亮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大规模的地情调查研究和地方史料编撰的丰硕成果,也是全国数以万计的方志工作者心血的结晶。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以下简称首届新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方志文化的优良传统,使我国的地方志事业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图经可以称之为方志的源流。浙江早在隋代就已开始修纂图经,只可惜当时所修都已散佚。自唐,图经绘制更趋完善;至宋,达其顶峰。方志地图献在浙江古代地图中占绝对数量,是研究借鉴浙江古代地图学成就的史料宝库。  相似文献   

16.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8件唐代图经,这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仅有的唐代图经原件,其史料价值之高不言而喻。唐代图经内容翔实、体例严整、地方特色突出、注重实用价值,是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成型方志。  相似文献   

17.
曾新 《岭南文史》2005,(4):18-24
古籍地方文献中所绘制或收载的地图,是古籍记载地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图经》为早期方志之一类,又称图记、图志,其体裁形式是以图为主,结合文字说明,北宋李宗谔称:“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别。”北宋末年起,图经、图志、方志基本上融合为定型方志,图经逐渐被定型方志所替代,但地图仍是方志中重要的内容。古籍地方文献中的这些古地图,不仅以渐趋科学的形式记载了地方历史地理的演变状况,而且以其注记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人文信息,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是宋代州府长官任职期内重要的施政参考和教化工具。宋代知州知府多兼具学者、文人身份,他们为当地方志从纂修到出版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也以不同方式亲自组织或参与方志纂述,凭借权力取得了当地方志纂述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并借此增进与地方士人的合作交流。知州知府的参与是宋代图经、方志发展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促进了当时方志纂述中两大特色的形成:一是宋代方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二是方志中"史家意识"的流露,从而出现州府长官代代续修一志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6,(5)
北宋朱长文所撰《吴郡图经续记》,因其体例创新,在宋代地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宋代方志开始定型之作。但以往的研究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据此所构建的宋代方志历史变迁,忽视了历史本身的曲折和偶然性,显得过于线性。本文经过对《吴郡图经续记》编纂与刊刻过程的细致考察,认为它在当时仍然没有取代图经的地位,地方官和地方士人都是将其作为官府修纂图经的资料而已,南渡后地方官之所以用它来暂时代替图经,主要还是受到战争的影响,官府"图籍散亡",具有偶然性。同时,地方士人关注和参与地方志的编纂,并逐渐受到地方官的注意,到南宋时期形成地方士人编纂地方志的高潮,这是从《吴郡图经续记》开始萌芽的,这一趋势的出现与宋代地方官员和地方士人对于社会教化的共同关注和推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旭 《史学史研究》2023,(2):102-112+122
宋元方志中的“乡里”类目源于更早时代的图经,而其中的地名解释、乡里风物等内容则是承袭了地记的传统。唐代图经记载“乡里”尚不普遍,且内容限于乡数,可能还有乡名。北宋方志记载“乡里”的情况已较普遍,其中祥符《州县图经》“统一体例”的编纂原则确立了“乡里”类目在方志中的地位,不过此时尚未以专门的类目统御之。南宋时,方志中的“乡里”部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记录“乡里”方志的数量大增,“乡里”部分大多有了专门的类目,“乡里”内容大大丰富。“乡里”类目的存在,除了资政以及满足官员基层治理的需求外,还具有教化功能。宋元方志中“乡里”类目的所属关系及编排方式之所以表现出层级差异大、统辖关系模糊等杂乱无章的特点,原因可归结为:方志资料的多元来源、方志编纂的时空差异性、编修者的变化、宋代基层管理体系的“在地化”特色和宋代基层管理体系与方志书写之间存在落差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