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戈戟小议     
戈、戟作为古代军中之重要兵器已多被方家论述考辩,甚至周纬《中国兵器史稿》在论述戟时,认为郭宝钩先生《戈戟余论》一文“见解正确,以后关于铜戟形制,似无辩论之余地①.”然郭德维在《考古》1984年第12期发表《戈戟之再辩》一文,对周纬所作的“结论”提出质疑,并就戈、戟问题谈出了三点看法,他认为:“戈与戟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戟头较戈头窄而瘦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沿岸部落军事概要》(诺沃西比尔斯克,1987年版),是一部依据考古学资料、文献史料、民族学资料和语言学资料撰写的综合性学术专著。《黑龙江沿岸部落军事概要》一书,首次综合论述了黑龙江沿岸古代部落(挹娄、靺鞨、女真等)的军事史。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认真分析,作者对该区的古代兵器做了详细的分类和分期,并对当地古代的进攻兵器、防御兵器、城防设施、战略、战术的演变情况及其同  相似文献   

3.
杨泓 《文物》1994,(12)
台北王振华先生,近年致力于蒐藏中国古代兵器,又以商周青铜兵器为主,兼及汉代遗物精品。在其古越阁所藏文物中,古兵已达数百件,其中精粹,以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州旬剑为最,为大陆和港台学者所瞩目,张光裕、李学勤等先生曾先后著文论述。去冬王先生自所藏古兵中精选116件(组),集成古越阁藏《商周青铜兵器》出版,收录兵器以剑、戈、矛三类为主,其中剑类55件(包括小刀1件),约占总数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兵器研究的新里程——评《中国古代兵器》●周伟洲中国古代兵器制造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着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特别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更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古代中国兵器,总结这份珍贵遗产,是一项综合性的艰巨的工程。...  相似文献   

5.
葛剑雄、曹树基二位先生的长篇书评《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在《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公开发表,对我们编著的《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以下简称《资料研究》)一书提出了批评。我们承认,《资料研究》一书确实存在不足甚至错误之处。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早期青铜戈镀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关于镀锡青铜器描述的考古报告较少,周纬在《中国兵器史稿》中谈到安阳殷墟曾出土一件完整的红铜头盔,其外面镀有一层厚锡[1],但至今未见有明确的金相学研究报告。张子高从文献方面对镀锡青铜器做了详细考证,认为《诗经·小戎》中"阴靷鋈续"的"鋈"即为镀锡之意[2]。在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发掘报告中,对出土的镀锡兵器做了详细的描述:"以上兵器中,有的通体镀锡一层,如IV式戈(1∶26~29)、钺、I式戟的外表,银光灼灼,未见锈痕;有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从中国的金启先生那里寄来了一部罕见的学术论文集,这就是有着新颖书名的《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以下简称《三代论文集》)。金启稼先生是我1980年初所知晓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女真语学、满洲语学学者。1982年我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收集满洲通古斯语著作时,第一次看到了金启稼先生与其父金光平先生合著的《女真语言文字研究》(1980年出版),这才对他有了认识。这之后就和金启稼先生有了信件来往和学术资料等的交换,并从先生那里收到许多在北京、内蒙古大学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等处发表的先生的论著。至今我所收到的这些论著中,…  相似文献   

8.
新编志书的军事编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董一博先生生前曾三次谈过设想,均披露报刊.董老在《要重视编修新方志》一文中指出:“军事资料.如兵制、军事设施、兵器、兵役、关隘、城池、战争、阵法、边界,等等.”①在《关于地方志与资料问题的商榷》一文中指出:“军事资料:军制兵役、军事设施、兵器、兵站、通讯、交通、地形、营寨、筑城、民兵、战争、战场、战略、战役法、阵法、战术、战斗、战史、兵要地志、兵工厂、军训、军事间谍、参谋业务、军事情报、策反、反叛、边防、江防、军备、屯田等.”②在《新方志编纂探微》一文中指出:“军事资料:军事、战争、兵役、武器、战场、战略、战术、兵事等.”③董老讲的这些意见,是从我国军事发展史的历程整体设想的,对我们编写新方志有一定指导意义.就一部县志如何写好军事编(章),这是方志界研究得比较少的课题之一.最近,笔者有机会学读《方正县志》,受到一些启发,现将学习心得体会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新民 《炎黄春秋》2011,(11):54-56
《炎黄春秋》2011年第8期刊登了茅于轼先生《中国人民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一文(以下简称为茅文),认为"中国在抗战胜利的时候已经站起来了"。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我引用的资料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0.
朱则杰 《文献》2004,(4):287
高宗元是清代中叶诗人,也是一位戏曲家.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特别是生卒年,过去学术界都不甚了了.已故著名旅美戏曲研究专家邓长风先生所著《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蔡毅先生《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以及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主编《清人别集总目》、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都著录有高宗元,而于作者的生平不得其详.  相似文献   

11.
正2006年是孙中山先生印行百元面值的中国革命政府债券一百周年,笔者曾在《中国钱币》上发表《百元债券百年纪》一文以志纪念,同时对张小杰先生在《中华革命军第一票》一文中的观点进行了商榷。十年来,笔者对该百元债券的研究一直在继续,曾先后撰写了《也谈中华革命军"第一票"》、《从莫理循旧藏英法文百元债券墨书加盖票谈起》、《孙中山先生发行的中国革命政府债券及其加盖票新考》、《一张盖有同盟会印章的英法文"中国革命政府债券"——兼谈  相似文献   

12.
古殳研究     
古青铜兵器是我国青铜器中一个很大的门类,《左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戒”的记载。而兵器中有很多待进一定研究的问题,如属五兵之一的殳,它是一种不同于戈、矛、戟、钺的特殊兵器,其名见于《诗经》《周礼》等古籍过去由于未见自铭的实物,各家解释不同,并有种种推论,究竟何如呢?  相似文献   

13.
<正>杨翼骧先生编纂的《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三册,是杨先生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重大贡献。这在史学界久有定评,是为公论。按杨先生的规划,尚有第四册清代卷应当编纂,方能构成完整的系统。而随着本专业学术硏究的进展,特别是历史资料书籍的大量出版,已出版的3册也显现出应当有所修订的必要性。我们遵从杨先生遗嘱,增辑编纂了《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清代卷,同时对已经出版的前三册进行了修订、增补,重新出版,名之曰《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在增  相似文献   

14.
一号俑坑当是古代方阵的模拟一九七四年,一号兵马俑坑试掘之后,在试掘简报和表仲一先生《秦始皇兵马俑军阵内容及兵器试探》一文中,明确指出:“秦俑坑为一行伍整齐,组织严密的庞大军阵。”接着袁仲一先生又在其它论著中指出:“一号俑坑是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白建钢同志在《秦俑军阵初探》一文中指出:“整个一号俑坑的排列可认为是“鱼丽之阵。”笔者曾在《试论  相似文献   

15.
史党社  田静 《文博》2001,(3):63-66
在新近出版的饶宗颐先生主编的《补资治通鉴史料长编稿系列》中,有王辉先生新著《秦出土文献编年》一书。王辉先生精研秦文字多年,在学术界已为人所熟知。此前王辉先生就著有《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秦文字集证》等书,本书是继这些著作之后王先生整理研究秦文字的又一专门著作,也是秦史资料研究的另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徐国史研究基本上始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大陆杂志》、《责善半月刊》、《中国文化》、《史学杂志》、《禹贡》等都先后发表过有关文章。容庚和郭沫若两先生也在他们的青铜器研究著作里有过精辟的论述。一九四三年,徐旭生先生的《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一书问世,使徐国史的研究在资料的收集和史实的考证上具备了系统性,以至于到一九六○年此书再版这段时间内,未见比其更精到的论著。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仅因偶尔出土徐器而有学者发表述论。一九八○年以来,、赣,浙、鄂、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蒋介石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公布之后,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中国近代史爱好者的关注。《日记》的公开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增添了许多新资料。但这些资料到底能还原多少历史的真实,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的学者,如杨天石先生,对《日记》相当肯定,2008年还出版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  相似文献   

18.
环首刀以环形柄首为明显特征,它起源于先秦,两汉形成基本格局,影响所及,三国直至唐代盛极一时。时代变迁,环首刀退出历史之后,长期湮没无闻,并没有如古代的剑那样受到重视。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短文为书刀正名,进入80年代研究开始出现新面目。杨弘先生在《刀和剑》中对汉代环首战刀的诸多方面作出简要的论述,所及环首刀的战场应用、长度、装饰等,他的观点在《古代兵器通论》“秦汉兵器”中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陶记》是中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生产技术、管理及其行销等方面的论著,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断代有益于中国陶瓷史、科技史的研究,故我国老一辈陶瓷研究学者傅振伦、陈万里、冯先铭等先生都对《陶记》给以关注,傅振伦先生在耋耄之年(1979年)还对《陶记》进行了译注。约与《陶记》同时期,伊朗人阿布尔·卡西姆于1301年著有《阿布尔·卡西姆有关陶瓷的论  相似文献   

20.
自60年代以来,带有越王铭文的青铜兵器时有出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1993年、1994年,《殷周金文集成》第17、18册相继出版,又披露了不少散见于各地文博单位及流到海外的越王兵器,给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越王兵器,我们曾先后予以汇集介绍。1997和1998年,笔者有幸在香港和台北两地获见数件越王兵器的拓本、摹本和实物资料,均系近年出土。这些器物中,有的制作工艺精良,有的铭文内容罕见,对越国的历史等至关重要。今择其要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