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幸从2000 年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连续三年间三次到过祖国宝岛台湾,更有幸的是,第一次去台湾时,2000 年6月8 日,我拜访了国民党元老、时已101 岁的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据说,我是大陆最后一位见过陈立夫先生的人。对于那次会见,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尤其是他关于呼吁祖国统一,提出国共联手打击台独的主张言犹在耳,令我难忘! 说来是一种缘份。先生在大陆的侄子陈小薰先生乃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他为筹拍《陈英士》的电视剧,几年间奔波于上海—— —湖州——北京之 —间。我们是朋友,常有交往。他听说我要去台…  相似文献   

2.
在我和陈立夫先生的书信交往中,陈先生向我讲述了三件鲜为人知的故事。倡导良师兴国运动1934年间,陈立夫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时,住在南京常府街中段四条巷口一座别墅式的两层楼房里。那年9月,仲秋时节,陈立夫在南京中央大学礼堂,动员全市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良师兴国运动。会上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曾自称是很有骨气的人,香港和台湾的一些报纸也曾说梁漱溟先生是大陆上"最有骨气的人"。他与韩复榘、张东荪、陈立夫、张群有过交往,毛就说:"他们都是你的密切朋友。他们骂我是‘土匪’,称你是先生!我就怀疑你这个人是哪一党、哪一派!"  相似文献   

4.
陈小薰 《世纪》2023,(1):48-51
<正>我祖籍浙江湖州,太祖父陈容生和陈立夫先生的祖父陈延佑是亲兄弟。我的祖父陈其文、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和沪军都督陈其美都是其字辈,从辈分来说,陈立夫算是我的伯父。说来也巧,我与伯父陈立夫的生日时隔49年,在阳历年与农历中国年竟然都是同一天,阳历的1949年8月21日,农历的七月二十七。伯父于2001年2月8日在台湾逝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说一说我眼中和心里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以此缅怀与追思。  相似文献   

5.
当举世瞩目的澳门回归进入倒计时之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民建湖北省委离休干部白雉山先生收到一个台湾邮件,打开一看,是一对三尺条幅,上书:历史岂无情,港澳庆观归,齐湔国耻;神州应有幸,陆台期一统,永固金瓯!这正是白雉山先生撰句,由久居台湾的国民党元老、99岁的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书就并寄返的《澳门回归祖国志庆)联。日前,笔者有幸敬瞻了这一书句双馨的艺术珍品,并亲聆白雉山先生回忆了他与陈立夫先生十年笔交的经历。1989年春夏之交,白雉山收到一位海外诗友来信,建议他从祖国统一大业计,给90大…  相似文献   

6.
6月初,93岁的台湾孔孟学会陈立夫先生,把他手书的条幅寄赠湖州邮电局职工、业余微刻宁丁小路,答谢他以精湛的技艺和书画修养,为陈立夫先生完成了一方别致的印石。 这方2寸高的象牙色冻石上,刻有神形逼真的陈立夫先生近期玉照。肖像下方刻有96岁高龄书画家谭建丞写的《九如歌》。其余3面刻有元代大书画家、湖州人赵孟写的《吴兴赋》全文共千余字。印石上的螭虎印纽和底部陈立夫名章,都由丁小路一气呵成。整方印章及微刻格调高雅统一,气韵生动。这方珍品由来大陆探亲的陈夫人妹妹孙禄梁、妹夫俞世基先生在5月份带回台湾后,陈立夫先生在赞赏之…  相似文献   

7.
贾晓明 《纵横》2008,(10):9-12
……那天是阴天,公冕送我到码头。在我就要上船时,突然听见有人对我们打招呼。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穿着浅色中山装的男士。公冕告诉我说:他就是陈立夫。寒暄了一阵,陈立夫对公冕说:"我们对你说过几次了,你只要给他(指蒋介石)写封信,问题就解决了。"公冕只是笑了一笑.没做任何回答。陈立夫也没继续说什么。  相似文献   

8.
电话里响起陌生的声音。一问,才知道那是陈新桂先生的儿媳的一位朋友从京来沪,她托他来我家取磁带。我给了他4盒录音带──—既不是《济公曲》,也不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而是陈新桂先生生前跟我的谈话录音。那是我写《罗隆基传》时,赴京访问陈新枝先生,他一口气跟我谈了4小时,不仅谈他与罗隆基的交往,而且也细谈了自己坎坷多难的一生。就在我访问他之后不久,陈新桂先生与世长辞。他的儿媳听说我采访过他,给我写信,问那些录音带还在不在。对重要的采访,我都永久保存录音带。我当即答应复制4盒送她。她收到后,全家细细听了…  相似文献   

9.
陈立夫先生今年已满百岁,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他是一位仍然健在的历史人物,在当年中国“四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淡出政坛后,由于两岸分治,碍于台湾当局种种制约,半个世纪里,始终再未踏上归乡路一步.  相似文献   

10.
朱学范 《纵横》2011,(8):19-22
与国民党政府正式决裂 我从庐山回到上海后,国民党加紧对我和劳动协会进行压迫。9月30日,吴开先、陆京士给我转来了陈立夫、谷正纲从南京发给他们的两封密电。陈立夫、谷正纲在28日发的密电中说:“劳协改组事应照牯岭商定办法扫除共产党员参加,并由劳协发表宣言公告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3月31日傍晚,得知雷达先生离世。茫然间不知所措,我所熟悉的那位精力充沛、热情饱满、眼光犀利的雷达走了吗?确认了,雷达确实离开了我们,观测文学的雷达关闭了。痛定思痛,回忆起20余年与雷达先生的交往。我与雷达先生是学长学妹关系,也是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既让我觉得他亲切,又让我怀着永远的敬意。从大学毕业之初阅读雷达的文学评论,到20世纪90  相似文献   

12.
一革命先驱和教育家黄齐生先生1946年坠机殉难,迄今已五十年。回想与他生前的一段交往,依然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悲感交集,感慨万千。黄齐生先生的一生,从他当学徒起,至最后殉难止,我们可以很客观地说一句:是平凡而伟大。这里,仅从我与他多年的接触交往,谈谈我对他的印象和认识,以表示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我与黄先生的认识,是从1933年在上海附近的徐公桥开始的。那年,我在广西办理民众教育工作,并代表广西出席在山东邹平召开的全国社会教育年会,同时被派赴各地考察社会教育。当时的广西教育厅长是雷沛鸿先生,他是一位社…  相似文献   

13.
我和朱偰先生(1907-1968)在上世纪60年代有过两次交往,一是他曾在江苏人民出版社为我审阅书稿;一是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和深入聊天。交往的媒介都是与太平天国史有关。虽然我与朱偰先生的交往频率不算高,但他的金玉良言让我铭刻难忘、受益匪浅。朱偰先生于1968年十年动乱期间冤屈谢世,令人惋惜。斯时因笔者也正蒙受灾难,故未能前往吊唁。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抚今思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我省六盘水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刘国治先生,长期从事英语教学,退休后仍笔耕不授。他为了向国外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使西方学人对孔子有所了解,用英语编著了一部《孔子故事新编》,近十万字。该书得到台湾《黔人》杂志总编辑李永久先生资助,并亲自编辑校定,于1996年3月在台湾出版。由于刘国治先生早年就读于中央政治大学,曾受业于陈立夫先生,于是以学生身分敦请陈立夫先生题写书名,年近百岁高龄的陈立夫先生慨然题赠;李总编又为该书写了热情洋溢的简介文字,这都为该书增添了光彩。本刊特选出其中一些篇章,并由刘国治…  相似文献   

15.
陈立夫先生在台湾一再表示:“海峡两岸交流,可以先从中医开始合作。”陈立夫早在20年代就与祖国医学结下不解之缘。1929年2月25日,汪精卫主持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蛊惑与会者通过《废除中医中药方案》,宣称“若给中医以行政权利,恐非中国之福。”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当时,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丽江市委和市政府给了机会,参加“方国瑜先生故居开馆庆典暨方国瑜先生与民族文化研讨会”,表示衷心感谢!方国瑜先生是我的老学长,也是我的老师辈。方先生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我毕业于1952年,是老学长。他跟我的老师白寿彝先生是同一辈人,是我的老师辈。白先生和方先生曾同在云南大学教书,多有交往。我曾多次听到白先生谈到方先生,钦佩他对云南民族史、地方史研究所做的贡献。方国瑜先生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尤专注于云南民族史、地方史的研究,著述宏丰,贡献巨大,有口皆碑,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他是云南的…  相似文献   

17.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忘年交,足足矣!李蓼源先生古稀,长我二十有余,交往又甚深,自然算得上忘年交.可以说,这许多年来,受先生的教诲,其收益全在我的长进之中.结识先生,说不上偶然,因为他就住在我父亲的楼上,父亲有惺惺惜惺惺癖好,常由衷赏识他的同僚蓼源先生.我就是从父亲那里知晓先生传奇式经历的,也是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父亲为先生入党之事招致非议.我向来求知若渴,说不上在哪个时辰,悄然拉开了与先生交往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我与颖泰先生相识于1973年,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我始终为他的创造活力所吸引,他总是能够不断地给我带来惊喜。第一次见面,他就让我刮目相看。那时正是“文革”后期,我们分别在安顺师范和安顺一中任教,同时被借调参加地区和省的现代剧调演的筹备工作,任务是写剧本。我虽然平时喜  相似文献   

19.
怀念谭其骧先生景爱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和交往,前后只有十余年,时间并不算长。然而谭其骧先生却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我回忆起与谭其骧先生的交往,他那谆谆的教导犹在耳边,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始于1981年。这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相似文献   

20.
张毓茂 《炎黄春秋》2007,(9):50-56,36
我和萧军先生是忘年交。在上一世纪50年代初期有幸拜识先生。那时他正身处逆境,对我这个敢于同他交往的东北小老乡,十分亲切,无话不谈。谈的最多的是关于鲁迅和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