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雯婷 《神州》2012,(12):64-64
语文课,充满着美质、美感。语文课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能观察美、理解美、欣赏美、审辨美,进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佘云辉 《神州》2014,(3):93-93
<正>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皆是有情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语文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李健伟 《神州》2012,(16):279-279
电教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实践证明,电化教学确实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之路 《神州》2013,(36):140-14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更应该遵循语文的本质,阅读课应以读为主。北京市丰台区特级教师刘毅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生朗朗,以发展学生语言:议论纷纷,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情趣融融,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所以许多教育专家指出语文课应该以读为主,书声朗朗应该成为一节好语文课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素艳芳 《神州》2012,(3):176-176
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阃,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产生“豁入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7.
吴贺辉 《神州》2012,(15):112-113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独立自主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张学英 《神州》2013,(26):131
语文课是品味和感受语言的主要途径,它包括:咀嚼句子,品味情感;美读文字,感受语言;赏析文字,细嚼语言;探究朗读,激活思维;关注语气词,体会情感;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只要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去品读语言文字,学生方能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  相似文献   

9.
户晓辉 《民俗研究》2020,(5):97-110
在康德的学生赫尔德以及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现代学者曾对歌谣的感性特质做出崭新发现,并对歌谣情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形成难以调解的对立看法。他们之所以没能找到调解办法,是因为忽视了歌谣情感的先验感性层面。以重新阐释康德感性学的自由理念为基础,既能厘清歌谣的纯粹鉴赏判断何以让美感得自由,也能表明这种应该得到每个他人赞同的个人情感就是自由的普遍情感。歌谣乃至民间文学的鉴赏判断,无论是纯粹的还是应用的,都能够超越感官欣赏的主观性和私人性,恢复美感的公共性和普遍可分享性。只有在先验感性层面培养公共思维方式,我们的判断力才能摆脱各种成见、偏见的束缚而臻于自由之境,审美才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关乎每个人的理性成长和思想自由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经利群 《神州》2013,(20):239-239
以造型艺术为主的形式美感和以情感表现为主的审美意义是任何一件艺术品不可缺少的两大重要元素。运用手工技艺实现的创作构思,强调造型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陈设欣赏的作用,即是造型艺术的定位。而情感表现则是一种内在涵养,如同人的修养与气质,需要作者心理性格和文化沉淀的渗透和传递,表现出一种实在的质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李明 《神州》2012,(4):51-51
语文新教材、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教法。在各种新教法中,我感觉到在使用语文新教材开展教学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有益于语文课教学开展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语文课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以造型艺术为主的形式美感和以情感表现为主的审美意义是任何一件艺术品不可缺少的两大重要元素。运用手工技艺实现的创作构思,强调造型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陈设欣赏的作用,即是造型艺术的定位。而情感表现则是一种内在涵养,如同人的修养与气质,需要作者心理性格和文化沉淀的渗透和传递,表现出一种实在的质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黄裕恒 《神州》2012,(19):84-84
语言是表达情感、传递知识的工具,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数学教学既是信息的交流又是情感的交流,能否准确、合理、灵活地使用教学语言进行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作为符号体系的数学语言通过形象化的教学“转述”成学生所熟悉的语言,以增强数学语言的表现力,增强其特有的美感,是数学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宋旺林 《神州》2012,(19):43-43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的讲解有时候是很理性的,但学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挣脱理性的束缚,而把主观情感移入或灌输到课文中去,并同课文产生共鸣。教材中许多审美信息能帮助学生愉情悦性、陶冶精神、激发美感并藉此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金立 《神州》2012,(31):118-118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来分析和解答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和体验,严重影响学生从整体上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语文美感的体验。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呢?我认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充C-BJ: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有意识的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应用中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创设、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创造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李占起 《神州》2012,(18):242-242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我认为要上得朴实,课文读到孩子的心里,训练练到孩子的心里,孩子得到实惠,就是好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张丽 《神州》2013,(33):147-14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方式?,倡导多样化的、有感情地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主动、健康、活泼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戴红彦 《神州》2013,(7):96-96
学生的灵性是从教师的教学中发挥出来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灵性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们就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众所周之,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一门课。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这就注定语文教学应当指涉人的灵魂.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体现出它的语文味。让我们孩子们在如坐春风的课堂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如沐春雨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邓光颖 《神州》2011,(6X):112-112
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上好语文课为各个学科奠定基础,怎样上好语文课呢?又怎样学好语文呢?没有捷径,但有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其中探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探究,又如何实施探究,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