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思争 《神州》2013,(15):115-115
学生如何写好书面表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检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是挖掘学生平时语言积累的一种方式。想要培养孩子的英语写作能力,只有培养他们平时的语言积累的习惯,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写好作文也就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2.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写好文章的天赋,关键在于如何打开其创造的泉源"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3.
刘显宗  郑传秀 《神州》2013,(2):102-102
语文的学习就是为其他各个学科打基础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胜表述的过程。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对学生而言,写作却是件头疼的事,作文课上常有学生愁眉苦脸,仿佛大难临头,为了应付“差事”,只好生搬硬套,胡编乱造。所以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点燃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生活谈一下自己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谢敬文 《神州》2012,(14):99-99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教学效率较低,教学成果不佳。教师应正视这一现实情况,采取有效策略,通过"激情、开源、实训"三个写作教学环节来构建语文写作教学的框架,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并使他们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得到充分训练,进一步推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王江芬 《神州》2011,(8X):133-133
书面表达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最难掌握的一项,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激活灵感、整理思路、规划结构、遣词造句、写作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表达观点、情感和进行想象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即书面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英 《神州》2012,(15):146-146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洪伟 《神州》2012,(10):27-27
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作文教学出实效。  相似文献   

8.
杨振锋 《神州》2012,(16):239-23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基本任务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表达情意的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生活。从而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阅读作品,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来稳定写作的兴趣,在享受写作的成功中进一步强化兴趣。  相似文献   

10.
赫延玲 《神州》2012,(6):87-87
语文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具体的语文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蒋改红 《神州》2012,(19):53-53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重视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改进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高登芳 《神州》2012,(19):330-330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美,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冯传禄 《神州》2013,(5):79-79
结合语文课程理念及课标要求,为切实改变小学语文写作中的一些弊端,捉.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分析作文教学中醚得失利弊,进行“快乐写作”的实验研究。旨在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谢治贵 《神州》2012,(9):22-22
语文能力,概言之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类,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如何联系?靠语感。语感在有效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得到提高。而写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能顺利地向写作迁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语文在全国各高校普及率的逐年提高,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显示出它的积极性和紧迫性,从而成为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具体包括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鉴赏、批评方面的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益于健全学生的审美品格、提升其生活品位,对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人际交往,从事相关写作等工作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谷俊霞 《神州》2011,(4X):136-13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上下功夫。《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  相似文献   

18.
赵丹 《神州》2013,(19):21-21
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未来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以“读”为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以“听”为培养口语表达的条件,以“诵”为培养口语表达的路径,多提供表达机会激发表达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9.
吴霞 《南京史志》2024,(7):67-70
<正>跨学科知识迁移下的写作活动,要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注重语文内容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在“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大语文”实践中多思考、多观察、多动笔,开阔视野,真切体验和认识语文魅力,提升写作实践的创新能力。一、聚焦语文实践,把握教材逻辑(一)构建任务谱系“跨学科”并非知识的“拼盘”,而是要联结课内与课外,融通学科知识,达到拓宽“语文写作”的学习与运用目的。在跨学科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单元所承担的任务,然后以“主题任务”来带动整个“写作练习”扩大学习面,让学生整合单元课文和多学科知识,建立听、说、读、写与生活的联系,结合自身的观察,认识、表达周围的世界,提出观点和解释,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许淑彩 《神州》2012,(12):69-69
口头作文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说和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能正确地理解说和写的关系,平时注意说话训练,把话说得中心明确,首尾完整。条理清晰,通顺明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稍加整理,适当加工,就是文章了。所以说,说话训练也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经过严格的说话训练,那么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将逐步得到提高。说话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口头作文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