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是要有话可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需要食材来烹饪,亭台楼阁需要砖瓦来建造,佳作美文需要材料来构建。在考场作文的诸多问题中.对很多学生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常常是“没的可写”。选材就是根据写作要求,从已经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有材料无技巧可以成文,无材料空有技巧难出佳作。  相似文献   

2.
于东娥 《神州》2011,(1X):69-69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志平 《神州》2012,(9):138-138
本文以新课程理论为依托,探讨如何指导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这一问题,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泉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引导课外阅读,善于利用课本资源,带领学生实践,积累写话材料,让学生乐说乐写,使他们能顺利地迈上中年级作文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陈超群 《神州》2011,(1X):76-76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据调查,中学生学语文最为头痛的问题是作文问题。因为知识不丰富,写起来陈旧空洞。出现空洞、陈旧题材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积累少,素材缺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想写出佳句美文是不可能的。写作文好比盖楼房,一旦材料齐全,万丈高楼自然平地而起。本文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何鑫山 《神州》2012,(32):37-37
作文是语文的窗户,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改变学生厌写、怕写的现状,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成绩。下面就从激发兴趣、感受生活、积累材料、模仿创新、以说促写、多鼓励、多写片段、求异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它不仅是形成观点的基础,而且还是表现主题、说明观点的支柱。写作时必须注意选用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的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所谓“新”,就是材料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意,这同平日忽视材料的积累和不善于选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志平 《神州》2012,(6):116-117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看图写话能力可以说是作文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地积累。完全没有基础,没有方法,没有积累的看图写话课,老师和学生都会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如画美景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学到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学生学了这些文章,会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学会写景。但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景物描写写得常常很不成功,有时过于笼统,不具体;有时太简单,没写出特色;有时写得太概念化、公式化,毫无美感。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缺点,和写作知识的积累不无关系。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9.
张海红 《神州》2011,(7X):131-131
发散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题设计】(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言谈交际,注意分寸;行事处世,讲求尺度;议论评价,考究适度…… 请以“把握分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议论类文章要观点明确,材料典型,分析合理;写记叙类文章要主题鲜明,素材鲜活,描写生动。 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11.
杨毅洁 《神州》2012,(22):325-325
为能使作文教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施教时应精心设计,切不可忽视学生作文“写前指导”这一起始阶段。“写前指导”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极为l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写作态度,帮助学生进行内在心智运作。从认识的角度来看,是感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工作有:激发作文热情,写前观察和积累。  相似文献   

12.
康二花 《神州》2013,(10):97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教学万不可忽视对字词的积累。我们所读的每一篇佳作,无不是由精美的词句构成。忽视了基础的字词积累,看不起简单的字词,就如同只想要空中楼阁一般,最终无基之楼是要坍塌的。下面就这一问题浅谈本人的思考与实践。一、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㈠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难度增加。这些字词的难度除了字型复杂外,更是指字词意义的多样化。而我们的字词教  相似文献   

13.
陈素娟 《神州》2012,(22):233-233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  相似文献   

14.
聂超 《神州》2012,(19):80-80
语文教师就应该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语文课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发挥好学科的工具作用,在字、词、句、篇四个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因此,学习语文重在积累,重在感悟,重在实践,重在获得。  相似文献   

15.
陈现辉 《神州》2011,(9X):103-103
学生习作写不具体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语言积累。语言贫乏,不足以承载思维,即使有了生活体验也难以顺畅地转化为有条理的文字,理应享受的成就感也只能变成不会写、不能写、不善写了。只要我们把阅读与积累作为一种任务,日长天久,学生的语言储备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而当学生的阅读与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脑子里就建立起一座“语言仓库”,习作时,它就会像喷泉似的,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16.
杨月萍 《神州》2012,(21):95-96
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品味积累增强语感,加强学生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说写中深化语感,同时也要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冯小彦 《神州》2013,(10):88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看图写话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地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任万忠 《神州》2013,(8):117-117
笔者在从事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和积累,在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方面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实效明显,现总结如下。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要立足于"观察",落实到"积累"。没有"观察",无从"积累";只有"观察"而不及时记录和积累,天长日久,素材尽失,"观察"已就白费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记录的过程就是消化材料  相似文献   

19.
蒋改红 《神州》2012,(19):53-53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重视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改进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剡让 《神州》2012,(32):72-72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