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当那场震撼全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吹响改革的号角时,在有8亿人的农村,也已经在酝酿甚至正发生着一场重大的变革。生活在5万多个人民公社中的农民,纷纷开始冲破“牢笼”,一时间,人民公社呼啦啦如大厦倾,中国的农村即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那么,这场史无前例的农村改革是如何历经阻挠破冰而出的?  相似文献   

2.
贾焕平 《神州》2012,(19):246-246
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每个人的内心感悟的过程。传统道德教育忽视或无视学生的经历、感受、情绪与体验,“灌多悟少,理多情少,知多行少”,这实质是忘却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把学生当成“小摆设”、“小容器”,教师成了道德的权威者、真理的化身,这样做必然构成教育的失效、对人的发展也构成阻碍与制约。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的美国观”是个被讨论过一千次的老话题:中国人的美国观,自1784年,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美国人到达中国广州起。这一千零一次的讨论得到的,也无非是相同的结论:对中国人来说,“美国”是个含混着家园、民族、意识形态,含混着历史、现实,含混着丢失了的和正在寻找的价值观的大杂烩。还是让我们跳过这烦人的宏大叙事,从细部开始吧,从一个个体(北大“反美”女生马楠)和一个小群体(福建长乐人)开始吧。理性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总会使一个更真实完整的美国、一个更真实完整的外部世界呈现在中国人面前,那时候,或许中国人已经没有了似是而非的束缚,可以自信而从容地说一声:你好,美国,更大的可能,是我们早已对这个老掉牙的话题失去了兴趣。在这之前,请原谅我们再絮叨这一回吧。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人学,自孔子开探讨人的问题之先河以后,历代哲学家无不关心人的问题。“五·四”时期围绕着“科学”与“人”的关系的争论,更标志着这种讨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经过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漫漫长夜之后人的全面觉醒。在这场讨论中,各种人学思想应运而生,其中胡适的人学观点颇具代表性。他从人的本质、地位、价值,人的尊严、平等、独立及人的作用、使命、发展等多方面对“人”作了全面研究,形成了一个较系统的人学理论。这一理论是以对人的自然性的研究为起点,以对人的社会性的探讨为核心,以对人的个体性的揭示为归宿的。  相似文献   

5.
女拆白党,听名字.很象是一个组织,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儿。因为参加这种组织的人数往往不多.最多时也不过十几个人,从事的活动也不外乎是“放白鸽”、“翻戏”、“卷逃”、“仙人跳”等等。她们的活动十分诡秘,受骗者往往遭受巨大损失。以下就是她们活动写照一二.读者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6.
[作文升格指导]例1.感情,你有多大价值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一则生动的寓言故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感情,你究竟有多大价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中,有人崇尚金钱主义,有人推崇功利主义,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薄如片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半用“亲密”与“疏远”、“很好”与“不好”等词语来表述,用“薄如片纸”不要);似乎亲情、友情、爱情不再重要;(此处的分号与前一个分号均宜改为逗号)似乎人们早已忘却“感情”二字要  相似文献   

7.
1962年1月中旬,北京城平添了一个数目不小的人群,这是中共中央在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全国所有县委各有2人、地委各3人、省委和中央各部各4人参加会议,加上解放军和大型工矿企业的负责人,有7118人之多,故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以中央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之广、人数之多,这次恐怕是空前的.之所以要开这个会,是因为1958年以来,搞“大跃进”,搞公社,从中央到地方,有许多混乱思想,经济一团糟,人民生活困难至极,政治上大反“右倾”,人们心情不舒畅. 毛泽东终于看出了有些事并不是他以前所断言的那样,有些问题非解决不可.于是,便有“七千人大会”的召开.会前,刘少奇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决定,准备了一个提交会议讨论的全面报告.报告初稿出来以后,照例先送毛泽东看.毛泽东考虑到对这几年的曲折发展进行总结,意见必不一致,建议不要等政治局讨论定稿,先把这个草稿发给全体代表,让大家讨论,提意见.同时,由刘少奇主持一个起草委员会,吸收讨论的意见,搞成定稿后正式下发.因此,这个会议的开法是别开生面的.一开始,就是中央机关和6个大区分组讨论刘少奇的报告第一稿,众说纷纭.期间,有中央局和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中央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21人起草委员会用了8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金陵八家”的构成 我著《中国山水画史》,至清初一节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金陵八家”到底是怎样构成的,也就是说金陵画家那么多,为什么这八个人被称为“金陵八家”。比如“吴门四家”是由吴门最杰出的四位画家构成的,当然是后人发现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这四个人的绘画成就最高,且又都是吴门(苏州)人,故称之为“吴门四家”。又如“四王”,清初“四僧”等皆如此。任何一种构成,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否则,随便把几个画家称为“四家”,“八家”,那就毫无意义了。  相似文献   

9.
多一点欣赏     
亦夫 《世界》2004,(7):49-49
历史上凡是成就了一番大业者。多是心地坦荡、襟怀坦白之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不是胸怀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欣赏他人。又是如何欣赏别人。一个人如果视同道是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他是伤疤我是花”,量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雨细鱼儿出,风轻燕子斜”般和谐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沈国凡 《文史精华》2013,(12):19-24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胡风分子”不同,既未与胡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胡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胡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两千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相似文献   

11.
林怡婷 《神州》2020,(5):9-9
“一个全是预示着美好的计划,永远不可能实现;只有稍许带上几分特别的苦恼,才可大体上防止失望”,文中的这句话似乎映证着我们当下社会所讨论的“面包和爱情如何抉择”、“彩礼钱是否取消”等将婚姻“庸俗化”的论题,似乎现实将爱情与物质绝对化对立,似乎生活的苦恼强迫大多数的人舍弃曾经“幼稚”却珍贵的浪漫主义因子。在一个个偏激片面的言论下,变得佯装世故、胆战心惊,未曾前进尝试,便后退畏缩。在听多了所谓“过来人”的主观评判,或许,《傲慢与偏见》这部十九世纪初的经典之作,用将他人故事娓娓道来的方式,更能启迪个人婚姻观的思考。当然不可置否的是相较于奥斯汀后来的《爱玛》,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分偏少,戏剧性夸张稍多,对世事也比较乐观,浪漫主义色彩较重。  相似文献   

12.
对处于中西学激流中的知识分子而言,思想来源、经世处事无不与时代脉动相扣,即使单个人的经历,也不仅是“个人奋斗史”可以统揽。丁文江其人,过往研究多集中于其思想言论中的“少数人”理念,抑或前贤学人与其交往的某些侧面。即便胡适先生的《丁文江这个人》等文章、“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的定论,仍未能全面剖析丁氏的治学治世精神。徐复观先生曾在《一个伟大书生的悲剧》中疾呼:民主自由未成,书生悲剧难免,或者是丁文江短暂一生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3.
广西发现最早的人类是“柳江人”。柳江人是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的一个石灰岩洞穴内发现的,是生活在地质年代更新世晚期,也就是距今约四万年前的人。 柳江人的骨骼已成了化石,保存有一个完整的头骨和部分躯干骨。经过古人类学家研究,确认柳江人化石属一个年纪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但有两段股骨化石的颜色同其他骨骼化石的颜色不同,也可能属另外一个人,是一个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国。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行走世界之间,发现与中国相关的各种“八卦”也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人社会科学有一些很宏大的概念,其内涵之丰富着实令人很难把握,譬如“化”、“人”之类。据说人们给化下的定义有300多种。人究竟何指,也是莫衷一是。“学术”这个概念也是如此。《现代汉语词典》给其下的定义为:“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而许多有关作在谈及学术这一概念时,语多含混。  相似文献   

16.
“土生葡人”是澳门独有的词汇,葡文的“土生葡人”,是指“澳门人”或“本地人”。“土生葡人”作为澳门居民中一个很特别的族群,人数不多,但他们在澳门的政治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并有着其他族群无法替代的作用。澳门土生葡人是自16世纪中期澳门开埠以来,澳葡融合,东西交汇400多年历史的产物,是一部活生生的澳门史。可以说“土生葡人”己完全具备一个民族所应当具备的各项特征,虽然澳门土生葡人大多尚无中国国籍,能否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尚需时日,但这应该是富有意义、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九五之尊”也可称为“九五至尊”。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九”、“五”两个数字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只有特定的人才能享有和使用这样一个概念,这个人就是皇帝。那么,为什么“至尊”一定要是“九五”呢?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人,他集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被人赞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大师、易学大师、国学大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道家、现代隐士、“通天教主”;也有人称他是“高明术士”、“江湖骗子”。他就是南怀瑾——一个像谜一样的传奇人物。那么,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9.
连线     
《环球人物》2020,(3):6-6
本刊驻比利时特派记者任彦荷兰人“跳海”迎新年“3、2、1,跳……”随着倒计时的结束,身穿泳装的男女老少冲破警戒线,像脱缰的野马向大海奔去。新年伊始,荷兰席凡宁根海滩,上万人冲进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大多数人“湿身”之后马上以最快的速度折返,但也有不少人冬泳一会儿再返回海滩。尖叫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场面蔚为壮观。荷兰的“跳海”迎新年活动始于1960年,当时只是一个游泳倶乐部的小活动,意在用勇气战胜寒冷,热情拥抱新的一年。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已经成为荷兰辞旧迎新的一项传统活动。2020年,全荷兰“跳海”地点有127处,总共有6万多人参加。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智慧观念和智慧特征必然凝聚在理想人格的设计上,中国古代的智慧人格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具体呈现。三国时魏国人刘邰在《人物志》中说: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层次的人。又说:圣人这种称号,就是指智者当中最明智的人。可见,“圣人”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塑造的智慧人格的最高典范,“圣人”的本义就是与普遍人相比具有高超智慧的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思想家对“圣人”形象的描绘和被尊称为“圣人”的历史人物、传统人物,来把握中国古代智慧人格的基本特征。一、“条能”“各扬”“多能”、“多知”是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